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師傅並沒有理他,隻是作自己的操作。這活,必須在師傅把菜炒之前準備好,所以冬子根本沒機會觀察老師傅的廚藝動作,必須全神貫注地剝蒜。
剝完了後,放入缽子,不能直接擂了,得用辦法。冬子問到“爺爺,可以放點鹽嗎?”
老師傅頭也不回,說到“你自己看吧。”
一般蒜泥作為蘸醬的一部分,或者作為炒菜的一種調料,都需要些許的鹽味。冬子沒辦法,自作主張,往缽子時撒了一點鹽,具體的分量,隻能憑經驗了。
有了鹽,有效地析出了部分水分,讓蒜變得不那麼滑了,用一隻手部分蓋住缽子,冬子居然順利地把蒜擂成了泥狀。
此時,老師傅還在做炒前準備,冬子把東西給他看了看,他笑了笑問到“小夥子,你還算是有經驗的,鹽的分量,我看過,也合適。你以前,做什麼菜最拿手呢?”
“沒什麼拿手的,隻是烤個羊肉串,還算是賣得出去。那是個小玩意,不值得說。”
“莫小看它啊,小吃也是大學問,把小吃搞好了,可以靠它吃一生的飯,四川的淩湯圓發了大財,就靠一碗湯圓。其實,有名的夫妻肺片,原來也是不入流的小吃呢。”
老師傅準備將菜下鍋了,他對說到“這裡沒你的事了,你出去耍一會吧。”冬子隻是有機會看了看老師傅準備即將下鍋的菜,真像一列風格各異的藝術品。顏色到形狀,從美術的角度看,都是珍品。
所謂色香味型,至少,色與型,都是頂級的。
冬子出來後,下麵有徒弟問到“師傅都在做什麼菜?”
“我不是廚師,我搞不太懂,一個蒜泥都讓我分不開心,哪裡顧得上呢?”大家都覺得,冬子是個說老實話的人。
齊老爺子調侃到“你們想作作弊,在小陳這裡,怕是沒門了。”
有在杭州某大酒店當行政主廚的徒弟,帶來了正宗的龍井,讓師兄弟們嘗。這可是他保存在冰櫃幾個朋,都不敢動的東西。
冬子品了一下,覺得太好喝了。尤其,這茶的湯色與形狀,在他們的議論中,冬子才明白,什麼叫一旗一槍,什麼叫醇厚回甘。當然,它為什麼這麼好喝,好在哪裡,冬子還真說不出來。
這幫子服務顧客舌頭的人,舌頭本身是最挑剔的,他們說好的東西,並不多。比如有人拿某位師兄送來的酒開起了玩笑,說他的老窖是市場上買來充數的,不是真正原廠酒窖的那種可以牽得起絲的東西。
當然,這些關於酒的說法,冬子也是第一次聽說。但給冬子一個印象,最好的東西,不是用錢就可以隨便買得到的。最好的東西,數量有限,而有錢人太多,不可能人人有份。得憑關係憑實力憑人脈等,才有可能。
包括,最好的菜,並不是大酒店隨便可以做的。因為用料過於考究,就沒辦法商業化了。商業化要求標準製作,而標準製作的東西出來,就是工業品,而不是藝術品了。
“德國我也考察過”齊老爺子當過領導,去過的地方不少。“他們做菜,要用天平砝碼,菜譜用料精確到毫克,但是哪裡有我們的菜譜裡,一個詞,少許,有沒有靈魂?”
說得大家哈哈大笑。
終於,廚房門打開了,老師傅喊了一聲音傳菜。
徒弟們開始魚貫而入。飯廳在另一間屋子裡,等冬子進去後,發現了一張大圓桌子,中間一個轉盤,各們座位上,有一個小微波爐的設置。這是目前最新款的大酒店的桌子,在這個古色古香的房子裡,顯得很是突兀。
“師傅,你還是把我送給你的用上了?你原來的方桌呢?”
