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口倉,建於洛水之濱,倉廩連綿,望之如城。此處乃帝國漕運樞紐,天下糧賦彙集之地,守衛森嚴,律令森嚴。
狄仁傑的官轎在倉區大門前落下,早有得到消息的倉監帶著一眾屬官誠惶誠恐地迎候。倉監姓王,是個五十歲上下的乾瘦男子,此刻額上滿是細密的汗珠。
“下官王監,不知狄閣老駕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王監躬身行禮,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內衛府大頭目親至,絕非吉兆。
狄仁傑麵色平和,虛扶一下:“王監不必多禮。本閣此番前來,是為查驗昨日入庫的那批江南貢品,尤其是那尊‘鎏金飛龍博山爐’的存放之處。”
王監臉色一白,他顯然已得到叮囑,不敢多言,連忙側身引路:“是,是,閣老請隨下官來。”
存放貢品的甲字叁號庫位於倉區深處,獨立成院,圍牆高聳,僅有大門一處出入口,門前有兵士晝夜值守。庫房內乾燥陰涼,一排排巨大的貨架整齊排列,上麵堆放著各式箱籠,皆貼著封條。
“閣老,就是這裡。”王監指著一個靠牆的、略顯孤立的紫檀木大箱籠說道。箱籠上的銅鎖和戶部、將作監的交叉封印果然完好無損,隻是箱蓋已被官方人員打開查驗過。
狄仁傑走近,仔細觀察這個箱籠。箱體由名貴紫檀木製成,做工精湛,嚴絲合縫。他伸手觸摸箱壁,敲擊幾下,聲音沉悶,並無夾層。他又仔細檢查了鎖孔和封印的蠟印,確實沒有強行破壞的痕跡。
“存放此箱籠時,可有異狀?”狄仁傑問道。
“絕無任何異狀!”王監連忙保證,“貢品入庫時,由戶部、將作監及下官三方共同清點、簽押、貼封,然後才抬入此庫。入庫後,庫門立即落鎖,鑰匙由下官親自保管,門外始終有兩人值守,可作證絕無人進入!”
狄仁傑微微頷首,目光卻如鷹隼般掃過庫房地麵、貨架以及四周牆壁。地麵是夯實的黃土,打掃得頗為乾淨。他踱步到發現那三枚黑色薄片的角落,蹲下身,用手指撚起一點泥土,在鼻尖嗅了嗅,除了泥土本身的味道和一絲淡淡的黴味,並無其他異常。
“發現此物時,它們便是這般品字形擺放?”狄仁傑問向身後一名當時在場的庫吏。
那庫吏緊張地回道:“回……回閣老,正是。小的當時掃地至此,險些被這東西劃傷,覺得奇怪撿起來,才發現冰得刺手,放在這托盤裡沒多久,就見它周圍起了白霜,嚇得小的趕緊上報了。”
狄仁傑站起身,眉頭微鎖。現場勘查的結果與聽聞一致——一個近乎完美的“密室”。貢品如何消失?這三枚薄片又從何而來?若是賊人遺留,其目的何在?示威?還是某種不得已留下的痕跡?
他再次走到那空蕩蕩的紫檀木箱前,俯身向內仔細查看。箱內鋪著明黃色的綢緞,此刻空空如也,隻在角落處,似乎有一小片不易察覺的深色痕跡。狄仁傑伸出戴著手套的食指,輕輕在那痕跡上一抹,指尖傳來極其輕微的潮濕感。
“王監,近日倉內可有返潮?”狄仁傑不動聲色地問道。
“回閣老,甲字庫皆建於高燥之處,防潮極嚴,絕無返潮之理。”王監肯定地回答。
狄仁傑直起身,將指尖那幾乎可以忽略的濕氣在鼻下再次輕嗅。除了木材和綢緞的味道,似乎……還有一絲極其微弱的、若有若無的異樣香氣,與他之前接觸過的任何香料都不相同,清冷而幽邃。
就在這時,李元芳快步從庫外走了進來,對狄仁傑低聲道:“大人,人員出入記錄已初步查閱,貢品入庫前後三日,並無閒雜人等進出,所有當值吏員皆記錄在案,背景看似清白。另外,如燕那邊已有消息,她通過幾個老輩人物打聽,無人識得此物,但有人提及,數十年前江湖中曾有一個神秘門派,擅用各種奇鐵異金打造暗器機關,其標誌似乎就是一種形似柳葉的薄刃,隻是年代久遠,知者甚少,且那個門派早已銷聲匿跡。”
“神秘門派……柳葉薄刃……”狄仁傑眼中精光一閃,他再次看向那三枚靜靜躺在托盤中的黑色薄片,感覺案件的迷霧似乎更濃了,但也隱隱透出一絲方向。
“元芳,”狄仁傑沉吟片刻,吩咐道,“你帶人,將這庫房,尤其是這個箱籠和發現薄片的角落,再細細搜查一遍,不可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另外,查一查近幾個月,乃至近一兩年,各地貢品,尤其是涉及精巧機關、金銅器物的,是否有類似失蹤或異常的記錄。”
“是!”李元芳領命。
狄仁傑又對倉監道:“王監,此間之事,嚴格保密,庫房暫且封鎖,沒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進入。”
“下官明白!”王監連忙應諾。
狄仁傑走出庫房,秋日的陽光照在身上,卻驅不散他心頭的寒意。鎏金飛龍博山爐、詭異的寒鐵薄片、可能存在的古老門派、近乎完美的消失手法……這些線索如同散落的珍珠,亟待一根線將它們串聯起來。
他抬頭望向神都方向,心中暗道:“這貢品疑雲,隻怕牽扯出的,將是一段塵封的往事,和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
喜歡神探狄仁傑第五部請大家收藏:()神探狄仁傑第五部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