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從琴體內部深處,會傳來一兩聲極其微弱、如同垂死呻吟般的“噗噗”聲,嘶啞難聽。
“蘇老師,風琴……又壞了嗎?”
一個女生小聲問道。
蘇老師抬起頭,無奈地歎了口氣,對著滿教室疑惑的學生們解釋道:
“同學們,對不起。風琴……好像發不出聲音了。今天的音樂課,恐怕上不成了。”
“啊——?”
教室裡頓時響起一片失望的哀歎。
對於這群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的少年少女而言,每周一次的音樂課是難得的色彩。
此刻這色彩突然黯淡,失落感可想而知。
“怎麼會壞了呢?上周還好好的……”
“是不是裡麵的簧片又卡住了?聽說這老琴總出毛病。”
“那怎麼辦?修不好了嗎?”
學生們議論紛紛,教室裡充滿了躁動不安的氣息。
蘇老師嘗試著又用力按下一組和弦,腳踏板也踩得更急,回應她的依舊是那片令人沮喪的沉默,以及風箱徒勞的喘息聲。
她秀美的臉上焦急之色更濃,這台風琴年代久遠,維護不易,每次故障都要打報告請校外的師傅來修,不僅麻煩,費用也不菲,而且往往要耽擱很久。
“同學們,安靜一下。”
蘇老師提高了聲音,試圖維持秩序,“風琴壞了,老師也很難過。今天的課,我們改為音樂欣賞,老師給大家唱幾首歌,好嗎?”
雖然蘇老師的歌聲也很動聽,但無法替代樂器伴奏的豐富,更無法滿足學生們想要參與合唱的渴望。
教室裡的氣氛依舊有些低迷。
林向陽坐在後排,目光落在那個沉默的風琴上。
耳邊是同學們失望的歎息和蘇老師強打精神的歌聲,腦海中浮現的,卻是家中那台被他拆解又組裝好的留聲機,是那本“盾”字冊子裡關於觀察、分析和利用現有條件解決問題的圖示,也是……一個隱約的機會。
風琴的原理,與手風琴、口琴類似,核心都是氣流通過簧片振動發聲。
故障無非出在幾個方麵:風箱漏風、氣流通道堵塞、或者最關鍵的一—簧片本身出了問題鏽蝕、變形、被異物卡住)。
這老琴還能鼓風,說明風箱主體大概率完好。
無聲,很可能是氣流無法有效到達簧片,或者簧片無法正常振動。
如果他……能修好它呢?
這個念頭一冒出來,就迅速變得清晰。
這不僅是一次技術實踐,更可能是一個扭轉局麵的契機。
體校之事帶來的被動,王工那意味深長的目光,都需要他用實際行動來破局。
展示自己在不同領域的實用價值,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可能存在的“觀察者”眼中,都隻有好處沒有壞處。
而且,若能因此獲得一些“便利”,比如……蘇老師的好感,或者下次學校文藝活動的話語權,對於“向陽互助組”乃至家庭,或許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益。
喜歡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請大家收藏:()年代:重生1950,養仨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