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元璋換好衣服,一行人之間去了食為天。
等待上菜的間隙,朱元璋拉著俞通淵,深入了解瀛洲的情況。
俞通淵剛好趁此機會提出了朱棣交給他的任務。
“皇上,臣這次回來,除了送黃金,還有彆的任務的。”
“哦,什麼任務,說來聽聽。”
“瀛王讓臣請求皇上您,再送一些工匠去瀛洲。”
見朱元璋沒有說話,俞通淵繼續說道。
“皇上,瀛洲現在的形勢一片大好,唯一的問題就是,人手不足。
尤其是工匠,非常的缺。
瀛洲倒是有當地人,但是他們習慣了野人的生活,很多工作根本就做不來。
之前派過去的那些工匠,相對於瀛洲那茫茫大的地盤,實在是杯水車薪啊。”
朱棣走的時候,帶過去的各行業人才一共也才一兩千人,肯定是不夠用的。
朱吾適的本意是讓朱棣慢慢發展。
現在看來,朱棣是不滿足於慢慢發展了。
其實朱吾適自己也不滿意,但是光靠著大明本土輸送人才也是不行的。
大明自己都缺人呢。
“賢弟,這個問題你看要怎麼處理。”
遇事不決問朱吾適,已經成了朱元璋的習慣了。政治問題除外。
朱吾適思索了一下說道。
“派人肯定是要派人過去的,瀛洲可是個風水寶地,早開發就早獲利。
但是派多少人去,這個還得再討論。
另外呢,瀛洲的教育問題也得提上日程了。
咱們大明現在太缺人了,就算是一直鼓勵生育,百姓也樂於生孩子,孩子們成長也是需要時間的。
所以我覺得,還是得從教育方麵下手。
瀛洲是有土著的,也就是印第安人。
要我說,成立學校,把所有適齡的,正處於學習的黃金年齡的印第安小朋友都弄進學校裡,讓他們學習,三五年以後,不說成才,肯定也是有用的。
俞通淵,瀛洲有學校嗎?”
俞通淵搖搖頭。
“這個還真沒有,光顧發展了。不過瀛王他有下令,讓那些工匠每個人都必須帶幾個當地土著徒弟。”
朱吾適聽完直搖頭。
還是太局限了啊。
彆說封建社會了,就算是現代社會,老帶新也是很普遍的現象。
那為啥現代還要搞各種職業技術學院呢,讓有實踐經驗的人直接帶徒弟不好嗎。
不是不好,是太慢了。
首先,會乾不一定會教,會教也不一定會乾。
有些數學老師,帶出過高考能考滿分的學生,那老師自己去參加高考,數學就一定能考滿分嗎,不一定的。
這個高考數學滿分的學生去當數學老師,就有他的老師教得好嗎,也不一定的。
會乾和會教是兩碼事兒。
其次,老師傅都有個通病,那就是很多基礎的東西,在他們看來,那都是常識,哪裡用教啊。
就好像一個大學生看乘法口訣,那玩意兒還用背?是個人都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