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射戟_大明國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19章 射戟(2 / 2)

而李景隆,還是大家公認的知兵的將門虎子。

直到一場靖難之役爆發.康鎮也是一時唏噓。

不過李景隆也算是他的發小之一,關係非比尋常,再加上此時要歸李景隆管,所以康鎮並沒有表現出什麼,隻是靜待李景隆說話。

李景隆或許也是想起了往日少年意氣的時光,此時什麼都沒說,默默地並轡而行。

見兩人不說話,此時陳俊圓場笑道:“九江兄,聽聞你的調令,我們可是星夜兼程趕了過來,彆人的麵子我們不給,你的麵子可不能不給。”

康鎮亦是接話道:“不錯,九江兄可要照拂老兄弟啊!”

聽著這些客套話,李景隆心中卻是一念.終究是回不去了。

但李景隆很快就把這些個人的念想給拋之腦後,眼下正事要緊。

“湖廣、福建的兵馬能提前集結,我是有感念的,軍法歸軍法,人情歸人情,走,今日解了酒禁,且痛飲一番。”李景隆打著哈哈說道。

聽著李景隆話裡有話,代表湖廣和福建兩個都司的康鎮、陳俊亦是了然。

李景隆不是那種喜歡殺人立威的主帥,表麵上對誰都客客氣氣,但不代表李景隆真的好惹,沒有哪個好惹的統帥能帶著幾十萬大軍去打仗,若是沒那能力擺平手下的將領,怕是連開拔都費勁。

康鎮隨即又看向了身邊的李景隆,沉吟道:“征安南一事不知九江兄這邊,準備如何應對?”

李景隆一笑,眼眸泛著冷厲之色,寒聲道:“區區賊寇,有什麼可懼?我這邊大軍足有十餘萬眾,加上西平侯的西路軍,足足二十餘萬,足以蕩平他們了!”

“二十餘萬?”

聽到這個數字,兩個都司帶兵的武將們都有些驚訝,朝廷的征安南的總體規劃當然不會通知到他們手裡,出兵的命令都是隻交代出多少兵、怎麼行軍、何時到何地,至於其他的卻是一概不知。

兩個都司在廣西北部邊界湊到一塊的時候,倒是簡單地交換過情報,但也沒想到征安南的總兵力會這麼多,還以為十四五萬就頂天了。

畢竟南方貧瘠,糧食產量也不足,打仗有時候也不是說人越多就越好的。

“這麼多人馬,糧食可還夠吃?”

李景隆拍著胸脯保證道:“放心,這一次我籌措了足夠糧草,等拿下富良江,咱們再慢慢剿滅這股安南亂賊!”

“糧食管夠,打仗你們也得多出力啊。”

知道李景隆在點他們,眾人連忙道:“既然曹國公這般信任,我等必當儘心竭力幫助曹國公平滅安南叛賊。”

“那我就多謝諸位了!”

李景隆哈哈大笑:“一起並肩作戰,共襄盛舉,合該慶祝幾杯,進城去吧!”

——————

李景隆自己帶來了長江沿線的二十個衛抽調的兵馬,以及浙江都司的兵馬,而湖廣和福建兩個都司的兵馬也到了此地,其實之前困擾黃福的軍隊集結問題已經解決的差不多了,剩下的無非就是廣東、廣西的都司兵,而這些兵馬調集的關鍵則在於韓觀,畢竟“韓蠻子”在兩廣尤其是廣西的軍界裡經營多年,是不折不扣的地頭蛇,影響力極大,幾乎說一不二。

也正因如此,韓觀之前在南寧府才會那般憤怒.但其實韓觀是誤會了,因為讓他負責對安南的情報,以及在廣西籌措糧食兵員,其實並不是李景隆的安排,而是朱棣的直接指令。

不過這也是韓觀在廣西待太久的弊端之一,朝中有什麼消息,根本沒人跟他說,之前他倒是結交了幾個廣西籍貫在朝中任職的官員,但如今建文永樂之交的廟堂洗牌過後,也沒什麼消息靈通的人了。

