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還沒打完,工地那邊已經連著兩天進了磚料和砂石,王哥在現場忙得腳不沾地。
這天下午,李向東回到辦公室,坐下不久,便從抽屜裡拿出一本翻舊的工商注冊手冊。他一頁頁翻,翻到“經營範圍”那一欄,盯著那幾個字看了很久。
他拿出一張便簽紙,在上頭寫下三個字——
春雷置業。
他知道,這棟樓不隻是給廠裡人睡覺的磚牆,它是試水,是落腳點,是後麵十年要走的路。要真做,就不能一直掛在春雷電子的賬上過日子。
當晚,他讓羅燕準備材料,走最常規、也最乾淨的一條線:以自己個人名義出資設立一家公司,專做地塊開發與經營。
“名字我想好了,資金先掛五十萬,流程快一點,最好這個月就把執照領出來。”
“電子廠那邊賬不能摻,分得越清楚,後麵越省事。”
羅燕沒多問,隻默默記下,第二天一早便去了工商所。
—
幾天後,辦公室門開了。
羅燕走進來,把一份牛皮文件袋放到李向東桌上:“批下來了,剛拿到。”
李向東打開袋子,從裡麵抽出一本紅皮營業執照。封麵燙金,上麵清清楚楚印著:
“深圳市春雷置業有限公司”
他盯著那行字看了幾秒,又翻到經營範圍一欄,第一條赫然寫著:房地產開發與經營。
“注冊人寫的還是我?”
“是你個人。”羅燕點頭,“三家代名股掛你出資,賬我已經開了。前期建宿舍的錢掛在‘臨時投入’裡,後麵可以轉為實收資本或無息借款。”
李向東點了點頭,眼神沒有多少波瀾,隻是把執照合上,又放回文件袋裡。
他知道,這個東西不會馬上賺錢,也不會立刻出風頭。但它是真正讓自己跳出“擺攤思維”的第一步。
窗外,工地上還在澆灌打樁。風吹起鐵皮圍擋,“春雷宿舍一期工程”幾個大字晃動了一下。
他心裡默念了一句:
“春雷,不隻是工廠的名號了。”
一周後,王哥陪著李向東去了鎮工商所。
院子還是那幾棵老榕樹,夏天的天剛熱起來,前廳的電扇吱吱轉著,玻璃窗上貼著幾張發黃的“企業年檢須知”。
李向東拿著紅皮執照走到登記窗口,王哥隨手把一袋紅塔山放到桌上:“老哥,我們回來了。”
抬頭的是個五十多歲的老科員,姓韓,去年幫他們春雷電子辦過變更手續。看到王哥笑道:“喲,這回不是報廠子賬了吧?”
“不是。”李向東把執照遞過去,“注冊了家新公司,來落個戶。”
老韓接過來翻了翻,嘴裡嘟囔:“春雷……置業?”眼睛一抬,語氣帶了點笑:“你這是民營廠第一家把房產單獨拉出來搞的,膽子不小。”
李向東語氣平和:“宿舍隻是開始。真要做房的事,就得做明白,拉磚糊牆那是早些年的事了,現在得一步步正規。”
老韓把表格放進抽屜,伸手比了個“等一下”的手勢,站起身去後頭喊人。
不多時,工商所的所長也從辦公室走了出來,穿著褪色的格子襯衫,戴副近視鏡,一看就是常年處理手續的人。
“李廠長是吧?我聽韓哥說了,你們春雷廠之前報得很快,賬也乾淨。”所長伸出手來。
李向東站起身,禮貌地一握:“您客氣,我們是小廠起家,剛邁出一步。”
所長翻了翻資料,掃了一眼執照,又看了看後頁:“你這開的是‘房地產開發與經營’。這條現在批得不多,你能拿到,說明你們下了力。”
他頓了頓,又道:“以後你真做房的事,規劃、報建、地塊用地什麼的,有手續、有需要——來找我們,不用瞎跑。”
王哥在一旁咧嘴笑:“所裡這幾年變了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