賀蘭商船往來江南的第三個月,沈先生從江南帶回一個消息——江南織造府想和賀蘭合作,用賀蘭的棉布織成貢品,送往中原皇室。這消息傳開時,棉布坊的工匠們都激動得睡不著覺,王掌櫃更是連夜帶著新織的細棉布去找瑾潼,布料上還繡著江南繡娘教的纏枝蓮紋樣,摸起來又軟又密。
“瑾潼姑娘你看,這布要是能成貢品,賀蘭的棉布就真的出名了!”王掌櫃的手都在抖,“織造府的人說,隻要我們能保證品質,每年要五千匹,價錢是尋常棉布的三倍!”瑾潼拿著棉布細看,陽光透過布料,能看到細密的織紋,心裡也滿是歡喜:“這布確實好,不過還得再改進——皇室用的貢品,得更精致些,或許可以在棉線裡摻些蠶絲,又亮又挺括。”
二王子聽說後,當即讓人從江南調運蠶絲,還請了兩位江南織造府的老匠人來賀蘭指導。老匠人一來就住進了棉布坊,每天和工匠們一起調試織布機,教他們怎麼把蠶絲和棉線混紡。阿竹也來湊熱鬨,燒了一批小巧的瓷盒,說要裝貢品棉布的樣品,瓷盒上還畫著賀蘭山和江南水鄉的合璧紋樣,一看就格外彆致。
兩個月後,第一批混紡棉布織成了。布料呈淡淡的米白色,泛著蠶絲的光澤,繡上金線纏枝紋後,更顯華貴。瑾潼讓人把棉布裝進阿竹燒的瓷盒裡,派商隊送往江南織造府。半個月後,商隊帶回了織造府的回信,信裡說棉布品質遠超預期,還附了皇室的訂單,讓賀蘭明年開春前先送兩千匹貢品布。
消息傳到賀蘭,全城都沸騰了。棉布坊加開了夜工,工匠們輪班織布;中原繡娘帶著學徒們日夜趕工,在棉布上繡皇室指定的龍鳳紋樣;甚至連書院的孩子們都來幫忙,幫繡娘們穿針引線,小臉上滿是認真。李默看著熱鬨的景象,笑著對瑾潼說:“現在賀蘭真是越來越有活力了,以前誰能想到,我們這偏遠地方的棉布,還能送進皇宮裡去。”
這年冬天,賀蘭又迎來了新客人——安息國的使者。他們跟著大月氏的商隊來的,身上穿著華麗的波斯錦袍,手裡捧著安息國的特產——彩色玻璃和香料。安息使者見到二王子時,開門見山地說:“我們在大月氏見過賀蘭的棉布和瓷器,很是喜歡,想和賀蘭建立貿易,用我們的玻璃和香料換你們的貨物。”
二王子和瑾潼都很驚喜。安息國遠在西域以西,若是能和他們通商,賀蘭的商路就能延伸得更遠。瑾潼特意帶著使者去了瓷窯和棉布坊,阿竹還當場演示了如何燒製瓷器,安息使者看著瓷坯在窯火中變成光潔的青釉瓷,驚歎不已:“這簡直是魔法!我們安息的玻璃也很精美,以後我們可以互相學習技藝。”
雙方很快簽訂了貿易協議。安息使者臨走時,留下了幾位玻璃匠人,說要教賀蘭工匠製作玻璃;二王子則派了幾位瓷匠和織工跟著使者去安息,傳授燒瓷和織布的技藝。阿竹還特意燒了一批畫有安息花紋的瓷器,送給安息國王,瓷器上賀蘭山水和安息椰棗樹相映成趣,寓意兩國友好。
開春後,賀蘭的玻璃作坊建了起來。安息匠人教工匠們用石英砂和純堿製作玻璃,還教他們在玻璃上繪製彩色花紋。第一批玻璃製品出爐那天,瑾潼特意去看了——透明的玻璃碗裡盛著水,陽光照在上麵,折射出五彩的光,比瓷器更多了幾分靈動。百姓們都好奇地圍過來看,有個孩子伸手摸了摸玻璃碗,小聲問:“這東西真好看,能用來裝糖嗎?”瑾潼笑著點頭:“以後我們賀蘭也能做出這麼好看的玻璃,不僅能裝糖,還能做窗戶,讓屋子更亮堂。”
玻璃很快成了賀蘭的新特產。西域商人來進貨時,總會順帶買些玻璃器皿,說回去能賣個好價錢;書院的沈先生還讓工匠們做了一批玻璃鏡片,用來看書,說比以前的放大鏡清楚多了。阿竹看著玻璃受歡迎,又動了心思,和安息匠人合作,研發出了“瓷鑲玻璃”的新工藝——在瓷器上鑲嵌小塊玻璃,燒製後既保留了瓷器的溫潤,又有玻璃的光澤,深受江南商人喜愛。
這年夏天,賀蘭的市集比往常更熱鬨了。不僅有中原的絲綢、江南的茶葉、西域的香料,還有安息的玻璃製品,甚至還有從南洋來的商人,帶著胡椒和象牙,想和賀蘭做貿易。瑾潼和二王子商量後,在市集旁建了個“萬國商館”,專門接待外來商人,還安排了懂多種語言的夥計幫忙翻譯,方便商人洽談生意。
萬國商館開張那天,南洋商人帶來了一棵胡椒苗,送給瑾潼:“這是我們南洋的胡椒,種在溫暖的地方就能結果,味道很辛辣,用來做飯很美味。你們賀蘭土地肥沃,說不定能種活。”瑾潼很高興,當即讓李默把胡椒苗種在城外的試驗田裡,還派了個農戶專門照料。李默笑著說:“要是胡椒能在賀蘭種活,以後我們做飯就不用從南洋買了,還能賣給其他地方,又是一條新銷路。”
