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使者抵達的那日,賀蘭下了場不大不小的秋雨,空氣裡裹著茶園濕潤的清香。瑾潼和李默早早候在城門口,身後跟著沈先生、周明,還有捧著《賀蘭通商誌》的書院學生。城牆上掛著新製的彩綢,是用棉布坊最好的靛藍與緋紅織就,風吹過的時候,像極了南洋商隊帶來的鸚鵡翅膀。
馬蹄聲從雨霧裡傳來時,周明先喊了一聲:“來了!”眾人抬眼望去,隻見一隊披著銀甲的羅馬士兵走在最前,甲片上的雨水折射著微光,後麵跟著幾輛裝飾華麗的馬車,車輪碾過青石板路,濺起細碎的水花。為首的馬車停下,一個穿著白色長袍、束著金色腰帶的男子走下來,他約莫四十歲,鼻梁高挺,眼神溫和,正是羅馬元老院派來的使者馬可。
“瑾潼姑娘,二王子殿下。”馬可的中原話比盧修斯流利許多,還帶著幾分書卷氣,他微微躬身行禮,手裡捧著一卷用絲綢包裹的羊皮卷,“我代表羅馬元老院,向賀蘭致以最誠摯的敬意。這是元老院的國書,願我們能締結永久的通商盟約。”
瑾潼接過羊皮卷,指尖觸到細膩的羊皮,心裡忽然生出一種奇妙的感覺——從最初和漠北部落以物易物,到如今與羅馬這樣的遠方國度締結盟約,賀蘭的商路,真的走得越來越遠了。她笑著回禮:“馬可使者一路辛苦,快隨我們入城,暖茶和木薯糕點都已備好。”
入城的路上,馬可不時掀開馬車窗簾,好奇地打量著街道兩旁的景象。市集上,賣青瓷的攤販正給大食商人展示新燒的冰裂紋瓷碗;棉布坊的夥計扛著一匹匹印花棉布,要送到南洋商人的貨棧;幾個孩童圍著沈先生的學生,吵著要看《賀蘭通商誌》裡伊凡的畫像。馬可看得入神,忍不住感歎:“我從未見過如此熱鬨的城邦,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笑意,這才是真正的繁榮。”
到了商館前廳,阿竹端上剛煮好的雲霧茶,茶湯清綠,飄著淡淡的香氣。馬可抿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這茶比羅馬的橄欖油還要溫潤,若是運到羅馬,定能成為貴族們追捧的珍品。”他從隨行的箱子裡取出一個青銅雕像,雕像上是羅馬神話裡的信使墨丘利,姿態靈動,栩栩如生:“這是元老院送給賀蘭的禮物,願我們的商路如墨丘利的翅膀一般,暢通無阻。”
李默接過雕像,鄭重地交給仆役收好:“多謝馬可使者。我們也為元老院準備了禮物,是五十匹改良後的寬幅棉布,還有三十件繪著羅馬柱紋樣的青瓷,都是賀蘭最好的手藝。”
接下來的幾日,瑾潼和李默帶著馬可走遍了賀蘭。他們先去了茶園,此時秋茶剛采摘完畢,茶農們正將茶葉攤在竹席上晾曬,空氣中滿是茶香。馬可蹲下身,輕輕摸了摸茶葉,疑惑地問:“這麼細嫩的葉子,怎麼會有如此醇厚的味道?”瑾潼讓茶農煮了一壺秋茶,給他講解采茶、炒茶、揉茶的工序,馬可聽得認真,還讓隨從把每一步都記錄下來。
到了瓷窯,阿竹正帶著工匠在瓷坯上繪製紋樣,這次畫的是羅馬的競技場,線條細膩,色彩鮮豔。馬可站在窯口,看著工匠們將瓷坯送入窯中,忍不住問:“這窯裡的火要燒多久?才能讓泥土變成如此精美的瓷器?”阿竹笑著回答:“要燒三天三夜呢,火候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就像羅馬的雕塑,差一點都不成樣子。”馬可聽了,忍不住點頭稱讚:“原來無論是瓷器還是雕塑,都需要極致的耐心。”
