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越聽,眉頭皺得越緊!敢情火硝全靠民間采買。
這《大明律》裡對私製火硝,可是其劃歸為重罪的,私造火硝者仗一百流三千裡。
這不就是一紙空文嗎?崇禎對此也不忌諱,直白的詢問了李覺斯。
李覺斯一聽,好家夥!難不成是奔著我來的?不對呀!戶部尚書還在邊上了。
李覺斯謹慎答道:“陛下,戶部要的量著實太大,硝戶又逃籍嚴重……”
崇禎抬手打斷道:“不用扯戶部進來,你也無需害怕!朕並非是問責於你。”
“朕,隻是想知曉,朝廷對於火硝這整套的運轉邏輯,你隻管放心大膽的說便行。”
李覺斯猶豫一番道:“陛下,硝土裡火硝含量極低,製作還極度費時費力。”
“往往挖一百斤浮土,僅能產出三斤左右的火硝,光靠硝戶根本無法滿足軍隊所需。”
“開始之時,是由官府組織百姓,在徭役時集中煉硝,漸漸的也無法完成配額。”
“很多百姓,會通過交銀免徭役,官府就隻能再請人煉硝,但支出實在負擔不起!”
崇禎眯著眼道:“所以,官府就默認放開管控,等於說全民皆可煉硝了?”
李覺斯低聲道:“差……差不多就是這樣,若不這般的話,朝廷所需的火硝完全不夠。”
崇禎並未針對全民煉硝,而是看到了更深層次的邏輯,為何煉硝需要全民參與?
崇禎詢問道:“戶部在冊硝戶四萬餘戶,這麼算下來的話,是能滿足朝廷所需火硝的。”
“究竟是哪些原因,導致硝戶寧願逃籍,也不再從事煉硝的工作?”
李覺斯結結巴巴道:“這……這個,有可能,有可能是戰亂的原因。”
崇禎提高聲音怒道:“戰亂、災荒這兩個你不用說,還有彆的原因嗎?”
李覺斯汗都從額角掉下來了,求助式的看向程國祥,想讓他幫著說說話。
程國祥何許人也?向來都是鬼精鬼精的,皇上明顯不是找他麻煩,他肯定不會參與其中。
見求助無望,李覺斯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臣不敢說呀!臣怕說了會死於非命!”
崇禎一拍桌子道:“你不說,朕現在就讓你死於非命!你說出來朕保你不死!”
有了皇帝的承諾,李覺斯如竹筒倒豆子般,將他知道的實情全講了出來。
崇禎聽僅是眉頭緊鎖,並沒有向李覺斯大發雷霆,這種事情並不是殺一個官能解決的。
按李覺斯說的意思是,硝戶一年忙到頭僅能產硝百來斤,拚了命每年能產三百斤。
朝廷跟硝戶采買的價格,是每斤三分五厘銀子,一百斤就是三兩五錢銀子。
硝戶全家算五口人,勞力算兩人的情況下,一年正常就能製出百來斤火硝。
兩個勞力一年辛苦,隻有三兩五錢銀子,這都不是虧不虧的問題了。
這是完全無法養活一大家子了,要說真有三兩五錢銀子一百斤,那也勉強能說得過去。
大不了努努力少休息幾天,做個兩百多斤也能換七八兩銀子,但是這裡麵還有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