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王五十六年去世,太子繼承王位就是孝文王。追尊生母唐八子為唐太後,與秦昭王合葬一處。各國都派使臣前來吊唁,有的諸侯王親自吊唁祭祀,參與喪事辦理。秦用武力征服了世界,把人家國給打殘了,國君還要穿喪服親自來吊孝,這就是征服的力量,沒有哪個國家不怕攻打的,弱國就隻能委屈求全了。
孝文王元年,秦國大赦天下,重用先王功臣,厚待宗族親屬,開放王家園林。因孝文王身弱多病,經不起辦理父王喪事的折騰,當孝文王服喪期滿,十月初四即位,到十月初六就去世了。太子子楚繼承王位,就是莊襄王。
莊襄王即位後,便任命呂不韋為相國。廣施德惠,厚待宗親族屬,對百姓施以恩澤。秦國在一年之內,連續去世了兩位君主,一些諸侯國覺得機會來了,就與東周君謀劃進攻秦國。秦莊襄王派相國呂不韋前去討伐東周君,彈丸之地的東周,哪裡經得住秦軍攻擊,秦軍全部兼並了東周的土地。但秦軍並沒有斷絕周朝的祭祀,而是賜給他一塊陽人的居住地,讓其繼續祭祀他的祖先。
呂不韋做了秦相國,給莊襄王子楚謀劃說:秦要統一天下,就必須得繼續東擴。秦王派蒙驁率軍進攻韓國,韓國割地求和,獻出成皋,鞏縣,秦國界延伸到大梁,設置了三川郡。秦王又派蒙驁進攻趙國,平定了太原。緊接著,蒙驁又進攻魏國的高都,汲縣,魏王派兵前去抵抗,但沒有效果,高都,汲縣先後被攻下。
秦大兵壓境,魏安厘王心急如焚,國中沒有能征善戰的將軍,便派人到趙國去請魏公子。魏公子因當年竊符救趙的事,獲罪魏王,不敢回國,便一直住在趙國。魏公子得到王兄的求救信,因當年的事無法麵對王兄,便不想回去救魏國。魏公子的朋友薛公見魏公子說:公子之所以在趙國受到尊重,那是因為有魏國存在啊!假如秦國攻破大梁,宗廟被夷平,公子還有臉活在世上嗎?
魏公子聽完薛公的話,臉色大變,吩咐車夫趕緊驅車回去救魏國。
魏王見到了魏公子,兄弟兩人不禁相對而泣,魏王把上將軍大印授給了魏公子,魏公子成為魏國最高軍事長官。魏公子派使臣遍告各諸侯國,魏公子已擔任上將軍之職,諸侯們得知魏公子擔任上將軍,都各自調兵遣將救援魏國。魏公子率領五個諸侯國的軍隊,在河外大敗秦軍,蒙驁帶著殘兵敗將逃回函穀關內,不敢再出函穀關。
魏公子打敗了不可一世的秦軍,聲威震動天下,使秦軍再也不敢輕視魏國。秦軍退回黃河以南,蒙驁打了敗仗。莊襄王三年五月去世,兒子贏政繼承王位,就是秦始皇。
秦始皇即位時隻有十三歲,當時秦國已經兼並了巴蜀,漢中,越過宛占有了郢,設立了南郡。向北攻占了上黨郡以東,設有河東郡,太原郡,上黨郡。東到滎陽,滅了東周,西周,設置了三川郡。任呂不韋為相國,分封十萬戶,號為文信君。
文信君招攬賓客遊士,想借此吞並天下。李斯為呂不韋舍人,蒙驁,王齕,麃公為將軍。因秦王剛剛即位,年齡又小,所以把國事交給相國處理。
始皇元年,晉陽發生叛亂,相國呂不韋令蒙驁前去討伐,因叛軍勢力不大,很快便平定下來。始皇二年相國呂不韋又派麃公率兵攻打卷邑,卷邑官兵拚死抵抗,但終不是秦軍的對手,不到三日城破,殺敵三萬,卷邑劃歸秦版圖。始皇三年,呂不韋再派蒙驁率軍攻打韓國,這一戰奪取韓國十三座城邑,秦國也損失慘重,大將王齕戰死。
當年蒙驁率軍攻打魏國,被魏公子率五國聯軍打的大敗而歸,退守函穀關不敢出戰。大將蒙驁總是耿耿於懷,總想報上這一箭之仇。打敗了韓國後,將軍蒙驁兵臨魏國畼邑,準備一雪前恥。卻發生了詭異的事情,另處魏公子戒備森嚴,不得不撤兵回國。這一年發生了大饑荒,人民流離失所,時有被餓死的饑民。
秦始皇四年,本想再次進攻魏國,但這一年鬨蝗災,蝗蟲從東方飛來,遮天蔽日,蝗蟲飛過草木被啃食一空。並有瘟疫在全國流行,秦國不得不停止進軍,各諸侯國總算有了喘息之機。迎來了暫短的和平,但戰爭並沒有結束,各諸侯國都在備戰。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