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以師禮待廣武君李左車,並向李左車請教說:我要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怎樣才能取得成功呢,請先生教我。
李左車說:我是敗軍之將,沒有資格去謀劃國家的生存之道。
韓信說:百裡奚是虞國大夫,虞國滅亡了,做了秦國大夫,卻使秦國稱王稱霸。這原因是君主能不能重用他,能不能采納他的謀略。如果陳餘采納了您的計謀,被活捉的一定是我。我是真心想聽取您的意見。
李左車說:與魏,趙之戰,將軍的計策是很高明的。但將軍的部隊現在已是疲憊之師,去攻打堅固的燕國城池,不可能輕易攻下,如果時間久了,糧草耗儘,燕國又不肯投降,齊國也一定會堅守邊境,以求自強。所以我認為攻打燕國,討伐齊國是失策。
韓信說:依先生之見,我應該怎麼做呢?
李左車說:現在為將軍著想,不如按兵不動,穩定趙國社會秩序,安撫死亡將士的家人,提高將士們的夥食標準,擺出要向北進攻燕國的樣子,然後派出使者,帶著國書,去勸降燕國,這才是上策。用兵之道原本就要先做聲勢,而後采取行動。真假虛實運用的好,才是知兵。
韓信說:就按先生說的辦。
韓信派遣使者出使燕國,燕國果真投降了,歸漢。韓信派人把燕國歸降的消息報告給漢王,並請求立張耳為趙王,用以鎮撫趙國。漢王答應了韓信的請求,封張耳為趙王。
劉邦彭城兵敗,損失慘重,心有不甘,便四處收攏逃散了的兵士,慢慢向滎陽聚攏,準備繼續東進。劉邦的軍隊駐紮在滎陽南麵,修一條通道與黃河南岸連接,以便於取用敖倉的糧食。劉邦與項羽互相對峙了一年多,互有勝敗,項羽多次劫擄糧食通道,使劉邦糧食缺乏。
項羽馬上調來精兵強將,把劉邦圍困在滎陽。為了儘快脫身,劉邦趁夜派二千名披甲女兵放出城東門,將軍紀信乘坐劉邦的車駕,假扮劉邦誑騙項羽,假裝向楚軍投降。漢王則帶著幾十個侍衛,從西城門逃走了。劉邦帶著隨從一路狂奔,奔入成皋,楚軍緊追不舍,又馬上包圍成皋。
漢王從成皋逃出,東渡黃河,身邊隻有滕公。此時韓信,張耳的部隊在修武駐紮。劉邦到了修武,不通知任何人,與滕公一起住進客棧裡。第二天清晨,劉邦說自己是漢王的使臣,騙過衛兵,騎馬進入趙軍的軍營。韓信,張耳兩位將軍還沒有起床,漢王就在他的臥室裡拿走了他們的印信和兵符,用軍旗集結眾將,更替了他們的職務。
韓信,張耳起床後,才得知漢王來了,大為驚訝。漢王奪取了他們二人統率的部隊,命令張耳守在趙地,任命韓信為相國,讓他集結趙國現有的部隊,去進攻齊國。
漢王劉邦突然襲擊,奪走了韓信,張耳的兵符和印信,把漢軍主力掌握在自己手裡,重新任命韓信為相國,率現有趙軍去攻打齊國。命令張耳駐守趙國,劉邦取得韓信的軍隊,重新又振作起來,他率軍南下,臨近黃河,在小修武的南麵犒賞三軍,準備跟項羽再戰。
韓信帶兵向東挺進,還沒有渡過平原津,聽說漢王派酈食其已經說服齊王歸降了。韓信想要停止進攻,範陽人蒯通勸諫韓信說:將軍是奉命進攻齊國,漢王隻不過暗中派遣一個密使遊說齊國歸降,難道有命令讓將軍停止進軍嗎?為什麼不繼續前進?酈生隻不過是一個讀書人,坐著車子,靠三寸不爛之舌,就收複齊國七十多座城池。將軍帶領數萬大軍,一年多時間,才攻下趙國五十座城池,難道將軍還比不上一個讀書人的功績嗎?
韓信認為蒯通說的有道理,釆納了他的計謀,就帶領軍隊渡過黃河。齊王聽從酈食其的勸說以後,決定降漢,便挽留酈食其共同喝酒。撤銷了對漢軍的防務,韓信乘機突襲齊國守邊部隊,因為撤離了對漢軍的防範,韓信很快就攻打到都城臨淄。
齊王田廣認為自己被酈食其出賣了,怒氣難平,就把他扔進大鍋裡煮了。齊王逃往高密,派使者前往楚國請求救援。韓信收複齊國都城臨淄,派一支輕騎兵向東追趕齊王田廣,一直追到高密城西,楚國的救兵由龍且帶領,號稱二十萬,已經趕到,韓信的追兵隻好撤退。
齊王田廣和司馬龍且兩支軍隊合兵一起與韓信戰鬥,還沒有開戰,有謀士勸諫龍且說:漢軍遠離自己的國土,拚死戰鬥,其勢不可抵擋。齊楚兩國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戰,士兵很容易逃跑。倒不如深溝高壘,堅守不出,讓齊王派他的親信大臣,去安撫已經被攻下的城池,這些城池的官員和百姓知道他們的國王還在,楚軍又來援助,一定不會真降漢軍。漢軍客居二千裡以外,齊國各城池不支持他們。他們就得不到糧草,可以不戰而勝漢軍。
司馬龍且說:我一向了解韓信是什麼樣的人,而且救助齊國不戰鬥就使韓信投降,我還有什麼功績呢?現在戰勝他,齊國得有一半土地可以分封給我,為什麼不打呢?於是龍且決定以武力征服韓信。
韓信隔著濰水列開隊伍,準備一舉殲滅楚軍。韓信命令士兵連夜做一萬多條口袋,裝滿沙土,堵塞濰水上遊,帶領一半人渡過河去,攻打龍且,佯裝戰敗,往回逃跑。龍且不明真相,以為韓信真的敗了,龍且高興的說:我就知道韓信是膽小鬼。
龍且派人渡過濰水去追趕韓信,韓信下令撤出堵在濰河的沙袋。河水凶猛的衝下來,龍且部隊一半人沒有渡過河去。韓信立即回軍猛烈攻擊,殺死了龍且,龍且在濰水東的部隊,見到了這種情況,四散逃跑,齊王田廣也逃跑了,韓信追趕敗兵直到城陽,楚國將士無路可逃,全部被抓獲了。
喜歡話說史記請大家收藏:()話說史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