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曹操傾力東征,深陷徐州戰局之時,劉衍敏銳地抓住了這稍縱即逝的戰略窗口。他的目光,投向了被袁紹外甥高乾所據,如今因袁氏衰敗和天災而人心離散、防備空虛的並州。
決策:北進之策
“主公,曹操主力被牽製於徐州,袁熙、袁尚龜縮幽冀,惶惶不可終日。高乾在並州,名為主官,實則孤立無援,並州士民久苦袁氏苛政及去歲旱災,人心思變。此乃收取並州,完成對河北合圍之天賜良機!”郭嘉指著地圖上的並州,語氣肯定。
賈詡補充道:“並州表裡山河,東依太行,西憑黃河,北接胡地,乃形勝之地,更是良馬產地。得並州,則我軍側翼無憂,騎兵可得補充,更可自北向南,俯視中原!”
荀彧從治理角度考量:“並州地廣人稀,雖經戰亂旱災,然若能妥善安撫,遷徙流民充實,假以時日,必成又一根基之地。”
劉衍從諫如流,當即決斷:“機不可失!然,曹操雖在東線,亦需防其狗急跳牆。此次出兵,貴在神速,以政治招撫為主,軍事威懾為輔,力求最小代價,最快速度平定並州!”
攻略:文武相濟,傳檄而定
劉衍再次展現其精準的用人眼光和高效的作戰風格,兵分兩路,直指並州:
1.西路主力攻心):以張遼為主將,徐晃為副,率精兵兩萬,自河內郡北上,直撲並州門戶壺關。此路關鍵在於利用張遼的並州雁門馬邑)出身和威望,以及其驍勇善戰之名,進行政治攻勢。大軍所到之處,廣發檄文,宣告“隻誅首惡高乾,餘者不問”,並列舉高乾及袁氏在並州的種種失政,承諾免除苛捐雜稅,安置流民。許多並州本地士族和將領,本就對高乾不滿,見張遼率青州精銳而來,又聞劉衍仁政,紛紛望風歸附。壺關守將甚至未做像樣抵抗,便開關獻降。
2.東路策應威懾):以趙雲為主將,率白馬義從及部分精銳步卒,自常山國已屬劉衍)西進,穿越井陘,威脅並州州治晉陽的側翼。趙雲行軍迅捷,作風清廉,其部秋毫無犯,進一步瓦解了並州軍民的抵抗意誌。
高乾困守晉陽,本欲憑借城防頑抗,等待根本不存在的)援軍。然而,張遼、趙雲兩路大軍進展神速,很快對晉陽形成夾擊之勢。城內人心惶惶,不斷有將領和官員暗中與青州軍聯絡。高乾見大勢已去,知抵抗隻有死路一條,在部下的勸說下,最終選擇開城投降。
張遼、趙雲順利進入晉陽,接收府庫,安撫百姓。劉衍聞報,立刻下令:
·善待高乾及其家眷,將其送往平原閒居,以示寬大。
·任命張遼為並州刺史,假節,總攬並州軍政,利用其本地威望迅速穩定局勢。
·徐晃留駐晉陽,輔助張遼,整編降軍,肅清殘敵。
·趙雲所部繼續北上,巡行雁門、雲中等邊郡,震懾塞外胡人,宣示主權。
善後:鞏固根基
並州的平定,並非軍事占領的結束,而是治理的開始。劉衍深知此地的重要性與複雜性。
·移民實邊:迅速從青州、冀州遷徙部分人口包括去年吸納的流民)至並州南部盆地,分發土地、農具,恢複農業生產。
·懷柔胡漢:對並州境內的匈奴、烏桓等部族,采取招撫政策,設立互市,允許其在一定區域內遊牧,但要求其首領遣子為質,承認劉衍的宗主權,共同防禦更北方的鮮卑。
·興修水利,鼓勵牧馬:修複並州境內水利設施,同時利用其草原資源,設立官方牧場,大力發展養馬業,為騎兵提供優質戰馬。
·啟用本土人才:大力征辟並州本土賢才,如王淩、郝昭等,與青州係官員共同治理。
至此,劉衍的勢力範圍在極短時間內得到了巨大擴張:
·全據青州。
·掌控冀州大部渤海、河間、安平、清河等郡)。
·穩固關中三輔。
·新得並州全境。
其疆域北抵塞外,南與曹操隔河黃河)相望,東臨大海,西控雍涼。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北方第一強藩,對蜷縮在幽州一隅的袁熙、袁尚形成了泰山壓頂般的戰略包圍,也對正在徐州苦戰的曹操,構成了致命的側翼威脅。
天下的震動
劉衍輕取並州的消息傳出,天下再次為之側目。
·曹操在徐州前線接到急報,又驚又怒,幾乎吐血!他萬萬沒想到劉衍的動作如此之快,如此狠辣!並州一失,其勢力連成一片,自己不僅徹底失去了爭奪河北的可能,連大本營兗州都直接暴露在青州兵鋒之下!他攻徐州的戰略意圖幾乎完全破產,陷入了進退維穀的境地。
·劉備在徐州得知後,心情複雜。一方麵,劉衍的壯大牽製了曹操,緩解了他的壓力;另一方麵,一個如此強大的“盟友”,也讓他深感未來的渺茫與自身處境的微妙。
·幽州的袁熙、袁尚更是如坐針氈,覆滅似乎隻在旦夕之間。
·江東孫權、荊州劉表則對這位北方崛起的巨無霸充滿了深深的忌憚。
站在新得的晉陽城頭,北望蒼茫太行,張遼心中感慨萬千。他曾是並州子弟,如今以征服者的身份回歸,卻肩負著安撫與重建的重任。他知道,自己追隨的主公,其誌絕非偏安一方。並州的歸附,如同為這條已然騰飛的巨龍,增添了又一隻強有力的爪牙。
北疆砥定,中原的棋局,也因劉衍這記漂亮的“旁敲側擊”,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喜歡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請大家收藏:()三國爭霸之再造大漢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