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把皇帝給馴服?
如此做,真的就能讓我儒家大興嗎?
我儒家之所以能夠昌盛至今,就是因為一直以來儒學都在不斷的發展,在推陳出新,在適應當時的情況。
所以才能夠被曆代統治者所接受,才能夠深入人心。
能夠擁有如今的地位。
到現在,你們卻要站到皇權的對麵去,很多人隻想著因循守舊隻,想著固步自封。
隻想著在躺在先賢們的功勞簿上去享用功勞。
什麼都不想做。
這種做法是本末倒置,是極其錯誤的!
如果不加以更改,不幡然醒悟,迷途知返。
那麼,必然會給我儒家帶來滅頂之災!”
宋濂的麵色變得嚴肅起來了。
與此同時,聲音也同樣是隨之變的嚴厲,像是在訓斥學生。
“宋師,您說的不對!”
一片沉默之中,劉三吾突然咬牙出聲,對宋濂進行反對。
“事情並非和你說的一樣!
有些事你說的是對的,但有些事卻將之給忽略了!
我儒家之所以能夠大興,確確實實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可是,現在皇帝的做法,卻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完全不同。
完全相反。
是要是想要廢掉我儒家獨尊的局麵。
是想要把另外一種,之前沒有出現的學問,硬生生的給塞進來。
大舉推行!
我儒家大興,是因為官方成為了官學。
在全國各地各個地方,都進行學習推廣。
並且,將我儒家的學問給做官聯係到一起。
如此才這般的受人追捧。
現在,皇帝所乾的,確實要在全國各地推行這種新學,來取代我儒家的學問。
這才是真正的倒行逆施。
是真正的想要取締我儒家。
這等情況下,怎能不好好的拚上一場?
不然,當初那被取締的黃老之學,就是我們儒家的前車之鑒!
黃老之學,就是因為沒有奮力一搏,才會落了一個被取締,和修道算命的這些給弄到一起了!”
劉三吾的聲音顯得激烈,而是他所說的這些話,也同樣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認可。
聽到此人言語,立刻便有不少人紛紛點頭稱是。
都覺得劉三吾說的非常對,事情就是這麼一個事情。
在這種事情上,絕對不能夠有任何的妥協,不能退讓一步。
“儒家能有如今的地位,是無數先賢,無數仁人誌士前赴後繼爭取來的。
我等這個時候,若是什麼都不做,就這般看著,讓這儒家變得衰落下來。
被這什麼不知所謂所謂的學問給取代?
這種事情,絕對不能發生!
真要發生,便是我等愧對先賢!
左右不過是殺身成仁而已,必須拚死一搏!
宋師,我今日再叫你一聲宋師,你真就準備這般做?
在這件事情上,真就是這般意思?再無更改?
真的要背叛我儒家?”
劉三吾站起身,望著宋濂一臉嚴肅的詢問。
而邊上的很多人,也都紛紛起身。
站在了劉三吾那一側。
如劉三吾那樣,望著宋濂。
宋濂深吸了一口氣,也從座位之上站起,直視著劉三吾等人。
聲音緩慢而又顯得堅定的道:“我還是那個意見,新學不是異端學說,是和儒家是相輔相成的。
而儒家,隻有順應時事,結合新學,結合著皇帝,還有如今大明之變化,才能夠真實現真正的長久,實現真正的興盛。
否則,這般因循守舊守舊下去,必然會遭受重大損失。
必然會從此一蹶不振。
並最終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拋棄。
如同黃老之學那般的下場。
你們那些做法是錯的,我的這個做法才是正確的!”
劉三吾神色顯得極為的失望,繼而又變得憤憤,而後竟是連禮都不帶對的宋濂行的,直接甩甩袍袖,轉身走出了宋濂的房間。
砰的一聲,那房門被最後一個隨著劉三吾出去的人給狠狠的關上。
強大的力氣,振的窗戶紙簌簌作響。
宋濂的房間裡,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隻剩下了他知道人……
宋濂坐在這裡,望著空空蕩蕩的房間,突然間忍不住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站在原地愣了很久,方才重新坐了回去。
哪怕在他下定決心,做出這種選擇的時候,就已經知道,在接下來肯定會是這麼個事情,他必然會麵對此等局麵。
但這個時候,真的是出現了這等局麵之後,心裡麵還是忍不住為之難受。
但這樣的情緒並沒有持續太久,他深吸一口氣,把胸膛之內翻滾的諸多情緒都給壓了下來。
他知道,自己如此做才是對的。
隻有順應了皇帝,順應了如今的大勢,儒家才能夠實現真正的長久。
不然的話,儒家必然如同當年被取代的黃老之學一樣,徹底的沒落。
話說,當初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時,黃老之學的那些人就沒有進行反抗嗎?
淮南王造反的時候,真就沒有黃老之學,乃至於其餘諸家的影子嗎?
可最終又能如何?
如今新學又是一個確確實實很實用,真的能夠做事的。
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儒家若不知道順應大勢,還這般的自私自利,自以為是。
那麼在接下來被取締是必然的。
沉默了半場之後,宋濂又一次站起身來,打開了房門,拄著拐杖,前去宮中求見朱標。
要把這些事情說與太子朱標聽……
皇宮,文華殿內,朱標在得知了宋濂前來的消息之後,忙親自出去進行迎接……
“殿下,臣經過一番深入的了解和思索,覺得您和陛下是對的。
新學是真的非常有用,非是邪門歪道。
值得大加推廣。”
宋濂見到了朱標之後沒有多說什麼廢話,直接又說出了他在這件事情上的意見。
在聽到了宋濂說出來的這話之後,朱標先是一愣,繼而為之大喜!
這份驚喜實在是太大了,而且也來的著實太過於及時。
話說,在此之前他都不知道想了多久,覺得自己和自己家老師隻怕真的要越走越遠,最終形同陌路。
但是哪能想到,最終情況居然峰回路轉,出現了這等翻天覆地般的變化,
“殿下,臣請到雙水村小學那邊教書,為一教習,在那邊教授學生,也算是讓臣最後再發揮出一點餘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