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了啟明資本那透著資本家精明勁兒的大餡餅,我這心裡頭反倒踏實了不少。就像我媽說的,圖個心安比啥都強。公司賬上的錢雖然緊巴點,但還能撐一陣子,幾個項目回款也陸續在進,餓是餓不死。踏踏實實把技術打磨好,把客戶服務到位,比啥都強。
可這踏實日子沒過兩天,樓上鄰居“洞察未來”周亦珩周總那份合作邀請函,又把我這剛平靜下來的心湖給攪和了一下。聯合研發?這詞兒聽著比“投資”可順耳多了,至少聽起來是平等合作,一起乾活,不是誰給誰當爸爸。
我把老張和小劉又叫到小會議室,把周總的函件給他們看。老張一看就來了精神:“聯合研發?這個好啊!‘洞察未來’技術底子厚,他們那個嚴總上次來講安全,我就覺得有兩把刷子!跟他們合作,咱們肯定能學到東西!說不定還能把他們那套安全體係給摸過來!”
小劉則比較謹慎:“合作是好事,但怎麼個合作法?是出人出錢一起搞個新項目?還是技術共享?知識產權怎麼算?彆到時候咱們辛苦搞出來的東西,又成了給彆人做嫁衣。”
小劉這話點醒了我。是啊,吃一塹長一智,被“飛躍”坑過之後,我對這種“合作”格外敏感。周亦珩這人看著是挺正派,上次也幫過我們,但商場上的事,親兄弟還得明算賬呢。
“這樣,”我拍板,“回複周總,就說我們對聯合研發很感興趣,但希望能先麵對麵詳細聊聊合作的具體模式和細節。最好,能讓他們先拿出個初步的方案來。”
郵件發出去沒多久,周亦珩就親自打來了電話,語氣還是很熱情:“陸總,收到回複了!太好了!我就知道你們會對這個方向感興趣。這樣,如果你們方便,明天上午我帶我們技術負責人下去一趟,咱們當麵聊,怎麼樣?”
效率這麼高?我自然滿口答應。
第二天上午,周亦珩果然帶著一個人下來了。技術負責人姓沈,是個四十歲左右、頭發有點稀疏但眼神很專注的男人,一看就是那種沉浸在技術世界裡的老江湖。雙方寒暄坐下,周亦珩開門見山。
“陸總,張總,劉總監,我也不繞彎子了。我們看好你們在實時數據處理和智能分析上的技術深度和實戰經驗,特彆是經過上次項目,印象很深。我們‘洞察未來’呢,在底層架構、平台穩定性、尤其是數據安全方麵有些積累。但說實話,在麵向特定業務場景的深度算法優化上,不如你們靈活和專注。”
他這話說得挺實在,沒擺大公司的架子。“所以,我們想的聯合研發,不是誰幫誰,而是優勢互補。我們可以共同選定一兩個有市場潛力的垂直行業方向,比如金融風控或者智能運維,成立聯合項目組。我們出平台技術、部分核心算法和安全框架,你們出業務理解、深度優化算法和前端應用。成果共享,知識產權按貢獻度分配,具體比例可以談。甚至可以共同成立個新的業務實體來運營。”
周亦珩邊說,旁邊的沈工就拿出平板,展示了一些他們平台的技術架構圖和幾個預設的合作方向方案,看起來是花了心思準備的。
老張聽得眼睛發亮,尤其是看到沈工展示的某個分布式存儲的底層優化方案時,差點沒忍住當場討論起來。小劉則更關注商業模式和產權劃分,問了好幾個關於收益分成和決策機製的問題。
我一邊聽,一邊心裡快速盤算。這個合作模式,聽起來確實比單純的融資或者項目外包要靠譜得多。更像是戰略聯盟,各取所需。如果能成,我們不僅能借助“洞察未來”的平台和技術實力,提升我們解決方案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還能接觸到更廣闊的行業市場。而對方,看中的是我們靈活的技術落地能力和對垂直行業的理解。
但……核心問題還是那個:信任。要把我們的核心算法,放到對方的平台上去跑,甚至部分代碼可能要共享,這安全嗎?雖然對方強調數據安全是他們的強項,但誰能保證萬無一失?
