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時分,二人來到了寧州府最豪華、最氣派的酒樓——天香閣。
周訪走上前推開三樓包間的雕花木門,“蘇大人,請~”
蘇墨辰邁步進入,眼前的景象讓他腳步微微一頓。
包間內很寬敞,並非空無一人,而是整整齊齊地站著數十個衣著光鮮,一看便是非富即貴的人物。
有穿著綢緞長衫戴著員外帽的鄉紳,有氣質儒雅像是讀書人的士子,還有幾個大腹便便戴著碩大玉扳指的商賈。
見到蘇墨辰進來,這些人齊刷刷地將目光投向他,臉上帶著恭敬的笑容。
周訪微笑著開始介紹:“蘇大人,這位是城西的劉舉人,德高望重,這位是王鄉紳,家中良田千頃,這位是陳老板,經營著城裡最大的布莊和糧行......”
每介紹一個,那人便上前一步躬身行禮,口稱“拜見知府大人”。
蘇墨辰心裡跟明鏡似的,這既是接風宴,也是一場精心準備的鴻門宴!
如今寧州府有頭有臉的士紳商賈都在這裡,目的不言而喻——
要麼你好我也好,大家一起發財,開拔銀自然不是問題。
要麼.....便是與整個寧州作對!
蘇墨辰下意識想拂袖而去,身為讀書人,堂堂進士出身,與商賈士紳進行如此赤裸裸的交易,實在有失體統。
但腳步剛動,鄭暄那句“既往不咎”,以及剿匪失敗的可怕後果又瞬間拉住了他。
辦不好,彆說以後的仕途,恐怕連性命都難保住!
想到這裡,蘇墨辰強壓心中不適,臉上努力擠出一個還算得體的笑容,對著滿屋子的人拱了拱手:
“本官初到寶地,日後寧州的安定與繁榮,還需多多依仗諸位鄉紳名士鼎力支持!”
見知府大人如此“上道”,眾人臉上的笑容頓時更加熱切,紛紛回禮:
“知府大人言重了!”
“能為大人分憂,是我等的榮幸!”
“大人但有差遣我等義不容辭!”
一時間,包間內氣氛變得異常“融洽”。
推杯換盞,賓主儘歡之後,具體的過程已無需多言。
當蘇墨辰腳步虛浮地回到知府衙門後宅,親隨隨即捧上了一個沉甸甸的木匣。
打開一看,裡麵是厚厚一疊銀票,他仔細清點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十萬兩。
這是那些士紳商賈捐助的剿匪開拔銀。
而在木匣底層,還單獨放著一個小一號的錦袋,裡麵隻有三張銀票,但每張的麵額足有一萬兩。
這是單獨孝敬給新知府的“心意”。
蘇墨辰苦笑著搖了搖頭,將銀票隨手扔在桌上,輕輕歎了口氣。
窗外夜風刺骨,望著寧州府城的點點燈火,他目光悠遠,臉上沒有任何喜悅。
——————
五日後,城外校場旌旗招展,獵獵作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