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主任斟酌著詞句,“不過,供銷社有供銷社的規矩,他們進貨,是要看生產單位的資質和介紹的。咱們街道宣傳組,畢竟不是正規的生產單位……”
“李主任,這個我們也考慮了。”
林向陽早有準備,立刻接口,“生產還是我們自家出工出力,絕對不占用街道的資源。隻需要街道辦給我們開一張介紹信,證明我們是在街道的組織和指導下,進行群眾文藝產品的試生產。內容,完全可以沿用之前文化站審核通過的模式,確保沒有任何問題。銷售也完全由供銷社負責,我們隻負責按供銷社的要求供貨。所有的風險我們自家承擔,如果真有收益,我們願意和街道按一定比例分成,也算是我們為街道做的一點貢獻。”
他再一次強調了“零風險”和“潛在收益”,並且主動提出了分成方案,將街道從可能的“責任方”變成了坐享其成的“受益方”。
李愛華心動了。
不用出一分錢,不用擔一個人工,隻需要開一張介紹信,就有可能獲得一筆額外的經費,還能凸顯街道在工作上的創新和成績。
這筆賬,怎麼算都劃算。
“嗯……既然你們有這個心,也有這個能力,街道應該支持。”
李愛華終於鬆口,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樣吧,介紹信我可以給你開。不過,具體能不能成,還得看供銷社那邊。你們先去談談,有什麼情況,及時跟我彙報。”
“謝謝李主任!我們一定謹慎行事,絕不給街道添麻煩!”
林向陽心中一塊大石落地,連忙保證。
拿著蓋有紅星街道革命委員會鮮紅大印的介紹信,林向陽感覺手裡沉甸甸的。
這張薄薄的紙片,就是他衝擊供銷社渠道的“通行證”。
他特意換上了一身雖然舊但洗得乾乾淨淨的衣服,帶著精心挑選的幾種不同圖案、品相最好的年畫樣品,深吸一口氣,走進了片區最大的那家供銷社。
供銷社裡人來人往,貨架上商品算不上琳琅滿目,但種類也算齊全,透著一種國營單位特有的規整和底氣。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林向陽找到文具百貨櫃台的負責人,一個戴著套袖、麵色嚴肅的中年女同誌。
“同誌,您好。”
林向陽儘量讓自己的語氣顯得成熟穩重,雙手遞上介紹信和年畫樣品,“我是紅星街道宣傳組的,這是我們街道組織試生產的一些年畫,想看看咱們供銷社能不能幫忙代銷?”
女負責人接過介紹信,瞥了一眼上麵的紅印章,臉色稍霽,但拿起年畫仔細看了看後,眉頭又皺了起來。
“油印的?”
她用手摸了摸年畫的線條,又對著光看了看,“這效果……跟我們以前進的膠印年畫沒法比啊。線條有點毛,顏色也單一。再說了,你們這‘宣傳組’,也不是正規印刷單位啊。”
“同誌,您說的是。”
林向陽態度謙遜,但不卑不亢,“我們這是手工油印的,確實比不上機器膠印精致。但咱們這年畫寓意好,顏色也喜慶鮮亮,關鍵是價格能便宜不少。您看,這‘福’字,這‘鯉魚’,都是老百姓最喜歡的圖案。馬上就要過年了,肯定有需要便宜年畫的顧客。咱們街道也是想著,既能滿足群眾需求,又能給國家節約點印刷成本。”
他避開了“質量”的硬傷,轉而強調“價格優勢”和“群眾需求”,同時再次抬出“街道”和“為國家節約”的大旗。
女負責人有些猶豫,拿著年畫反複看著。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