從南寧府到龍州府,韓觀與何時這一路還算順利。

二十九日,戌時發舟,翌日辰時左右就到了江水合流處,然後午時至扶南縣淩山驛轉陸路,一天一夜的時間到馱蘆,在太平府休息了一晚上,一日的時候就趕到了龍州府。

龍州府內聽聞征夷將軍、曹國公李景隆設宴替自己接風洗塵,韓觀攜何時欣然赴宴至於有沒有拿何時當人質之類的念頭,那就沒人曉得了。

龍州府衙內,張燈結彩,宴會的歡樂氛圍很濃。

然而甫一進入宴飲之所,韓觀的麵色就驟然一變。

正是見到了不太對付的康鎮、陳俊等人。

之前韓觀拿到了管轄湖廣和福建的權限,但手根本伸不過去,幾人之間因為兵權和勢力範圍的問題,鬨得極不愉快。

洪武朝三十多年下來,各都司的軍界早就形成了各自的派係、山頭,哪能容旁人吞並自己的勢力?而且韓觀行事素來凶狠霸道,為人也跋扈,不碰一鼻子灰才是怪事。

韓觀坐在李景隆下手,韓蠻子性格如此自然懶得掩飾,乾脆擺了臭臉,不過倒也不好太明顯,隻能裝作滿臉疲憊的模樣,一臉倦容,仿佛幾天幾夜沒睡覺似的。

“嗬嗬,韓將軍果然辛苦,勞累成這副模樣。”

韓觀剛落座,康鎮便笑眯眯地說了句陰陽怪氣的廢話,眼見雙方就要掐起來,李景隆旋即便是招呼仆役給韓觀斟了碗酒。

這時,李景隆也是微笑說道:“韓將軍,請飲此杯!”

“多謝曹國公賜酒,屬下感激不儘!”

韓觀站起來拱手道謝,隨即仰頭喝下,接著坐回了原位,臉上浮現一絲紅暈,顯然是喝得稍許急促了些,不過韓觀也是豪爽,喝完後繼續說道:“屬下確實很勞累,因著曹國公急令,屬下片刻都不敢耽擱,不像某些人哼哼,故而屬下昨天半宿都未曾睡覺隻顧著趕路,這不,剛到龍州府,就被曹國公召了過來。”

給陳俊遞了個眼色,李景隆笑著附和:“韓將軍勞碌奔波,我等都甚為欽佩啊!”

“不敢,不敢!”

韓觀謙虛道,隨即又看向了上首的李景隆,沉吟道:“曹國公,你看我這些屬下如何?”

李景隆掃視一眼韓觀身後的幾人,讚歎道“好精銳!不愧是韓征南麾下銳士,果然厲害!”

這句話倒是個由衷的,韓觀身旁這些將士全部都是身強體壯的廣西狼兵,個個驍勇善戰,尤其是那幾個身披重甲的將領,威風凜凜,氣勢懾人。

韓觀謙虛地搖頭,旋即又是說道:“說起來也怪我,這些年在廣西太過忙碌,忽略了協助治理民政,以致於讓百姓怨言頗深,幸虧皇上仁慈,沒有怪罪於我,也多虧了這位何知府唉~這幾年也辛苦了諸位,若是能夠一掃這些年來安南在邊界的隱患,屬下也算是代表廣西的軍民感謝諸位了。”

李景隆哪還聽不出來,這是韓觀對自己不能上一線戰場博取軍功的不滿,不過朱棣的意思,他也不好說什麼。

而此時眾將也是紛紛恭維李景隆,說了不少漂亮的話兒,諸如什麼曹國公定能平滅群醜之類的,李景隆臉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神色,但很快他就收斂了,說道:“隻希望能早日平定安南叛亂,為我大明儘忠效力。”

眾將又是附和。

李景隆突然笑著說道:“韓將軍,這一次我等征討安南,可是要打大仗呀,你有沒有興趣參與?”

陳俊和康鎮紛紛望向韓觀。

李景隆繼續道:“若是韓將軍願意,自是求之不得,隻需率部駐守在邊界,屆時等先頭部隊進入安南,即可隨後攻克安南各郡,奪取其國土、人口、財產。”

“曹國公說笑了。”

韓觀淡淡地說道:“韓某不善領兵,更不敢無詔貪功冒進啊!”

李景隆皺眉,他原以為韓觀會毫不猶豫地答應下來,畢竟這可是立功的機會啊,隻要立下了功,就算他韓觀不願意去中樞五軍都督府,也肯定會得到提拔。

韓觀的態度,有點超乎了他的預料,顯然心裡憋著一口氣。

旁邊的何時見狀,忍不住開口勸慰道:“韓將軍,你也彆推辭,你在廣西的威名如此卓著,又降服了那麼多土司,這次攻打安南,這些土兵正好派上用場了,否則光靠咱這點兵馬,隻怕真的不夠。”

這便是給韓觀遞個台階下的意思了。

這一番勸告說出口,李景隆也是認可地點了點頭:“是的,這次安南叛逆倒也頗為勢大,憑咱們手中這點兵馬終究還是少了點,所以韓將軍不妨號召廣西土司也出動一批人馬,協助我等攻伐安南!”

韓觀頓時麵露難色,歎氣道:“曹國公,你也知道我的脾性,這種事情我做不來,更何況土司也不是我能決定的,還要考慮土人們的意願呢!”

李景隆見韓觀拒絕,這是三番五次不給麵子了,便是說道:“那若是我這個主帥下令呢?”