聊到最後,周亦珩也看出了我們的顧慮,他很坦誠地說:“陸總,我理解你們的擔心。畢竟大家之前都有過不愉快的經曆。這樣,為了表示誠意,也為了建立信任基礎,我們提議,第一步,可以不涉及核心代碼交換。我們先進行技術架構的對接和接口調試,你們可以把脫敏後的數據或者模擬數據放到我們平台上測試性能。同時,我們可以互派技術人員到對方團隊短期交流,加深了解。覺得沒問題了,再談更深度的代碼級合作。怎麼樣?”
這個提議,算是給了一個緩衝和相互考察的機會。我看了看老張和小劉,他們都微微點頭。
“周總這個提議很務實,”我表示同意,“我們確實需要一些時間來相互了解和建立信任。那就按您說的,先從技術架構對接和人員交流開始。”
“好!”周亦珩很高興,“那我們就儘快啟動第一步!沈工,你這邊和陸總他們技術團隊對接,把環境搭起來。需要什麼資源,直接跟我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送走周亦珩和沈工,我們仨回到辦公室,都有點小興奮。
“老陸,我覺得這次有戲!”老張搓著手,“他們那個平台架構,確實有東西!要是能整合進來,咱們產品的性能肯定能再上一個台階!”
小劉也點頭:“合作模式聽起來比較公平,而且給了緩衝期。關鍵是,這次是咱們占主動,咱們的技術是他們需要的。”
我點點頭,但心裡那根弦還繃著:“合作是好事,但咱們也得留個心眼。老張,跟沈工那邊對接的時候,把握好分寸,該展示的展示,核心的底牌先捂著點。小劉,合作框架協議要盯緊了,條款必須清晰,特彆是知識產權和退出機製。”
“明白!”兩人異口同聲。
接下來的幾天,老張帶著小陳他們,跟“洞察未來”的沈工團隊開始了緊鑼密鼓的技術對接。雙方技術人員湊在一起,對著架構圖、接口文檔各種討論,氣氛倒是挺融洽。沈工那人技術很紮實,也沒什麼架子,老張跟他聊得挺投機。
我也抽空跟周亦珩又通了幾次電話,聊了聊行業趨勢和未來規劃,感覺他確實是個想做實事的人,不是那種純粹的商人。
一切看起來都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次,好像真的找到了一條可以並肩前行的夥伴?
然而,就在技術對接初步完成,準備進行第一次聯合測試的前夕,沈工那邊提出了一個要求:為了確保我們優化後的算法能在他們的安全框架下穩定運行,希望我們能提供部分核心算法的“偽代碼”或者關鍵流程的邏輯說明,以便他們進行安全評估和適應性調整。
“偽代碼”和邏輯說明,雖然不涉及具體的代碼實現,但已經觸及到了算法的核心思路和關鍵環節!
這個要求一提出來,老張第一時間就跑來找我,臉色有點凝重:“老陸,沈工那邊要算法邏輯說明,這……給還是不給?”
我心裡也是“咯噔”一下。該來的,終究還是來了。這就像兩人談戀愛,總得有點實質性進展,不能老是隔空喊話。可這“實質性進展”的代價,可能就是暴露我們最核心的技術秘密。
給,還是不給?這看似簡單的問題,又一次把我推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給了,合作可能快速推進;不給,信任基礎可能受損。
我看著老張,又看了看窗外樓下“洞察未來”的ogo,心裡天人交戰。這合作的路,果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坦途,每一步都充滿了試探和博弈。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村子近在眼前,可進村的路口,卻設著一道需要付出代價才能通過的門卡。這代價,我們付得起嗎?
喜歡重生之鹹魚升職記請大家收藏:()重生之鹹魚升職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