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帝繼位時年僅二十。他出生時正值璟帝登基初年,秦國最貧瘠的時候。孝帝自幼體弱多病,又少食欠補。他繼位僅僅一年,就染上重病,不治而亡。
而孝帝一生僅有一位皇後,卻非常恩愛。他重病在床時,皇後即將分娩。他自覺有愧於發妻,便提前立下遺詔,若皇後誕下男嬰,便傳位於他;若誕下女嬰,便將皇位讓給兄長。
皇後因孝帝病重傷心欲絕,無心染指秦國大寶,可她的家世並不簡單。皇後本姓獨孤,其宗族是秦國數一數二的門閥,兄長獨孤敬時任秦國兵馬大將軍,掌控著中央禁軍及邊防大軍的軍權。
在孝帝駕崩當晚,獨孤皇後臨盆,生下一名女嬰。若按遺詔指示,應由孝帝兄長繼位。然而獨孤敬當夜率領禁軍包圍皇宮,將孝帝死訊封鎖,並以其名號通傳天下,矯旨宣稱獨孤皇後生下了皇子,任命他攝政輔皇。
而知曉內幕的宮女、侍從、太醫,儘數被獨孤敬滅口。
孝帝的兄長當時也在永安。他得知獨孤敬包圍皇宮後,認為其中有詐,召集支持者,要驗明嬰兒正身。獨孤敬自然不許,將孝帝的兄長和所有支持者全部鎮殺。
獨孤敬在永安掀起血雨腥風,同時籠絡地方侯爵,給與優厚的政策待遇。那些侯爵隻顧自身利益,自然支持獨孤敬。璟帝時期的老派勢力在內外夾擊下,很快偃旗息鼓。
不過,老派勢力大多為文官集團,獨孤敬也不敢得罪。為了長期穩定住對手慢慢瓦解之,獨孤敬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謊稱孝帝並未殯天,隻是因病重隱居養病,由他代為監國。
侯爵隻顧自身利益,並不在意誰當皇帝,獨孤敬對他們好,自然支持;老派文官集團雖然對此將信將疑,可獨孤敬手握重兵,又有獨孤太後這個妹妹,隻能隱忍下來。
因孝帝駕崩,原本應該銷掉的年號,竟然被這樣延續下來。
……
嬴天心講到這裡,忽然笑起來:“我自幼隻穿男子的衣服,出恭也是母後親自幫持——”
秦揚五味雜陳,她的經曆過於驚世駭俗,不知如何評價——
女帝……
這種事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認知範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從我出生到正式登基,這十年,是我,也是秦國的至暗之期——”
……
獨孤太後和嬴天心孤兒寡母,秦國實際的當權者自然成了獨孤敬。
他原本隻是想鞏固獨孤宗族在秦國的地位,可觸碰到最高的權力後,愈發貪婪,甚至篡改桓帝時期秦國不再封王的祖製,假借孝帝旨意,封自己為王,府邸建製竟然和皇帝一樣。
其部下也屢屢慫恿他,直接廢掉嬴天心,篡奪秦國皇位。
然而,獨孤敬始終低估了一人,便是嬴天心的母親,獨孤太後。
她雖是獨孤宗族之人,卻和孝帝伉儷情深。身為母親固然存有私心,希望和孝帝的孩子可以成為一國之君。因此,獨孤敬當初要讓原本是公主的嬴天心為帝,如此荒誕不經的做法,她也是應允的。
在發覺獨孤敬有謀害嬴天心的心思後,獨孤太後一邊向獨孤敬示弱,在獨孤敬的妻子生病時為其端屎端尿,借機共敘兄妹情誼,引其惻隱;
另一邊,她請時任丞相的嶽正卿為嬴天心的老師,嶽正卿為文官集團的領袖,如此一來,便獲得文官集團的信任和支持。
此事雖然引起獨孤敬不滿,不過嶽正卿是聞名秦國的飽學之士,請他做太子之師倒也符合常理。
嬴天心天資聰慧,幼年便悟透這些政鬥的門道。她深得母親真傳,多次公開稱獨孤敬為“亞父”,在世人麵前也表現成一個天真爛漫、不諳世事的孩童。
然而,在她七歲時,便讓嶽正卿之子嶽誠在永安周邊、獨孤敬的眼皮底下,陰養甲士三千,這三千人正是如今金鵬衛的前身。
嶽誠不負眾望,對這支軍隊的挑選可謂寧缺毋濫,精益求精。
這些人經嶽誠親自挑選,履曆由獨孤太後把關過目,大多是被獨孤敬迫害之人的子嗣後人,或者和其親近的侯爵有仇之輩。
他們散居在永安城二十裡外的白河鎮上,以入山打獵為由密訓三年。
獨孤太後不惜變賣孝帝賞賜的金玉珠寶,也要支持嬴天心養軍。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嬴天心獨具慧眼,集中力量策反原本追隨獨孤敬、負責永安城西門的將領蘭秩,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許之以貴、賜之以財,最終獲得蘭秩支持。
八年前,時機成熟,嬴天心秘密召集三千私軍入永安城,以太後壽辰為由召獨孤敬進宮。
……
嬴天心每當提起獨孤太後,臉上就會洋溢起安心的笑容。
“那天風和日麗、氣順雲祥。母後牽著我的手,在無極殿前等候我為她準備的壽辰之禮。”
秦揚歎道:“如此緊張之時,你還能考慮到母親,真是難得。”
“不衝突。”
她眼神一凜。
“賀禮,便是獨孤敬的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