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季逝世,由兒子姬昌繼承君位,就是西伯。西伯繼承了後稷,公劉的事業,效法古公亶父,季公風範。施行仁政,尊老愛幼,禮賢下士。世人都看好西伯,天下名士皆來相投。
西伯有時接待賢士,中午都顧不上吃飯,很多賢達人士慕名而來,歸附西伯。伯夷叔齊是殷商賢臣,因避禍離開殷商投奔孤竹國。後聽說西伯仁德,兩個人又轉而投奔西伯。大顛,閎夭,散一生等一大批賢臣,歸附西伯。西伯皆以師待之。
崇侯虎見天下賢士皆歸西岐,便向殷紂王說西伯的壞話,說西伯積功累德,諸侯都追隨西伯,對君主你會很不利,應該注意他的動向。紂王聽信了崇侯虎的話,就把西伯囚禁在羑裡。
閎夭,散一生等賢臣,知道了西伯被囚羑裡,馬上采取了營救措施。他們根據紂王貪財好色的特點,趕緊尋找美女,駿馬,珍稀寶物,通過紂王的寵臣費重,把這些寶物獻給了紂王,紂王見了寶物,高興了,就把西伯給放了。
紂王有一種酷刑叫炮烙之刑,殘害大臣與人民,西伯不忍心看到人民受此酷刑,就請求紂王廢除炮烙之刑,西伯願意把洛水西一片土地獻給紂王,紂王答應了。並賜給西伯弓箭,斧鉞。並給西伯有討伐其他諸侯的權力。並告訴西伯,說壞話的是崇侯虎。
西伯默默的做著善事,積功累德,施行德政。民心所向,受到了人民的擁戴。在諸侯的心裡,西伯就是受命的君王,諸侯國有了爭端,都找西伯來裁決。西伯會依法依規,具情具理的做出裁決,使當事諸侯心服口服的遵從西伯的裁決。
西伯最擔心的是殷商的暴政,使人民無法生存,就會背井離鄉成為流民,而周必須要對這些流民負責,周為了收留殷商流民,做了充分的準備。收留這些流民就需要大量的糧食。幸好西伯早有準備,近幾年一直重視糧食生產,也儲備了大量的糧食。準備隨時救助災民。
西伯隨時準備討伐殷商,救人民於水火。但紂王還有很強大的軍事力量,還有一些紂王的死黨諸侯也需要一一鏟除。西伯開始行動了,首先要征服犬戎。犬戎一直騷擾周國邊境,如果西伯去討伐紂王,犬戎一定會趁虛而入,首先西伯必須征服犬戎。以絕犬戎後患。
西伯的下一個目標密須國,密須國是紂王的親信手足,每次征戰都跟隨紂王。西伯以密須國不敬鬼神為借口,滅了密須國。
又過一年,西伯再次出征,打敗了耆國。商朝的祖伊聽說了,非常害怕,就把這個消息告訴紂王,紂王不以為然,說我是天子,西伯能把我怎麼樣。下一年西伯又滅了邗國,邗國也是紂王的親信諸侯。
崇侯虎是親紂王的諸侯國,有很強的軍事力量。西伯一直想除掉崇侯虎,一直沒有行動,感覺沒有必勝的信心,所以西伯一直沒有動他。隻從崇侯虎背後說西伯壞話,並因此被囚羑裡,西伯暗下決心,一定要除掉崇侯虎。經過幾年的努力,西伯越來越強大,除掉崇侯虎的時機已到。
西伯采用突然襲擊的方式,向崇侯虎發難。崇侯虎沒有準備,瞬間就被攻破,西伯殺了崇侯虎,收了他的封地。家人收為奴。紂王的羽翼都被剪掉,為討伐紂王做好了準備。
西伯為了周能有更大的發展,決定遷都豐邑。因岐山地域比較偏遠,交通不便利,發展經濟受阻,不適合做國都。而豐邑四通八達,是各種物資的集散地,隻要有好的政策,經濟發展會很快。遷都豐邑是為了長遠的規劃,第二年西伯逝世。
西伯在位五十年,在被囚羑裡期間,他把《易經》八個卦象,推演為六十四卦,使易經更具實用性。《易經》是中國古代一部奇書,是中國文化的源頭。西伯為《易經》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貢獻。
西伯還修改了殷商的法度。殷商的法度過於嚴苛,殘暴。各種賦稅也多,老百姓被各種賦稅壓的喘不過氣來。通過西伯的修改,減輕了稅賦,廢除了一些酷刑,老百姓拍手稱快。
西伯逝世,由太子姬發繼承君位,就是周武王。武王即位,追尊西伯為文王,因王的征兆是從古公亶父時開始的,所以追尊古公亶父為太王,公季為王季。以太公望為太師,武王開始了對紂王的討伐。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