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串!
有人說,人的心理中最大的驅動是兩個因素恐懼和希望g。但是,此時,大家最所有的表現都在表達一個意義緬懷。
為什麼,人們喜歡緬懷?仿佛,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僅僅是因為它無法重現?僅僅是因為它更安全?
人們喜歡緬懷,隻是因為過去的美好?隻是回憶帶來的雞湯?隻是有重返企圖的夥伴來到了身旁?
不對,肯定還有另外的原因。
太明顯的緬懷現場,當然讓某些思有餘力的人,找到了課題。未來生物工程專家,是搞自然科學的,當然,他的思想,是往哲學上走的路子。
據說魚的記憶隻有七秒,所有的痛苦與歡樂,雖然保持時間短暫,但仍然可以表達原始的喜怒哀樂。當年莊子與朋友爭論“子不知魚之樂”這個問題時,就證明了,魚的快樂是可以展現出來的。
從哲學上講,凡是可以展現並被觀察到的東西,都必須具備時間上的連續性。哪怕隻有七秒鐘,也讓我們看到連續的變化過程,從而觀察到它的變化原因。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看到的一切事物,都需要時間這個維度來支撐。沒有時間,一切皆不可認識。哪怕光,傳遞也需要時間,各種時間的差異性,導致我們觀察的不同步,從而造成千萬不同的世界。假如,沒有時間的連續性,那世界是不可知的。瞬間即永恒,你也可以當它不存在。
所以,我們回憶過去,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
得到這種貌似高深的哲學結論,未來生物工程學家興奮了,他知道,自己的下麵就是長江,而自己的思緒,已經江河奔流,上升了層次。作深思狀,隻有逸興壯思飛。
“假裝沉默的人,其實鬼心眼特彆多”。體育委員給班長敬酒時,故意說出這種話。但未來生物學家並不理會,他要裝到底,形成一定持續時間的lo。
更高端的清華人,未來數學家,已經習慣於哲學思維那一套了,因為,在他看來,所謂數學,其實是一種可以量化的哲學。比如笛卡爾,解析幾何的發明者,也是“我思故我在”的哲學大師。
數學家自認為過於聰明,當然得思考一些具有超越性質的問題。關於緬懷,他已經從哲學上升至神學的地步了。
剛才自己已經發表了四維理論,把時間一維引入到解釋冬子誌向的地步。現在繼續這個話題,他繼續思考。他知道,再思考下去,這種結論,也無法跟身邊的同學溝通的。他們表麵上是沒興趣聽,其實是他們聽不懂。
最優秀的人,注定孤獨一生。
哲學上有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其實,這第一個問題,才是關鍵,要解決它,必須解決後兩個問題。而後兩個問題,涉及到最關鍵的維度就是時間。
如果不把每個人變化的時間維度計算出來,那就無法給自己的現在定性。從理論上講,時間是連續的,生命也是連續的,一般來說,連續的,大致也是可導的,可導,也就可計算。
但是,冬子的命運,在這近幾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多次突變,幾乎不可導,那時間變化還是連續的嗎?
我們回憶過去,其實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為沒有時間維度的東西,是無法存在的,至少是無法認識的。冬子的變化,有存在,這是客觀的,但又不連續,這是為什麼呢?
難道背後真的有某種神秘的力量,突然對冬子的時間維度,發生了曜變式的推動?
如果是這樣,數學無法解釋,那就隻能求助於神學了,某種神秘力量,可以穿透時間而存在。
比如,我們記憶中已經遺忘的東西,突然有了提示,內心為之一震,突然改變了感情與心智。就像我們在街上,突然看到一個姑娘,從來沒見過,但讓我們激動,目瞪口呆,不是一見鐘情的那種,但可以把對方形容為驚為天人。
有時,我們也會看到一個嶄新事物時,突然覺得,自己以前好像在哪裡見過。其實,那是你第一次見到的東西。這種打破過去,突然來臨的,沒有時間概念的東西,靠的是什麼力量,刺激你的內心?
