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火鍋肥腸_人生一串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人生一串 > 第二百八十八章 火鍋肥腸

第二百八十八章 火鍋肥腸(1 / 2)

人生一串!

“來來來,陳總,嘗嘗我做的肥腸粉,搞起好耍的,不曉得味道如何g。”

李老師端出幾碗肥腸粉出來時,還把冬子嚇了一跳。本來,早餐,大家都是自行解決的,餐館不經營早餐。吳李兩位廚師與其它員工,平時都是住在七號門邊上的出租屋內,早餐都在那邊解決。

隻有在上班時間,由小蔣或者小向開車,把他們拉過來。

這天早上,七點多,李老師就過來,在廚房忙活了。他居然給冬子燕子等,專門做了早餐。

肥腸粉,是近幾年流行於四川的一個小吃,應該是在傳統的基礎上新改進出來的。其主要食材就是苕粉加上豬大腸,因為酸辣滑爽,而成為近年來早餐小吃的新寵。它的加工速度很快,隻要把配料準備好了,現場製作,非常方便。這也適合今天的快餐文化,節約時間。

但是,要說它背後的製作過程,卻是比較複雜的。當年,冬子與燕子在重慶時,就吃過多次。比如裡麵需要加的油酥黃豆,得提前製作,還有講究的,放些芽菜或者芹菜絲,這也得提前準備好。當然,少不了提前熬好的高湯,最耗時的,是肥腸的製作。

其實,洗肥腸,就是一個比較麻煩的事情。把它醃製好,然後,燉鹵得比較酥脆,也考驗廚師的火候功底。

冬子吃著它,想起了當年看過的一個電視連續劇,突然以不太正宗的重慶話說到“火鍋容納百味,而現在看來,能夠與它分庭抗禮的,隻有肥腸!”

這句話,居然讓吳李兩位老師,都笑了起來。那是劇中一個老美食家說的台詞,在冬子的口音表達下,自帶一幅幽默。

“確實不錯,相當不錯。李老師,這靠這個,可以擺攤掙錢了。”

李老師看著冬子,搓了搓手“陳總,你的意思是,我們餐館,要搞早餐?”

“不是不是”冬子擺了擺手“咱們中午晚上都忙不過來,哪裡還敢做早餐?再說,你有精力,我還沒得精力呢。李老師,我隻是說,這個肥腸粉,確實好吃,它完全可以像陝西的葫蘆頭一樣,成為肥腸小吃製作的一道名小吃,可以拿它養家了。”

李老師笑了笑“陳總,隻是這肥腸,跟火鍋一樣,好像脂肪熱量含量都太高了,有人總覺得,它不算是健康食品。登不了大雅之堂,上不得宴席。據說西方人,就不吃動物的內臟,說它們不太健康。”

冬子與燕子還未說話,卻聽到吳老師先開口了“李老師,你怕是沒見過,西餐這東西,我也算了解一些。要說吃肥腸,西方人也有自己的辦法。哪裡是健康不健康的問題,分明就是個習慣。”

這個說法出乎冬子的意料“喲?西方人也吃肚雜?”冬子想了想“也有可能,比如鵝肝,也算是肚雜吧,法國名菜,這我還是曉得的。”

“那算什麼?”吳老師激動起來“他們吃起肥腸來,還有其它豬肚雜,也有不少茶呢。”

這倒是新鮮,大家就聽吳老師的解釋,此時,武傑與許玫,也進了店子,一起聽了起來。

肥腸就是豬大腸,因為富含肥膩油脂,所以也叫肥腸。不過在粵港一般就叫豬大腸。而豬大腸頭,也就是靠近直腸的位置,更加肥厚,也更受食客歡迎。

肥腸是一種讓愛它的人愛到癡迷的食物,它為什麼會有這樣的魔力?

首先,這真的是人類的生物本能。我們多次說過,人的美食記憶大多和基因有關。

內臟普遍富含膽固醇、脂肪,這些都是刻在人基因裡的美食記憶。哪怕今天通過科學研究,人們知道它們不夠健康,但是也無法抑製自己的基因本能,樂此不疲。

其次,內臟大多含有特殊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a、鐵元素等等。在蔬菜缺乏的地區,比如生活在北極圈裡的因紐特人就有生食海豹肝臟,以補充維生素的習慣,“愛斯基摩”是彆的土著語中“吃生肉”的意思,是對因紐特人的一種蔑稱。

《動物世界》裡,獅子等猛獸打獵成功後,是由地位高的雄獅率先吃掉內臟,一般從肝開始,因為它們營養豐富。

最重要的,就是肥腸甚至很多下水的特殊口感和風味無可取代。在普遍營養過剩的時代,肥腸最不可替代的優勢,應該就是這點了。

肥腸q彈口感、加上油脂混合香料芳香的鹵汁,再加上恰到好處的騷氣,再沒有哪一種食物能帶來這種愉悅。

看不上肥腸的也大有人在。

在《論語?鄉黨第十》中,孔子強調“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潔,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惡臭不食;失飪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孔子連割不正都不食,更何況肥腸這騷氣十足的“惡臭”之物。

