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隋!
接下來連續五六天,城外隋軍都是稍微攻幾輪就草草收兵,顯然是在醞釀著陰謀詭計。
劉泗則趁機練兵,將手下的仁勇營和苗部軍隊,按後世軍姿和隊列這兩項訓練。其他行進停止和衝殺相互配合之類,全以旗鼓為號。縱然戰力未必有進步,但乍看上去,卻有種令行禁止的味道。
一麵練兵,一麵學練武技。
李秀寧也被練兵變化吸引,帶著紅拂女,在馬三寶和向至善扈從下來到方陣跟前。東看看,西瞧瞧,羨慕異常,恨不得自己就是主將。
“這就是你訓練出來的士卒?”向至善有些難以置信,他是在山西義軍中混過的,知道所謂的義軍最欠缺的就是紀律和陣列。
“那還有假!三娘子的教誨豈能沒有效果?”紅拂女認為是李秀寧指點之功。
馬三寶同樣覺得不可思議,從前他在柴家私兵教場接受訓練,學得也隻是個人武藝,一招一式對練,卻不曾重視過陣法。如今看來,這些士卒雖然尚顯稚嫩,但隻需打上幾場勝仗就會遠遠超過柴氏私家兵馬。
“多謝秀寧指點,令行禁止之言,某絕不敢忘。“劉泗鄭重向對方致謝。
難得遇到一見如故的知己。
李秀寧笑起來眼如月牙,興致忽起,提起龍泉寶劍,指著劉泗道“英傑兄,練兵之道你已初窺門徑,想再進一步就得到戰場磨煉。現在,可敢比一比武藝?”
她今日作男裝打扮,一身雪白武士服,麵如冠玉,更顯俊俏。
“秀寧有意,自無不可,請。”劉泗讓周大牛暫代訓練,然後同李秀寧一行來到臨時居住的大宅庭院裡。親兵周六子等在旁觀看。
鏘!李秀寧龍泉劍出鞘先攻,劍走輕靈,勢若飛鳥,寒光四射。
劉泗拔刀格擋,大夏龍雀青光綻放,霸烈不減,與之相抗。
刀法之妙,在於霸。我李氏先祖曾在《用兵九略》中言“夫刀者,百兵之膽也。須得招式沉猛有力,大開大闔,讓敵手避無可避。若是騎戰,則要借以馬力,勇往直前,才能斬將奪旗,克敵製勝。”
李氏祖上李虎,以黑虎七殺刀法揚名,每臨戰,常橫刀立馬,萬軍辟易。從一介流民被周朝皇室封為第一代唐國公,八國柱之首。
叮叮叮!刀來劍往,李秀寧不斷指導劉泗刀法。
待一套刀法武技教罷,李秀寧叮囑道“英傑兄,你力氣大於常人,又有上古神器大夏龍雀在手,隻需勤練刀法招式,來日在戰場上當不輸於任何勇將。”
“某省得。”劉泗更覺李秀寧善解人意,用心練刀。
“向至善,去陪劉兄練刀。”
“遵命!”向至善下場。
當!當!雙刀爭鋒,各顯其能。第二輪罷,門外間忽然信使到來,說有急事請三娘子回去定奪。
“英傑兄,小妹有事告辭,改日咱們再會。”李秀寧就要離開。
“慢著!秀寧,我有一個禮物送給你。”劉泗叫住她,奔回裡屋,取出一柄折扇,當場執筆題詩一首曰“為家奔波不惜身,關山萬裡任橫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贈秀寧。”
“秀寧教我刀法,無一為報,此扇就作個小禮物,請笑納。”劉泗誠懇道。
他隻記得末尾兩句詩乃是民國一位奇女子所做,倘若李秀寧生於後世想必亦有豪俠之風。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李秀寧接過折扇,讀罷為之神往。良久,才起身告辭,但對劉泗的態度卻親近不少。
瞧著李秀寧一行離去後,劉泗轉身吩咐“去把田立三給我叫來,我有事問他。”
周六應命而出。
…………………………
城外隋軍大營。
隸屬於瓦崗的使者鄭潛安和廬江郡長史一同走近。首先駛入的便是二十輛馬拉的大車,一隊士兵跟在車後。監軍突然來到,再加上鄭先生的許諾,趙元奴雖不大情願還是親自出迎。
車隊以駛入軍營垓心,就有車夫上前勒住馬匹,掀開篷布,露出一車車的官製良弓。
鄭潛安上前,對弓箭清點一番後,說道“趙將軍,你看,弓箭給你備齊了。要試上一試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