比如冬子,跟這個燕子。他是第一次看見燕子,但憑直覺,他都能夠感到到,這個姑娘跟冬哥,簡直就是天生一對。什麼原因,說不清楚。
聰明人總覺得沒有自己解釋不了的東西,當遇上無法解釋的現象,就把它簡單歸結為神的力量,這樣省事。
所以,神學家的第一代,往往是最聰明的人。
兩位大神的思緒飄飛,一點也沒影響同學們的熱情。書讀得多了點的人,看起來都有點傻,大家原諒了他倆的沉默。畢竟,這兩個家夥,說話也有點神叨叨的,聽不太懂。他們酒量也是有限的,需要歇一會。
此時,班長講起了那第一個同學聚會的日子。
“我記得,冬哥,你家老房子很大,羊肉串管夠,啤酒管夠,跟今天差不多。來的人,也跟今天差不多。對不對?”
“對”冬哥隻說了這一個字,就不往下說了。當時,母親還在,當時家還在,當時,自己認為,還可以支撐下去。最後的崩潰,是自己沒有想到的。
一個女生說到“我當時喝多了,不曉得是哪個把我送回家的,回家好像我媽還說了我一頓,我沒細聽,上床就睡著了。難道,今天,我還要喝多?誰送我呢?”
她想找答案,同學們當然不會給她提示。“你先喝醉了再說,還是原來那個人送你。”
“那我還是不知道是哪個啊?帥哥們?哪個,敢作敢當,跟本姑娘站出來?”
沒人理她,好像約好了似的。其實,那天晚上,大家都喝得有點多。隻有幾個人曉得是誰送的,但就是不說。那個送她的男生,依然在座,強忍著,不動聲色。
“是吧?一切都沒變。”班長說到“當年的酒肉當年的人,當年的心情當年的醉,都沒變。這就奇怪了,其實大家都變了啊?”
是的,聚會的地點,冬子的老屋已經變了。吃的東西,多了鹵菜與沙拉,喝的酒,還有同學們拿來的其它種類。大家年齡變了,生活變了。有人還在學習,有人已經工作,有人已經結婚。那位曾經酒醉的女生,已經嫁人。這次回家,說她的,不再是她的老媽,估計是她老公了。
容顏變成熟,或者是說變老了。滄桑感也有些,風霜感也多些。但是,隻要大家聚到一起,那熟悉的情感,那少年時代的衝動與希望,那些表達感情的方式及細節,都沒有變。生活是不連續的意外變化的結果,但情感卻被這種形式連續了起來,這很神奇。
“人生如夢,朋友如露”,不知道是誰起的頭,但大家都跟著唱了起來。當年,懷著英雄夢的少年們,唱起這首歌時,都有一種“為賦新詞強說愁”的裝,但今天,卻顯得那麼真切。
數年來,人們經曆過很多朋友,他們大部分如同過客一般,來來去去,而最終淘汰不了記憶的,還是眼前這一堆人。
為什麼,少年時代的情感,始終無法忘懷呢?大家沒有探究這些秘密的興趣了,大家隻是感動於這一刻。
一頓歌之後,就是沉默。他們幾年來,都受過傷,都磨過腳,今天重拾那些久違的溫暖,在這個冬天,在寒風吹拂的江邊的山頂之上,卻火熱了起來。
有些歌聲時不時地撩撥起大家的共鳴,有女生的,有男生的。女生們,曾經向往的愛情,早已經知道,那隻是個夢。男生們曾經向往的英雄,早已經知道,自己還是太過平凡。
但我們之間並不互相笑話,因為那才是真實的自己。
聚會開始進入第三階段,真情的濫觴。
首先感興趣的,是那曾經以為的愛情。某某暗戀過誰,某某牽過誰的手,當年的羞澀此時變得無所畏懼,該表達的都要表達,要不然,以後恐怕沒什麼機會了。表達了,沒有結果,但自己卻輕鬆了。
男生的愛情,是對異性的神秘感及身體的渴望所組成的複雜因素。而女生,卻有公主夢與聖女情結組合下的奇怪幻想。
然後,就談到當年的理想,其實也是對未來不懂的一些幻想。有人說,自己當年,最能夠想象的最拉風的理想,就是騎一個大排量的摩托,炸街,讓最漂亮的女同學嚇一跳。
其實,這種表現形式,已經被這條街上的拆二代玩爛了,沒什麼新奇。
體育委員突然問到“難道,隻有我一個人做著武俠夢?像令狐衝,像郭靖?”
結果,附和的,有好多男生,都曾經想當武俠。仗劍走天涯,專管不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