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聽107,臉色就變了:“姑娘,那間房邪門啊。特彆是靠窗那張床,睡過的人都說冷,就算夏天也冷得蓋棉被。”
“為什麼那間房特彆冷?”
老人壓低聲音:“聽說日本人在的時候,那裡不是病房,是停屍間。後來改建才並入住院部。有個說法,冤魂不散的地方,溫度會比彆處低。”
小琴背後升起一股寒意。
又一個值班夜,哈爾濱下起了大雪。窗外北風呼嘯,像是無數冤魂在哭泣。小琴在護士站填寫記錄,突然聽見遠處傳來孩子的哭聲。
她循聲走去,聲音竟然又來自107病房方向。
走廊儘頭的107病房門微微開著一條縫——這不可能,她清楚地記得自己檢查時鎖好了門。
小琴推開門,打開燈。病房空無一人,但靠窗病床的枕頭上有明顯的凹陷,像是剛剛有人坐過。床頭櫃上的布娃娃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張泛黃的照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小琴撿起照片。上麵是一個麵帶愁容的老太太,懷裡抱著一個三四歲的男孩。照片背麵寫著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我的小寶,奶奶舍不得你。”
小琴突然覺得呼吸困難,逃也似的離開了病房。
第二天,小琴決定查個水落石出。她翻找了過去的病曆記錄,找到了去年冬天在107病房去世的李鳳蘭的資料。資料顯示,李鳳蘭隻有一個孫子叫小寶,兒子媳婦在車禍中去世後,祖孫倆相依為命。李鳳蘭因肺癌住院期間,小寶被送到了福利院。她臨終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再見孫子一麵。
小琴心中一動。她請了半天假,去了本市的兒童福利院。經過一番打聽,果然有一個叫李小寶的五歲男孩在那裡。小琴以醫院隨訪的名義見到了他——一個沉默寡言、眼睛大大的孩子。
“你奶奶叫李鳳蘭嗎?”小琴輕聲問。
男孩點點頭,從口袋裡掏出一個破舊的布娃娃:“奶奶給我的。”
小琴的眼眶濕潤了。她突然明白了什麼。
當晚,又是小琴值夜班。淩晨三點,滴答聲準時響起。這次小琴沒有害怕,她徑直走向107病房,推門而入。
月光下,李鳳蘭的身影清晰地坐在病床上,不再是模糊一團。她的眼神不再空洞,而是充滿哀傷。
“奶奶,您是不是想見小寶?”小琴輕聲問。
幽靈點了點頭,一滴眼淚從她眼中滑落,化作地上的水漬。
“我可以幫您。”小琴說,“但請您不要再嚇唬值班的護士了。”
幽靈似乎露出了微笑,然後慢慢消散在月光中。
第二天,小琴聯係了福利院和社會工作者,經過一番努力,終於獲準帶小寶來醫院“探望”奶奶。當然,她沒說真正的目的。
那天下午,小琴帶著小寶走進107病房。孩子抱著布娃娃,輕聲呼喚:“奶奶,我來了。”
房間裡突然變得異常溫暖,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照亮了整個空間。小寶說感覺奶奶在擁抱他,還告訴他不要害怕,要堅強地長大。
從那以後,107病房再沒有出現過異常。滴答聲消失了,房間也不再寒冷刺骨。護士們都說那間房終於“乾淨”了。
一個月後,小琴意外收到一封信,是李鳳蘭生前委托鄰居寫的,直到現在才輾轉送到醫院。信中感謝護士們對她的照顧,並附上一張小寶的照片,希望如果有人看到,能幫忙關照這個孩子。
小琴申請成為了醫院的誌願者協調員,定期組織護士們去福利院做義工。她常常想起那個冬天的夜晚,明白有時候恐懼源於未了的心願,而勇氣不是為了證明什麼,而是為了理解與和解。
2003年的冬天終於過去,哈爾濱的春天來了。老住院部即將裝修一新,但小琴要求保留107病房窗邊那棵老槐樹。每當微風拂過,樹葉沙沙作響,像是低語,又像是安慰。
而小琴,再也不會在深夜的醫院裡感到害怕了。
喜歡東北民間異聞錄請大家收藏:()東北民間異聞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