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要說辦公室稱得上大美女的人,隻有這個小洪了。她掌管著辦公室唯一的外網,這可是老板最信任的崗位。
她的特殊性還不在此,冬子已經習慣了,辦公室的人,大多以哥姐相稱。比如年紀比他大幾歲的薛哥,稱冬子也叫陳哥。沒兩天,辦公室的人,都陳哥陳哥地叫他了。除了組長,把他叫小陳外。但洪大美女的稱呼就完全不同,大家都在當麵把她叫“美女”,而背後,稱她為“洪大美女”。
冬子不太知道具體原因,但大致上還有些感覺。這個人確實長得很美,她的眼神,可以讓冬子發慌,不敢直視。不僅僅是眼睛大,而且非常清澈,有一種穿透力,好像能夠把你的心思看穿。她做事總是不緊不慢的,微笑也是平和自然的,說話很少。但在這個美女前麵冠一個大字,是因為她身材比較大。身高大約有17米,大臉盤大骨架,整個塊頭都比較大。雖然稱不上肥胖,但不瘦,屬於圓潤一類的吧。冬子總覺得,她身上有一股西方美女的感覺,但不知道怎麼描述。
冬子接觸女性太少,根本沒什麼比較。這個姑娘有28歲了,冬子覺得動不動就把人家叫美女有點輕佻,就直接把她叫洪姐了。反正,自己是辦公室最年輕的,叫人姐也自然。
“洪姐,你也留下?”
辦公室請假回家的人越來越多了,現在隻剩下十來個人。組長雖然每天準時來上班,大多數時間,隻是招呼一下就走,辦公沒什麼事。而洪大美女,卻經常端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偶爾喝喝咖啡,偶爾看看電腦,不慌不忙的樣子。冬子在茶水室碰見了她,出於禮貌,這樣問到。
對方盯著冬子看,冬子有些不好意思。對方突然笑了一聲“哈,你叫我姐就對了,這辦公室,你是第一個叫我姐的人。怎麼,我不配美女這個稱呼嗎?”
想不到平時不怎麼與同事說話的人,對自己這麼活躍,冬子有些措手不及。“不是不是,姐,你是美女,但是我覺得,叫你姐,自然些。”
“老實人,沒學壞。”對方看了看冬子的杯子“你不加糖嗎?”
冬子自從喝咖啡以來,沒有加過糖,這都被對方看出來,看樣子,對方是很仔細留意過他了。
“我就喝苦的,不加糖。”
“哈,告訴你個秘密。”對方的聲音中有調皮的味道“加糖,不收錢。”說完,她笑嘻嘻地端著杯子,走了。
冬子望著她的背景,覺得很奇怪。這個人,還沒有回答自己的問題呢。自己問她是否留守,結果對方把話題扯到加糖與稱呼上了。
但是,自己的問題就真的是問人家留下嗎?冬子端著杯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思考人生。自己隻不過是拿這個問題,來給自己打招呼。留下的人,形成一個小組,已經不是秘密了,何必要問呢?
人們之間許多話,都不是真正的願意。比如,見麵問候一個熟人“吃了嗎?您呢?”其實,不是真在問對方是否吃過飯了,而是一種招呼方式,相當於說“你好!”,用西方的話說就是“sayhello”。
處於防守心態的人際交往,總喜歡掩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過早的暴露就意味著危險,直抒胸臆,容易受到打擊。甚至,還會顯得粗魯或者輕浮。
作為中國人,你不能見到一個美女,就說“你太漂亮了,耍個朋友囉?”這樣,人家直接拒絕,就比較尷尬。你可以選擇掩蓋,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辦法。“美女,留個電話嗎?”如果對方有下一步的回應,你才可以遊刃有餘。
而這位洪大美女,卻並不理會冬子的廢話,她可能知道,這是沒話找話式的打招呼,或者是一種禮貌。對方直接從冬子的稱呼上開始評價,有一種反客為主的能力。
但冬子不理解的是,這個平時不怎麼跟同事搭腔的人,對自己,卻保持著一種輕鬆與親切的感覺。
冬子不知道,他作為一個剛入職的年輕人來說,人畜無害的樣子,人家對他沒防備,才會輕鬆。辦公室大多數人,其實對冬子都是這種感覺。在新手麵前,在一個沒專業背景的人麵前,優越感與安全感,讓人對待冬子時,相對自然。
而冬子卻簡單地以為,這一幫子同事,都是熱心的好人。
其實,沒有一個職場是簡單的,小薛就是陰謀論的擁護者。他從大學畢業,來到這個公司,做了半年的實習生,但沒有一次有機會進入到一個項目。要知道,不進具體項目,不僅沒有獎金,更重要的是,無法得到領導的信任。
他久而久之,就產生的陰謀論的看法。要知道,小薛是專業的科班出身,按能力上來說,不比其他同事差多少。從項目完成的結果上看,其他人設計出的效果,不也見得那樣高端,為什麼,自己看不到出頭之日呢?
