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沉家沒多少親戚,主要是韓家的。
之前就有個表親戚在韓老太太麵前上眼藥,說悅悅結婚第一年就不帶新郎官上門拜年,得敲打一下。
結果被韓老太太大發雷霆臭罵一頓。
總有一些人,明明自己的生活一團糟,還偏偏喜歡對彆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走完親戚,林旭又抽空跟京城打拚的同學聚了個餐,沒在自己店裡吃飯,而是跟同學們去了學校附近一家不大的涮羊肉店。
在自己店裡大家放不開,還是去有紀念意義的地方比較好。
比如學校附近的涮羊肉店,這是上學那會兒大家經常聚餐的地方,那會兒錢不多,肉不敢敞開了吃,隻能多點一些白菜葉豆腐和粉條什麼的。
現在大家有了工作和收入,倒是可以放開肚皮可勁兒吃了。
一人一斤羊肉,又點了糖油餅之類的小吃,並約定回頭還聚,大家有什麼難處的儘管開口。
能幫得上的忙,絕不含湖。
林旭倒沒有說大話,他真的推薦了一個性格有些內向但基本功紮實的同學,去了沉佳悅之前上班的審計所。
審計所的待遇在金融行業中不算太高,但勝在輕鬆穩定。
要是想掙錢,還能接點私活兒。
據沉佳悅所知,審計所不少人都在外麵當兼職會計,平時沒啥事兒,到報稅期幫著報稅就行,這些林林總總加在一起,每個月也有不少錢。
所有這些事情忙完,林旭總算投入到了工作中。
他把幾種年前沒來得及上的菜品一一在店裡上新,並邀請耿立山、周大爺、許教授、任崇墨、田清瀾、以及從滬上回來的崔清遠等教授學者,來店裡品嘗了一番新上的菜品。
這些菜品有太極雞粥、三套鴨、紅酥雞、芙蓉海底鬆、扒燒整豬頭、清湯銀肺、鹽水鴨、火焰醉鵝、鹽煎羊肉、白水羊頭、乾炸丸子、一品豆腐等菜品。
理論上,這些菜都會在店裡上。
但絕大部分,是需要提前花大價錢預定才行。
另外,一些人需要進行高端的商務宴請,店裡也提供高端的菜式。
這裡麵大部分菜品都不是針對普通顧客上新的,主要是給那些喜歡附庸風雅的有錢人找個花錢的門路。
之所以宴請清華北大的教授們,也是這個意思。
他們接觸的這方麵人士比較多,萬一能拉來幾個不在乎錢多少隻求美味佳肴的有錢人,這不就妥妥的淨賺嘛。
“聽了林老板的講解,才知道這三套鴨居然暗含《論語》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念,美味佳肴配上文化指導,真不愧是文人菜。”
餐桌前,平時話不算多的許教授,此時滿臉激動。
既因為嘗到了傳說已久的三套鴨,同時因為吃到了一道由文人指導創作的菜品而高興。
不愧是三套鴨,湯汁清冽卻不失雋永,調料簡單卻又不失鮮美,真不愧是淮揚菜中的代表菜,這味道和口感,真讓人回味無窮。
崔清遠擦擦嘴角的湯汁,笑著說道:
“以前在滬上和揚州本地,都嘗過三套鴨,但能做出人文風味,同時又能完全將君子和而不同展現出來的,隻有林老板一人,為這道菜,當浮一大白!”