很多人的這點共同愛好,在萬世師表眼裡,真是爛泥扶不上牆加“小人常戚戚”。

所以,對比之下就能總結肥腸之愛是怎樣的一種身份認同了不裝、正視自己的本能、甘於平民、善於尋找和品味細節以及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肥腸的做法很多,各地各菜係都有自己的心得。

九轉大腸就是紅燒大腸,是魯菜經典。九是虛指,和“九煉”、“九製”一樣,代表著製作工藝的繁複。

大腸需要先煮、再炸、後燒,最後煨透,口感脆韌軟糯兼有。調味特點是香料繁多,五味聚合。

九轉大腸的外形特色是套腸,最外層是腸頭,中間套較細的大腸定型燒製。最終成菜,要像一排排樹樁那樣豎立著。

草頭圈子是上海名菜,草頭是苜蓿,圈子很多人以為是豬大腸,其實不然,實際上指的是豬的直腸,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肛門”。

之所以要這樣取料,是因為大腸其壁厚度不夠而且縮水太厲害,紅燒之後肯定不成形,而直腸剛好經得起本幫紅燒的“水火考驗”。

濃油赤醬燒好的圈子,最後放在青翠的草頭上,顏色對比強烈。圈子酥爛,草頭清香,搭配和諧。

北京鹵煮一直是本地居民心頭好,它起源於北京南城市井。這二三十年舊城改造,很多崇文、宣武的老居民被拆到昌平、房山、大興。但時不時他們還是願意坐上兩個小時的地鐵,回到城裡,隻為尋找最熟悉的口味。

鹵煮裡的肥腸分為腸頭、大腸和小腸,一般來講,腸頭最為肥膩,而小腸相對清淡。當然,最傳統的鹵煮,其實就是鹵煮小腸。

這些年鹵煮逐漸從本地平民食品晉身為網紅美食,很多人都是通過鹵煮熟悉了下水的滋味,了解北京的市井人情。而鹵煮店也確實是北京這個城市最草根,也最沒有階級感的地方。

白切肥腸,南方有不少地方做。簡單香料白水煮熟,白切蘸醬油。好食材用簡單的做法,顯示的是對選料和手藝的自信。

就像是日本人對待烹飪的觀點“烹飪的目的不是為了將食材加工得美豔華麗,而是要讓加工後的食材迸發出最自然的光彩。”做肥腸花樣最多,最得人心的,恐怕還是就數四川。做肥腸需要多種烹飪手段,需要大量使用香料的經驗,更需要勤勞不怕麻煩,這方麵四川人簡直是天選的。

而且四川本是養豬大省,物料豐富,本地居民勤勞,不怕麻煩,善於創新,更有對吃挑剔的態度。

江油的紅燒肥腸配白米乾飯已經成為地方名片,此外還有蘸水肥腸、芋兒肥腸、豆花肥腸、肥腸血旺、肥腸粉等等非常多的吃法。它們的共同特點是突出川菜擅長調味的優勢,而且非常市井平民。

做肥腸,麻煩不在燒製,而在收拾。一般收拾肥腸要用油、用醋、用鹽、麵粉等將腸翻轉,反複搓洗,然後飛水。根據成菜不同,還有去掉油脂和不去之分,根據做法是爆炒還是燒、鹵,是否用鹽搓洗也有講究,用鹽過度會導致肥腸過韌,不適合爆炒。總的來講,不會洗不乾淨,重在不怕麻煩。

不過,肥腸終究要有肥腸味道,收拾的度也要有分寸。騰訊視頻紀錄片《早餐中國》裡《四川成都肥腸粉老成都的代表味》這期有個細節,一位大快朵頤肥腸粉的女顧客說,“撇得太乾淨了,反而覺得脫離了肥腸的味道。”

肥腸粉隻是成都眾多小吃的一種,但也可以說代表了成都本地小吃的一些標準。除了調味水平,原材料的把控也很講究。《早餐中國》裡的這碗肥腸粉,屠宰場新鮮豬大腸,六小時就上桌。這樣的美食節奏和成都的慢生活相得益彰。


最新小说: 玄學小祖宗,我有五個頂流侄孫孫 女配發瘋不內耗,全網吃瓜樂哈哈 一群傻子 資助返十倍,開局圓校花夢 特種兵:開局被安然拉去領證 60年代:我靠增幅躺贏采購科 王陽明傳 性轉後,我成了貴族大小姐 十年風雨刃含霜 仙子們的修羅場:雙修還是送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