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隨著劉衍集團與曹操聯合在官渡大敗冀州袁紹,劉衍占據冀州部分地區,趁著曹操占據冀州部分地區和袁紹兒子、劉表、劉備對峙時,劉衍掌控了西起隴右、東至潼關的廣袤關中地區。這片曾經孕育了強秦、強漢的龍興之地,在曆經董卓之亂、李傕郭汜之禍以及連年軍閥混戰後,已是滿目瘡痍,十室九空,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麵對如此殘破的局麵,深諳“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的劉衍,並未急於繼續大規模對外用兵,而是采納了荀彧、田豐、賈詡等重臣的建議,決定將戰略重心轉向內政,首要任務便是恢複關中生機。
一套以“以工代賑,授民以漁”為核心的係統性複蘇方案,被迅速推行開來。
一、中樞定策,能臣出任
在青州的平原縣城行宮內,劉衍召集核心會議。
“關中,乃形勝之地,沃野千裡,然今凋敝至此,我心甚痛。”劉衍指著地圖上的關中平原,語氣沉重,“欲使大唐根基穩固,必先使關中複蘇。文若,奉孝、文和,有何良策?”
荀彧率先奏對:“陛下,當務之急,在於安民、墾田、積粟。然直接發放錢糧救濟,易養惰民,非長久之計。臣以為,可效仿先秦‘疲民於役’之反策,行‘以工代賑’之法。召集流民、無地貧民,由官府組織,興修水利,整治道路,以其勞作換取口糧、工錢,如此,民得生存,國得建設,兩全其美。”
田豐補充道:“文若公所言甚是。關中水利,年久失修,鄭國渠、白渠等多有淤塞。修複這些主乾渠係,可灌溉萬頃良田,此乃根本。同時,可在渭水、涇水等流域,規劃新的屯田區,以軍隊為核心,招募流民為輔,實行軍屯、民屯,儘快恢複糧食生產。臣願親赴各地,勘察地形,主持規劃。”
劉衍從善如流,當即任命:
·荀彧總領關中恢複事宜,坐鎮長安,協調各方,調配物資。
·田豐為督農使,兼領將作大匠,全權負責關中地區的水利修繕與屯田規劃。
·杜畿、張既等一批以乾練著稱的能吏,分赴京兆、馮翊、扶風等郡,具體執行。
二、以工代賑,萬民競奮
詔令頒布,各級官府迅速行動。在各級官吏的組織下,無數麵黃肌瘦、衣衫襤褸的流民被聚集起來,按照體力、技能分工。
·水利為先:田豐親自跋山涉水,勘定渠線。數十萬民工揮舞著鍬鎬,奮戰在鄭國渠、白渠等古老渠道的疏浚拓寬工地上。他們清理淤泥,加固堤岸,修建新的閘口。官府每日按勞發放口糧,完成定額者另有微薄工錢。雖然辛苦,但看到渾濁的河水變得清澈,順著新修的渠道流向乾涸的土地,每個人臉上都充滿了希望。與此同時,一係列中小型陂塘、水庫也開始修建,以調節水量,應對旱澇。
·道路貫通:從長安通往各郡縣的官道也開始大規模整修。路基被夯實,路麵鋪上碎石,重要的橋梁得以重建或加固。這不僅便利了軍事調動和政令傳達,更為商業流通打下了基礎。參與修路的民夫,同樣以工代賑,獲得了生存所需。
·屯田墾荒:在水利條件改善的區域,大規模的屯田迅速展開。軍隊脫下鎧甲,拿起農具,在劃定區域進行軍屯。而無地的流民則被組織起來,加入民屯。官府提供土地、種子、耕牛,收獲後按比例分成。大量荒蕪的土地被重新開墾,露出了肥沃的土壤。
三、成效卓著,生機重現
這套組合拳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首先,社會秩序迅速穩定。流民有了穩定的工作和食物來源,不再四處流浪,嘯聚山林者大為減少。盜匪幾乎絕跡,路不拾遺的景象開始在關中重現。
其次,農業生產以驚人的速度恢複。修複後的水利設施在次年春耕便發揮了巨大作用,灌溉麵積大幅增加。新墾的良田長出了綠油油的禾苗。再過兩三年光景,關中糧價便會大幅回落,官府倉庫裡開始堆積起金黃的粟米。曾經“人相食”的慘劇,將會徹底成為曆史。
再者,商業開始複蘇。道路的暢通和安全,使得商旅敢於往來。長安城內,東西兩市日漸繁華,來自蜀地的錦緞、西域的玉石、北地的毛皮開始出現,叫賣聲、議價聲重新變得熱鬨。
站在修葺一新的鄭國渠畔,看著渠水潺潺,兩岸禾苗青青,田野間農夫辛勤勞作,田豐對陪同視察的杜畿感慨道:“昔日的死亡之地,如今又有了生機。此乃使君仁德,亦是我等為臣者,不負蒼生之證。”
杜畿點頭:“是啊,民心思定。隻需予其生路,導其方向,其力自可回天。”
消息傳回青州平原,劉衍大悅。關中的成功複蘇,不僅為他提供了穩固的戰略大後方和充足的糧草兵源,更驗證了他麾下這套文武班底治理國家的卓越能力,也使劉衍的名聲更加深入人心。
此刻的劉衍,站在青州平原行宮的高台上,腦海中浮現出逐漸恢複生機的長安城與萬民安居樂業的景象,心中不由的豪情萬丈。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