最讓馬可驚歎的是玻璃作坊。工匠們正用燒紅的玻璃料製作彩色玻璃燈,隻見玻璃料在工匠手中不斷變換形狀,一會兒就變成了一隻展翅的雄鷹,鷹身上還鑲嵌著細小的玻璃珠,在燈光下泛著斑斕的光。馬可湊上前,仔細看著工匠的手法,忍不住說:“賀蘭的工匠真是太神奇了!羅馬的玻璃隻能做簡單的器皿,你們卻能做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瑾潼笑著說:“若是馬可使者喜歡,我們可以派工匠去羅馬,教你們製作彩色玻璃的手藝,也想學羅馬的雕塑技藝,讓賀蘭的瓷窯也能燒出這樣靈動的雕像。”
馬可聽了,立刻興奮地說:“這真是個好主意!元老院肯定會同意的!我們可以互相學習,讓兩國的手藝都變得更好。”
這天晚上,商館裡舉辦了一場宴會,邀請了漠北、西伯利亞、大食、南洋的商人。宴會上,大家圍著篝火唱歌跳舞,周明彈起了從南洋帶來的椰胡,阿竹領著孩童們唱《賀蘭通商謠》,馬可也跟著哼唱起來,雖然歌詞記不全,卻格外認真。伊凡帶來的貂皮被做成了披風,送給了馬可;穆罕默德帶來的香料被用來烹飪菜肴,香氣飄滿了整個商館;南洋商人帶來的珍珠被串成了項鏈,送給了瑾潼。
宴會過半,馬可站起身,舉起酒杯說:“我到賀蘭之前,從未想過遠方的國度會如此溫暖。在這裡,我看到了不同部落、不同國家的人友好相處,看到了商路帶來的不僅是貨物,還有友誼。我代表羅馬元老院,正式邀請瑾潼姑娘和二王子殿下,明年春天去羅馬訪問,讓羅馬的百姓也看看賀蘭的風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瑾潼和李默對視一眼,笑著點頭:“我們一定去。”
宴會結束後,瑾潼回到書房,看著桌上的《賀蘭通商誌》,忽然想起沈先生說的話:“商路不僅是用來運貨物的,更是用來傳友誼的。”她拿起筆,在本子上寫下:“羅馬使者馬可至,締結盟約,互派工匠,約明年訪羅馬。”寫完,她又想起盧修斯帶來的葡萄種子,便讓人去試驗田看看,葡萄苗長得怎麼樣了。
試驗田的農戶告訴瑾潼,葡萄苗已經長出了嫩綠的枝葉,隻是不知道能不能熬過賀蘭的冬天。瑾潼讓人給葡萄苗搭了暖棚,還讓人去漠北找匈奴大單於,要些耐寒的草木灰,用來給葡萄苗保暖。匈奴大單於聽說後,立刻派了人送來滿滿十車草木灰,還附了一封信,說等開春了,要親自來賀蘭看葡萄苗。
轉眼到了冬天,賀蘭又下起了雪,商館前的紅燈籠再次掛了起來,這次還多了幾盞玻璃作坊做的彩色玻璃燈,雪夜裡,燈光透過玻璃,映得雪地上滿是斑斕的光影。瑾潼和李默正在書房整理去羅馬的行裝,沈先生忽然來了,手裡拿著一本新抄好的《賀蘭工藝錄》,裡麵詳細記錄了棉布、青瓷、玻璃的製作工藝,還有木薯的種植方法。
“姑娘,二王子,這書你們帶上,去羅馬的時候,也好讓他們看看賀蘭的手藝。”沈先生把書遞給瑾潼,又從懷裡掏出一個小盒子,裡麵裝著壓製的茶葉和玻璃珠,“這是書院的學生們準備的,每顆玻璃珠上都刻著賀蘭的紋樣,茶葉是今年的春茶,讓羅馬人也嘗嘗賀蘭的味道。”
瑾潼接過盒子,心裡滿是感動:“多謝先生,我們一定把賀蘭的故事,講給羅馬人聽。”
喜歡江花玉麵請大家收藏:()江花玉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