“先搬在那邊屋了,今天要嘗新火鍋,人又多,少不了這個。”
菜上桌子,正中間是一個轉盤,上麵各色菜,已經被專業的徒弟們擺成了花團錦簇的樣子。而小火鍋,已經在各位的座位麵前,冒著熱氣了。
大量的火鍋配菜,被裝在身後的可以推動的小推車上,很是方便。
“師傅,還是你先來吧。你不動,咱們不好動。”
“現在,你們是考官,你們先嘗,覺得哪個好,就記下來,過一會評比時,得說出個子醜寅卯來。”
於是,大家鄭重其是地喝了白開水,然後開始各自夾轉過來的菜。至於火鍋,因為它的味最重,所以,放在最後麵。
冬子看老師傅也動手,夾了一塊魚肉,所以冬子也吃了一塊魚。結果發現,這根本不是魚。表麵上,從香味到形狀,就是一條紅燒整條的武昌魚,結果一吃,才知道,那是茄子。而此時,發現老師傅,正在看他的表情。
沒辦法,不懂的事,彆人不問就彆說話,齊老爺子已經事先交代了的。
這些菜,每吃一口,就漱一次口,然後再吃下一個,大家都沒有說話,場麵隻有嘴巴發出的聲音,很是怪異。這張桌子很巨大,巨大這個詞,是冬子的第一反應。畢竟這是大酒店最大的廳裡才有的,在這個私人家裡,出現這種桌子,簡直太魔幻。完全可以坐三十個人,如今每個人的位置餘地都很寬。
等大家都吃過一遍後,才進入敬酒的程序。此時,伴著大家的祝酒詞,齊老爺子才低聲對冬子說到“好吃吧?”
“從來沒想到,這普通的材料,居然會出這種效果。”冬子沒想到,好的菜品,可以讓你動感情的。不僅僅是好吃,它仿佛還有情緒色彩。
冬子沒有想到,藝術,與好吃本來是兩個東西,在這裡成了一個東西。食品與情緒是兩個東西,此時也合二為一。
而坐位另一邊的一位廚師姓劉,他開創了一個著名的品牌火鍋,不僅已經開到重慶成都,還在上海北京開著分店,據說,他還要在武漢開分店呢。這樣一個大人物,在老師傅麵前滿臉謙卑,像個孩子一樣。
他聽到齊老爺子跟冬子的話,對冬子說到“我都等不及,要嘗他的火鍋了。”
這道喝酒的程序過後,大家又進行了第二遍的嘗菜。劉師傅講,這是喝酒過後,品嘗菜的味道。因為一般的宴度,酒後對菜味的敏感程度,與不喝酒時,會有很大區彆。最好的菜配最好的酒,才是更高的考驗。
嘗了酒後的菜,大家的感覺又進入思考與寂靜之中。終於,在老師傅的一聲招呼下,大家開始進入火鍋程序。
看到師傅們很奇怪的,先拿個小勺,在鍋裡攪了一圈後,一聞二看再嘗湯,最後,才夾起一片毛肚,燙了起來。
這是冬子從來沒嘗過的火鍋味,麻辣燙的特點明顯,但更為獨特的是,它裡麵好像有一種很好的藥味,好像是甜好像是苦,說不出來那種味道,反正,吃了還想吃,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而身邊的劉師傅,不禁悄悄地對冬子樹起了大姆指。
等大家燙過毛肚、鴨血、金針菇、碗豆尖、黃喉後,才停下了筷子,打分的時間要到了。
冬子卻突然意識到,大家燙的這五個品種,不正是代表了五色嗎?
另一個特點,也被冬子注意到,那就是,這火鍋湯裡,沒有底料的痕跡,隻是半透明的湯,那底料,肯定是事先已經濾出了。
評比之前,是大家邊吃邊討論。每個人都說了自己的感覺,比如哪個加了什麼調料,哪個菜的火候有了變化,哪個菜的食材是從哪裡來的。這些東西,隻有最專業的廚師,才講得清楚。而齊老爺子,剛好講到了火鍋,五色配五味,說師傅是否是企圖把火辣的火鍋,變成中和百味的藥膳。
這些評論,師傅不置可否。
他盯著冬子,問到“我想聽小陳說說,你沒跟我學過,以你的眼光來看,哪道菜印象最深?”
冬子緊張得站了起來,他當然不敢在行家麵前亂開口。但此時,不得不說感受。
“我剛才,吃一個菜時,感動了一下,我覺得,它太像我父親在世時,過年必定擺上的紅燒魚,武昌魚是我老家的特產,那個或許有人把它叫魚香茄子吧,但是,我曉得,魚香是川菜複合味中用各種調料調出來的香,不是真像魚的香味。但老爺爺這個菜,不僅看起來像魚,聞起來的香味,也完全是武昌魚那種略腥帶甜的味道,就是口裡的滋味,也像魚,隻不過,它是茄子做的。我不專業,大家莫笑話我,讓我感動的菜,我就覺得,是最好的。”
老師傅突然一拍桌子,把大家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