日子一天天過去,賀蘭的變化越來越大。試驗田裡的胡椒苗長出了嫩綠的葉子,雖然還沒結果,卻讓大家充滿期待;書院裡,江南來的畫先生教孩子們畫山水,中原的算學先生教孩子們算商路利潤,安息的玻璃匠人還偶爾來教孩子們製作簡單的玻璃飾品;助貧會裡,張婆婆帶著幾個學會刺繡的姑娘,做起了繡品生意,賺的錢用來資助更多貧困孩子讀書。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天,瑾潼正在萬國商館接待南洋商人,忽然看到城門口來了一支熟悉的隊伍——是之前去安息傳授技藝的瓷匠和織工回來了!他們身後還跟著幾位安息商人,手裡捧著安息國王賞賜的禮物。領頭的瓷匠見到瑾潼,激動地說:“安息人太喜歡我們的瓷器了,國王還特意建了個瓷窯,讓我們教當地匠人燒瓷。這次回來,我們還帶了安息的新香料,比以前的更香!”
安息商人也笑著補充:“我們國王說,賀蘭是個好地方,以後要經常派使者來,還要和你們一起開辟新的商路,把賀蘭的貨物賣到更遠的地方去。”瑾潼連忙請他們進商館,讓人端上江南的茶葉和賀蘭的玉米糕,大家圍坐在一起,暢談貿易和技藝,氣氛格外熱烈。
秋天到來時,賀蘭迎來了大豐收。棉田一片雪白,農戶們背著竹筐摘棉花,歌聲順著風飄得很遠;玉米地裡,金黃的玉米穗壓彎了稈,李默改良的套種技術讓大豆也獲得了豐收;試驗田裡的胡椒苗雖然沒結果,卻長得很壯實,李默說再過一年就能收獲了。
貢品棉布也按時送到了江南織造府,很快就傳來消息,皇室對棉布很滿意,還賞賜了一塊“天下第一布”的匾額,讓商隊帶回賀蘭。匾額送到那天,二王子特意在城門口舉行了儀式,全城百姓都來圍觀,王掌櫃捧著匾額,激動得熱淚盈眶:“我們賀蘭的棉布,真的成了天下第一!”
這天傍晚,瑾潼和二王子又登上了賀蘭山。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賀蘭大地上,遠處的市集還很熱鬨,商戶們的吆喝聲、孩子們的笑聲、瓷器坊的敲擊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了一首充滿生機的歌。河麵上,賀蘭的商船正滿載著貨物駛向江南,船帆上的“賀蘭商運”旗幟在風中飄揚;城外的農田裡,農戶們正忙著收割,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二王子握住瑾潼的手,輕聲說:“還記得我們第一次在賀蘭山見麵時,你說想讓賀蘭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現在,我們做到了。”瑾潼看著眼前的景象,眼眶有些濕潤:“這不是我們兩個人的功勞,是所有賀蘭人一起努力的結果——是工匠們日夜勞作,是農戶們辛勤耕種,是商人們奔波貿易,是孩子們努力讀書,才讓賀蘭變得這麼好。”
風輕輕吹過,帶著棉田的清香、瓷器的溫潤、玻璃的光澤和香料的氣息。這風,吹過了賀蘭的春夏秋冬,見證了賀蘭從戰火紛飛到安居樂業,從偏遠小城到萬國通商的蛻變。瑾潼知道,這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賀蘭的商路會延伸得更遠,百姓的日子會過得更紅火,孩子們會學到更多知識,賀蘭的名字,會傳遍天下的每一個角落。
她靠在二王子的肩上,嘴角揚起幸福的笑容,輕聲說:“你看,風又起了,這是屬於賀蘭的風,是帶著希望的風。以後,它會帶著賀蘭的故事,吹向更遠的地方,讓更多人知道,在賀蘭山腳下,有一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家園。”
二王子點頭,緊緊握住瑾潼的手。夕陽下,兩人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和賀蘭山的輪廓融為一體,成為了這幅美好畫卷中最溫暖的一筆。而那縷溫潤的風,還在繼續吹著,吹綠了賀蘭的草木,吹活了賀蘭的經濟,吹暖了百姓的心,也吹向了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來。
喜歡江花玉麵請大家收藏:()江花玉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