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裡之外的葉爾羌汗國,所發生的一切崇禎並不知曉,他整日忙得很。
華夏一號戰艦入列後,除了給遼東軍偶爾出海,訓練海浪波濤衝擊外。
便隻能停在天津港,除了有個戰艦的殼子,一應武器皆未配備。
崇禎想過,把紅夷大炮搬上艦,但考慮到那玩意重量,和慢到出奇的發射速度。
最終還是決定,往後膛炮方向研究,反正短期內是不要求出戰的。
這日,崇禎下朝後直奔軍器局,連內閣議政都未舉行,惹得內閣大臣止不住搖頭歎息!
但兵部尚書楊嗣昌,是見過後膛槍威力的,千步之外取敵將首級,還是直接打爆那種!
楊嗣昌見皇帝,整日下朝便往軍器局跑,他感覺皇上又在鼓搗,不知名的大威力武器。
這不,崇禎又開始鼓搗起,極簡後膛炮的製造了。
至於為何是極簡,那自然是工業限製,隻能將其儘量做大做厚。
而且,在崇禎原有的設想中,隻是將後膛槍等比例放大,操作步驟基本就是手動。
遠達不到後世榴彈炮,那種一分鐘兩三發的射速,最樂觀估計也要兩分鐘一發。
相較於前裝滑膛炮,五六分鐘才能發射上炮,也絕對是碾壓級的存在了。
用於海戰之中,更是生死攸關之間,己方能多打出一炮,敵方就多一分沉船的可能。
軍器局數十號匠人,這會正對著個長條圓型鋼坯,用大腿粗的鋼條熱衝錘鍛。
由於炮管需一體成型,隻能將一塊上千斤的大鋼錠,用滑輪組吊起來煆燒錘鍛。
本來崇禎打算做,口徑半尺的後膛炮約152毫米),但炮管憑人力實在衝不了太長。
按正常比例來算的話,炮管長度應該是口徑的54倍,也就是需要近三丈的長度。
當今焦炭爐火加熱鋼坯,是很難做到均勻加熱這麼長,無奈隻得縮短炮管長度。
越長的炮管長度,能給彈頭帶來越大的初速度,也就能打得越遠!
縮短炮管長度,無非就是射程打不了那麼遠,當然也不需要那麼遠。
後世的後膛榴彈炮,動輒輕鬆能到五六十裡,這個時期能打十裡遠,那都是絕對碾壓。
再說了,打到再遠也就沒用,如今隻能靠目視來瞄準,連敵人都看不到打得遠有何用。
為了衝出丈許長的炮管,特製了個兩端開口,給鋼坯加熱的火爐。
需將長條型鋼坯,加熱到通體亮紅狀態800度),不然壓根衝不出,大小合適的內徑。
崇禎穿著麻布短衫,脖子上掛著條棉巾,在一旁不停的指揮著,不時拿起來擦汗。
彆看當下是大冬天,在這鑄鐵工坊內是真熱,王承恩不時給崇禎,換冰水泡過的毛巾。
而爐台上,這塊鋼坯已然是衝壞了,最近這月餘時間以來,衝壞的第六根了。
眼看就要成功了,可後半段卻無聲的開裂了,崇禎懊惱的抹了把額頭的汗。
鑄造坊的匠頭勸諫道:“皇上,要不您還是先出去吧!這裡麵太熱保護龍體要緊!”
王承恩也插話道:“是呀!皇爺,您聽奴婢句勸先出去吧,興許您不在這就衝好了。”
崇禎又抹了把汗珠,頷首道:“好!朕便在外間等著,把溫度再稍稍升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