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妹幾人歡呼雀躍,仿佛已經看到了無數張年畫通過供銷社的渠道,飛入千家萬戶的場景。
興奮過後,林向陽冷靜下來,開始布置任務:“衛國,抓緊時間,多準備些版,保證印刷速度。曉梅,核算一下成本,五十張我們還能賺多少。曉雨,調顏色的時候再細心點,咱們這第一批貨,一定要印得漂漂亮亮的!”
小屋再次變成了忙碌的作坊,希望如同爐火般熊熊燃燒。
首批五十張年畫很快按要求交付。
林向陽特意在送貨時,又給那位主任和櫃台負責人各送了兩張品相最好的年畫作為“樣品”留存,姿態做得十足。
時間一天天過去,離年關越來越近。
林家兄妹在忐忑中等待著供銷社的消息。
那五十張被放在角落裡的油印年畫,命運會如何?
它們能贏得市場的認可嗎?
這好不容易撬開的縫隙,能否真正拓寬成一條坦途?
而王乾事提到的區印刷廠的“急活”,又是否蘊藏著更大的機遇?
所有的答案,都懸而未決,等待著時間的揭曉。
供銷社那五十張年畫,如同投石問路,在林家兄妹的心湖裡漾開了層層疊疊的期盼與些許不安。
交付之後,便是漫長的等待。
日子在期盼中似乎被拉得格外長,每天林向陽從街道辦或供銷社門口路過,都忍不住朝裡張望幾眼,希望能看到自家年畫被搶購一空的情景,或是得到主任一句肯定的反饋。
然而,國營單位的節奏自有其章法,反饋並未即刻到來。
年關的腳步卻不會因此放緩,空氣中年的味道越來越濃,大雜院裡彌漫著一種忙碌而喜慶的氣氛,掃塵、蒸饃、寫春聯,家家戶戶都在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做著準備。
林家小屋的印刷作坊暫時歇業,等待市場的檢驗。
但林向陽骨子裡那股不安分的勁兒,以及肩頭沉甸甸的家庭責任,讓他無法真正閒下來。
年畫生意前景未卜,家庭基金盒裡的餘額雖因連環畫獎金和前期零散銷售有所補充,但距離他心中那個能讓弟妹們衣食無憂、甚至能為未來技術夢想鋪路的“安全線”,還差得很遠。
他必須利用年前這最後的黃金時間,再開辟一條財路。
目光,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吃食”上。
年節期間,人們對零食、尤其是能給孩子們帶來歡樂的零食,需求會達到頂峰。
烤紅薯固然受歡迎,但畢竟單一,且受天氣和場地限製。
他的思緒飄向了另一種更具“聲光效果”和節日氛圍的零食——爆米花。
這東西原料簡單玉米粒、少許糖精或鹽),工具也不複雜,關鍵是那“砰”然巨響和隨之彌漫開的濃鬱香氣,本身就是最強大的廣告,能瞬間吸引半條街的孩子和大人。
“爆米花?”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