其實年輕人初入職場,前幾年不受重視也是自然的。開始隻能做一些配合性的工作,或者說雜事與邊緣事情,進入不了核心業務層。當你的資曆與能力,漸漸被人認可,你才有可能,向上進步。這是一個時間積累的過程,這也是一個心性成熟的過程。
但是,彭總的事情刺激了他。彭總搞設計是有才華,這點小薛承認,比自己高得多。但他再高,也跟現在的組長差不多。但是,彭總因為設計水平高,而轉移到最掙錢的銷售部門,這就讓人眼紅了。不僅級彆提了,而且,那是實實在在的大錢。
彭總的突然竄紅,讓小薛進入了長時間的反思。要說,彭總就是他的奮鬥目標。他雖然是學設計專業的,但並不對這個專業的工作有多麼熱愛,這隻是一個謀生的工具,吃飯的家夥。“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小薛從來就明白這個道理。
出來工作,就是為了掙錢的。彭總這種以業務走向銷售的路子,點燃了小薛一夜暴富的希望。
小薛有一些推理能力的。彭總要當銷售副總的消息,已經傳遍了公司,有一些設計部的老同事,跟彭總打電話套近乎,拉關係,要喝酒,這些事,在辦公室內是沒有秘密的。彭總的經曆,讓小薛思考其中的路徑。
彭總肯定不是靠專業能力而上位的。因為銷售與設計,可以說是隔行如隔山,彭總的專業才華,與他今天的待遇沒多少關係。那麼,彭總最有可能的上位途徑,是靠關係。什麼關係呢?小薛聽說過,公司老總對彭總比較喜歡,也許就是這一層關係。
這種喜歡,背後有什麼原因嗎?估計沒有。比如,彭總是總經理的親戚,這是沒有的,畢竟,他們的老家八杆子打不著。況且,彭總與總經理共事也不是一年兩年了,為什麼工作這麼長時間,都沒有提他,而從前年開始,才突然對彭總感興趣了呢?
那麼,就隻有一種解釋,那就是彭總通過某種方式、利用某個機會,討得了總經理的喜歡。
以些推理,小薛就得到結論,討得大領導的喜歡,才是進步的捷徑。他也是個善於觀察的人了,因為他這麼年輕,就總結出一條規律來。要想工作好,得搭上越級領導的關係。
其實,作為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已經敏銳地發現官場中這個規律,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小薛是聰明的,更是關於總結的。他想,如果當時任組長的彭總,跟自己的頂頭上司部長,關係再好,他也隻能是一個組長。但,當他跟總經理關係好了後,連部長對他也客氣起來,就是拉上越級領導關係的好處。
對於久經官場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常識。比如,你要當好一個縣長,光跟市長關係好不得行,你最好在省裡麵有個靠山,那麼市長對你,就非常客氣了。況且,因為省領導的關係,你在本市內辦事一通百通,在本縣內,簡直就可以作霸王。
小薛沒經曆過官場,但是對人情事故,有一種天然的敏感。他在大學時,考研的誘惑對他不起多大作用。他認為,考研成才周期較長,出來後搞學術,成功把握不大,況且,收益不太確定。如果自己再花巨大的精力,努力個七八年時間,按博士畢業再到講師副教授的經曆,最後成為一個學術型的人,這收入,並不高。出來後,如果找一個好公司,再加上自己努力成長,得到那種收入,或許更快。
尋找最容易最快捷的掙錢途徑,才是小薛最想要的。而彭總的經曆,給了他很好的榜樣。
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彭總,是如何得到總經理的垂青的呢?具體的過程,小薛不可能知道。他隻是覺得,要讓領導喜歡,必須得多在領導麵前出現。
終於有一個機會,讓他抓住了。一次雙休日,他發現部長在花市,與夫人一起挑選花。而小薛卻是個愛花的人,他從小都喜歡往陽台上種點植物,他家樓頂,也有父母種的各類花卉,這方麵的知道,多少懂一些。上大學後,自己混了一門選修課,也與花朵栽培有關。這不僅僅是愛好,也相當於選擇自己稍微有基礎的課,多掙一些學分。
露臉的機會豈肯放過?他迅速靠上去,報著跟部長學習的態度,聽部長品頭論足。最精彩的一幕,發生在部長與夫人的爭執之中。
部長搬了親家,是個彆墅,前後都有地,要選擇那種花木,兩口子就有了爭執。部長夫人要選紫薇,而部長卻傾向於先月季。夫人的意見有力量,當然是因為紫薇這花看起來高雅,況且人家對《還珠格格》中紫薇的形象很是在意,涉及到偶像問題。當然,廣東這邊的人偏愛紫薇,因為香港人也喜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