他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讚成,大家紛紛舉起酒杯,為吃到這麼鮮美的菜品感到高興。
】
除了三套鴨之外,彆的菜品也讓大家吃得既舒服又滿足,而且不少菜品隻是書上見過,聽文人前輩在書裡或者筆記中懷念過。
但現實中,能吃到的卻不多。
彆的不說,就梁實秋筆下的乾炸丸子,京城就沒幾家能做到他描寫的美味程度。
但林旭做了出來,剛剛蘸著椒鹽吃的時候,腦子裡不自覺就閃現出了《雅舍談吃》中的句子。
早些年讀來忍不住咽口水的話,如今卻成了現實。
讓大家在心理層麵,跟民國時期的文化人來一場跨越時空的呼應。
這是美食的魅力,也是文字的魅力。
沒多久,清湯銀肺端了上來。
對於銀肺這種菜品,剛見到時大家都覺得隻是一道簡單的豬肺而已。
但等品嘗到那種入口即化的口感,聽到林旭講解的做法,眾人才發現,真低估了這道菜的魅力,也低估了淮揚菜的師傅們。
能把豬肺這種上不得台麵的食材做到這個地步,真沒多少人能實現。
喝著這美味的湯羹,許教授的夫人薛阿姨笑著說道:
“古人好像對湯研究特彆深,剛剛吃的海底鬆,還有銀肺,一般人真琢磨不出這種做法,太費神了。”
任崇墨笑了笑:
“古代人時間多,資訊少,尤其是揚州那些鹽商,把心思都用在了造園子和飲食上麵,以此來打通文士圈子,手底下的廚師們,自然也就挖空心思討好主家。”
說完他看著耿立山問道:
“立山先生應該對這種美食研究很深吧?”
“研究過,之前看《金瓶梅》和《紅樓夢》,也特意鑽研過上麵記錄的一些美食,比如宋玉蓮的冰糖燉豬頭,我就懷疑是不是扒燒整豬頭的前身。”
《金瓶梅》中的冰糖燉豬頭出場多次,作者每次還著重寫了隻需一根柴,便將豬頭燒軟爛。
無數人都想知道,究竟怎麼靠一根柴來燉煮。
等吃了林旭做的扒燒整豬頭,耿立山才覺得,應該就是林旭這種先脫骨再燉煮的方式,之所以強調一根柴,估計是因為要全程小火。
而且《金瓶梅》的作者身為文人,應該不太懂下廚,所以就這麼寫了。
田清瀾喝了口銀肺湯:
“《金瓶梅》中確實有不少美食,各種大小宴席也描寫得事無巨細,讓後人研究明朝市井文化提供了有力的幫助……不知道立山先生對裡麵哪道菜印象深刻?”
耿立山笑了笑:
“以前我感興趣的是銀絲鮓湯,很好奇為什麼孫雪娥因為這道菜被挨打,讓我對孫雪娥這個人物充滿了同情……等嘗到林小友做的銀絲鮓湯,我又看了一遍《金瓶梅》,找到了另一道感興趣的菜,也是讓我扼腕長歎很久美食。”
周大爺雖然是管理層,但平時對古代通俗文化研究頗深。
一聽這話就問道:
“讓孫雪娥丟了性命的雞尖湯?”
耿立山點了點頭:
“想想古代那個社會,孫雪娥空有一身頂尖廚藝,卻不得施展,因為銀絲鮓湯而挨打,還因為雞尖湯而送命……真是個悲慘的女人,每次讀到這裡,都感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我麵前死去。”
文人比較容易悲春傷秋。
雖然是他們情緒更加敏感的緣故,但也從側麵說明了,文字哪怕曆經幾百年,依然能準確傳達作者想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圖。
耿立山說完,其他人也心有戚戚,很認同這話。
林旭見大家都在為孫雪娥扼腕長歎,導致氣氛不太好,便問道:
“你們……想不想嘗嘗雞尖湯的味道?”
崔清遠立馬來了精神:
“你會做?”
耿立山一掃剛剛的頹廢:
“既然這麼問了,肯定能做……林小友,今天要是能讓我嘗到雞尖湯,我家裡所有的字畫隨便你挑!齊白石的、徐悲鴻的、張大千的……他們的字畫我也收藏不少,能讓我得償所願,我拱手相送。”
林旭:“……”
一碗湯而已,不至於吧?
他趕緊說道:
“不用不用,你這麼說弄得我都不敢下手了,萬一讓你很失望,這不白占便宜嘛。”
怪不得文化人不能做生意呢。
一上頭恨不得把家底送出去,再大的家業也沒法這麼造啊。
其他人雖然沒說話,但眼神中卻滿是急切。
顯然,大家都想嘗嘗雞尖湯的味道。
林旭起身說道:
“你們稍坐,我去把這道湯品做出來,滿足你們一下你們的好奇心!”
————————
第三更到!本章5200字,求月票啊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