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義重生輕死知己_將北伐進行到底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將北伐進行到底 > 第八十四章 義重生輕死知己

第八十四章 義重生輕死知己(1 / 2)

就在裕溪口飛虎軍與選鋒軍聯手,擊潰武銳軍第一猛安的時候,裕溪上遊,金國水軍營寨處,辛棄疾也剛剛攻破了大門,與金國水軍留守兵馬廝殺在了一起。

靖難大軍來的實在是太快了,無論是爭奪裕溪鎮還是向北奔襲,都透露著一種不死不休的滾刀肉作風。

留守水寨的神鋒軍副都統阿兀奎撓破頭都想不到,怎麼就會有一支數量近千的精銳敵騎從裕溪口那邊殺過來?

咋的?

完顏亮三萬大軍,外加一個合紮猛安全軍覆沒了?

按照常理來說,想不通也沒關係,老老實實憑營而守也就罷了,麾下有神鋒軍一個猛安的正軍,還有近八千簽軍,若是能被八百騎攻下營寨,那阿兀奎覺得自己可以當場抹脖子了。

然而金軍此處建立的水寨,並不是一個嚴格按照規製建立起來的水寨。

為了保證陸上行舟的突然性與隱蔽性,修建水軍營寨之時,蘇保衡將遮掩船隊放在了首位。畢竟時間少,任務重,即便捉來許多簽軍,卻也不可能平地起城。

也因此,隻是建了一座龐大的水寨,而水寨中艦船是緊緊挨在一起的,外圍的圍欄以高大為主,隻設置了一層,以遮蔽探騎的視線。

可以說如果靖難大軍早來一天,隻要能攻破一道木欄,就能將金軍辛辛苦苦運到上遊的戰船一把火都燒了,救都沒法救。

但這也是蘇保衡能做到的極限了。

畢竟即便是所有金國首腦的大腦插上翅膀,也不可能想到會有一支精兵,如此孤注一擲的渡江作戰。

你有如此精兵,為何不在淮河與金軍作戰呢?非得到長江才防守反擊是嗎?這是什麼道理?

在軍議中,阿兀奎其實也同意了蘇保衡的做法,但此時此刻,阿兀奎恨不得回到幾日前,狠狠抽自己兩個大嘴巴子。

因為沒有內外營寨,也沒有大小營寨,所以在辛棄疾正麵突破水寨大門之後,阿兀奎就隻能在裕溪之畔的平原上,與八百靖難甲騎作戰了。

到了此時,阿兀奎還是十分樂觀的。

一千神鋒軍正軍加上八千簽軍,九千人打你們八百騎,還有什麼懸念嗎?用人數淹也能淹死你們!

但具體實行起來,阿兀奎就麵臨了一個重大問題。

這八千簽軍雖然都是從淮西征來的青壯,甚至還有不少投降的宋軍,而且被折騰到現在依舊還活著的,身體也都還算健壯。

但金軍在北方征簽,也還是會發根長矛,編練兩天,並且配置一些軍官指揮的。

可由於時間緊迫,從淮西征募的八千簽軍隻是擔任挖溝渠、拉纖繩的任務,其中有工頭,而且不少,但金軍軍官隻有寥寥數人,軍事指揮係統趨近於無。

現在驅逐著這些簽軍去墊刀頭,隻要辛棄疾將通路讓開,這八千簽軍不直接逃跑就見鬼了。

若是讓一千神鋒軍去正麵迎敵,且不說用正軍給簽軍墊刀頭,阿兀奎的麾下會怎麼想,就說沒有人監管,真當這些被欺負慘的強軍不敢倒戈一擊嗎?

且不說阿兀奎陷入了糾結之中,另一邊,辛棄疾在攻占寨門之後,同樣也有些猶豫。

一方麵,這個水寨再大也是分水陸兩部分的,陸上範圍大約寬兩裡,長四裡,相當於一個狹長的長方形,騎兵在這個地形中,對戰如此多的步卒,根本沒有奔馳迂回的空間,稍不留神就會陷進去。

另一方麵,辛棄疾比韓文廣聰明的地方在於,他明白越是深入敵境,越不能放棄速度優勢,否則四麵合圍之下,根本難以脫身。因此,下馬步戰的選項在一開始就被他否了。

就在辛棄疾想要在營寨中放火來攪亂大營的時候,解局的來了。

無論是辛棄疾還是阿兀奎,都不用再糾結了。

如果從時間上來算,第一批沿著裕溪向上遊進發的宋軍並不是辛棄疾,而是將辛棄疾放在裕溪鎮,就順著裕溪向北的洞庭湖水軍楊欽所部。

一般來說,逆流而上肯定是要有纖夫的,但洞庭湖水軍的水輪船相當於這個時代的黑科技,在百餘壯碩水手的奮力踩槳之下,水輪船逆流而上,竟然要比纖夫拖拽還要快得多。

當然,水軍畢竟是逆流而上,所以很快就被辛棄疾所部追上並超越,但在僵持的這短短時間內,三艘滿載著甲士水手的水輪船已經摸到了水寨邊上。

楊欽站在船頭,扶刀目視前方,眼中似有一團火焰在燃燒。

如果有熟悉楊欽之人在側,就會發現這名洞庭湖水軍副統製的眼角在微微抽動,已經是憤怒至極的表現。

楊欽憤怒的緣由不是靖難大軍去,甚至隻有一小部分在金軍身上。他更多的是憤怒於自己的無能,憤怒於自己的遠見,憤怒於自己能審時度勢,能做出最正確的選擇。

作為從鐘相楊幺起義時就活躍的水軍大將,楊欽在聽到李繼虎報告情報的第一時刻,就做出了最正確的判斷,也對戰事過程做出了最正確的推測。


最新小说: 陛下就是躺贏狗 拳動八荒 娛樂:老小區改造,小醜爆改歌王 靈紋之主 穿成70小苦瓜,我靠直播養全家 重生之推手人生 大唐太子:開局硬剛李世民 隊魂 邪君一劍,起風雲,乘歸墟 穿書年代,炮灰原配攜崽隨軍去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