說罷,李景隆便向周圍將領投去目光,示意他們不要煽風點火。

韓觀看著眾將,隻是冷笑道:“曹國公愛護,我受寵若驚,哪有推脫的道理?隻是在下性子急,從不與愚蠢之輩同列出征。”

“你他娘的罵誰呢?”陳俊大怒。

“誰跳起來罵的就是誰。”韓觀毫不示弱地反擊道。

康鎮直接拔出了腰中寶刀,而這一下子,韓觀身後那些剽悍的廣西狼兵也紛紛掏了家夥,宴會廳中刹那間變得劍拔弩張了起來。

“放肆!”

李景隆大怒道:“我請你們幾家赴宴,為的是解鬥,須不教你們來這裡廝殺!國朝還有規矩嗎?”

這邊韓觀不忿,那邊康鎮隻要廝殺,雙方眼看就要火並。

李景隆直接抄起帳篷內用來當儀仗的長戟,隻說道:“古有呂布轅門射戟,今日我李景隆不才,也效仿一番,我勸你們不要廝殺,儘在天命,若是不成,我也不管了你們內訌去吧。”

“曹國公這是何意?”陳俊適時問道。

李景隆不答,讓曹阿福拎著長戟去轅門外遠遠插定。

“五十步!”

“一百步!”

“國公爺,還更遠嗎?”

李景隆大聲道:“一百五十步!”

待長戟到了一百五十步的位置,李景隆回顧韓觀和陳俊、康鎮說道:“呂布用弓,我今日用銃,同樣規矩,若我一銃射中戟小枝,你們握手言和,從此親如兄弟,如射不中,你們各自廝殺我都不管,如何?”

李景隆做到了這個份上,韓觀卻是不好拒絕,而眾將此時都難免覺得匪夷所思,畢竟弓箭還有個準頭,可沒聽說過火銃也有準頭啊!

這玩意五十步能不能瞄準都是個問題,更彆提一百五十步了!故此,韓觀等將自無不允。

“取我神機銃來!”

六尺長拉了膛線的抬銃被屬下抬來,正是飛鷹衛空戰用的那款,此前說過,李景隆從兵器局搞了一把,經常用來打獵,威力大、有準頭,可謂是愛不釋手。

隻見李景隆點火,托腮,瞄準,扣動扳機,一氣嗬成。

隨後大叫一聲:“中!”

正是:

銃開如霹靂聲響,彈去似流星落地。

一發正中長戟枝將校無不齊聲采。

待到長戟被人端來,韓觀等人還是一副不可置信的樣子。

誰都想不到,火器竟然能這麼準?

大明的科技什麼時候背著我偷偷發達了?

然而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既然都答應了李景隆握手言和,那韓觀即便是心頭再不服氣,也隻能跟陳俊、康鎮等湖廣和福建都司的將軍們喝了酒,算是把過去的恩怨掀了篇。

雙方恩怨既解,李景隆在龍州府整編兵馬、訓練士卒,令南方諸都司的兵馬適應當地氣候,學習山地叢林作戰,又與工部尚書黃福及廣西布政使司諸文官調集糧草,一些備戰工作卻是進行的井井有條,顯然李景隆對於整軍備戰是有一套自己章法的。

待兩廣開中的糧食抵達後,東路軍終於基本完成了對安南的戰前準備,隨時可以開拔,而後續江南的糧食,則是維持戰爭進程所需了。

李景隆逐步下達各項注意事項,包括大明境內禁止傳播謠言;進軍安南後禁止燒殺擄掠;禁止無故損毀安南郡邑的文籍圖誌;除了有關釋道的經板經文外,其他文獻全部燒毀;搜集古代銅柱並加以搗毀融化運回國鑄錢用;將安南各地的工匠藝人送往南京;令安南府州縣原任的官吏依次入朝覲見;不得泄露火器的秘密;大軍開拔之後,在雞翎關至大明國內的道路沿途設置衛所、構築城池等等。

五星上將可謂是事無巨細,但做的足夠認真,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給軍官和士兵們說的清清楚楚,這也讓全軍都振奮了起來。

而安南國這邊,在得知了南線戰敗,無法迅速滅亡占城國後,也將潘麻休所部大部分撤回了安南國境內,隻留下一部分人馬防守橫山關,同時開始了最後的備戰和刺探情報工作。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大乾邊關一小卒 鳳棲千羽 重生八零改嫁隨軍,白眼狼悔哭了 夏至紅牆 靈幻紀元:混沌天尊 蒼生界令 我的天,他做菜會發光 惡毒女配忙改命,禁欲反派求嬌寵 重生荒年:農門長姐靠打獵逆襲開局 我,修仙全才,大大咧咧愛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