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整軍(六千字)_大明嫡長子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大明嫡長子 > 第120章 整軍(六千字)

第120章 整軍(六千字)(1 / 2)

第120章整軍六千字)

圍繞入貢所爭論的一切,實際上就是一個戰爭與和平的問題。

朱厚照與戴珊、與黃文佑這樣的人磨嘴皮子,就是要把道理辨明,就是要讓弘治朝君臣明白,不遠的將來大明就會麵對這個令人頭痛的敵人。

這不是大明開不開大釁於邊的問題,除非君臣一起跪下,否則人家就是要來欺負你。

所以這一切當然也就不僅是拿五百個人的使團開刀這麼簡單。

“整軍?”

“不錯,兒臣的意思確實就是整軍。”

弘治自登基以來,就不是一個擺爛的皇帝,他一直想的是拯救大明,隻不過受限於能力和眼界,所能做的,也就是文官所告訴他的那一切。

現在朱厚照給他提出了新的東西,事情又會變得不一樣了。

“怎麼整?”

“父皇,兒臣看過朝廷軍屯的收入,那就是一筆糊塗賬,要想把這筆賬扯清楚,那是極難極難的。但軍屯的糧食大幅下降,卻也直接說明,邊軍的腐敗已經到一種觸目驚心的程度,因而若要整軍,隻有四個字,另起爐灶。”

軍屯的土地大多已被兼並,衛所製遭到相當程度的破壞,原本亦兵亦民的邊軍現在都是無地的苦哈哈,戰鬥力大幅下降,這是事實。

而京營之中,十二團營和上直親軍一樣有‘和平病’,早已不如當年的悍勇。

說到底就是時間久了,腐敗了,戰鬥力下降了。

弘治皇帝大約明白過來,“太子的意思,是在十二團營之外,另設數營,重新整編操練。”

“對,但人數要從十二團營本身抽調,隻選剛猛勇武的銳卒,哪怕隻選出三萬人,那麼我們父子也要認,這之外,無非就是重新再招募罷了。”

皇帝問道:“可大明的北方綿延千裡,若是隻以這幾萬精兵,似乎並不能如何。譬如我們駐守大同,那麼韃靼人可以在宣府寇邊。”

“父皇,怎麼吸引敵人主力,這是戰術問題。但我們父子有沒有這樣一支力量,則是戰略問題。退一萬步說,小王子隻擊弱處,那麼咱們至少可保京師無虞。隻要京師無虞,咱們就有時間、有力量把邊軍的爛賬理清楚,總有一天,大明千裡防線,處處都是精兵。此外,另起爐灶的目的,並非隻在於韃靼,也在於兵部。”

現在京軍十二團營不僅沒有強大的戰鬥力,而且在人事、財務等問題上都由兵部直接管理。客觀上造成皇權被削弱的局麵。

而朱厚照要從中將起精銳給抽出來。

這事自然會有反對的聲音,

可如果韃靼人的威脅近在眼前了呢?

不這麼做便不行了呢?

“外部的矛盾有時可以轉化為解決內部問題的助力,父皇可還記得兒臣說過,兒臣可從來不做沒頭沒腦的事兒。五百人的吃喝雖說是一筆不小的花費,可若要說為了這點銀子就得罪韃靼,招致兵禍,那怎麼都不值的,那幫文人呼天搶地,心中罵著太子輕佻誤國,他們哪裡想過,兒臣早就想過這一節。”

“除此之外,兒臣還以為韃靼人寇邊是小王子既定的目標,他們想得是恢複大元榮光,和咱們有沒有禮貌沒關係。所以這韃靼使團是可以得罪的,這事兒不乾白不乾,但乾了,也不僅是為了省錢,而是把所有人都綁上戰車,現在大家都知道了,韃靼人得罪了,沒得選了。”

“繼而父皇就可以告訴他們,韃靼人快則一兩年,慢則三五年,必會大規模寇邊。於是當然需要整軍!”朱厚照說起來似乎很簡單,但弘治皇帝是壓根沒往這一節想。

“原來照兒也是故意得罪韃靼人?!”

“算是……七分故意吧。”

皇帝的心頭巨震,祖宗保佑,他這個兒子生的,可真是太厲害了!

“整軍時要從十二團營抽出精銳,且不再列於兵部歸屬,而是直屬於皇帝,太祖、太宗都這麼乾過,父皇當然也可以。兵部隻有調查、整理、儲存這些士兵戶籍等資料的行政權,不再具有調動這部分精兵的調兵權,至於那些老弱病殘,就暫時先留給他們,日後再說。這樣一來,父皇作為皇帝的權柄將會得到大幅度增強。”

聖人之書大抵不會寫這樣的政治鬥爭,

劉健、吳寬這些弘治皇帝的老師們一個個都是理學衛道士,他們當然也不會教弘治皇帝這些。

所以弘治皇帝要麼生而知之,要麼就有一塊知識盲區。

現在則不同,他有個兒子!

“到那時,朕才算一個真正的帝王!”

朱厚照這雞湯灌得好,弘治已然激動了起來。

“父皇本身就是一個真正的帝王。但……”

“但什麼?”

朱厚照笑著說:“但如果有兒臣的助力,父皇便會如虎添翼、”

“哈哈,不錯!朕與太子這才叫真正的上陣父子兵!”

弘治皇帝心中流淌過暖流,

他也是看史書的,古來多少帝王和太子的結局悲慘?一家人搞成了仇人的例子實在太多。

但他是幸運的,

上次他特旨太子領了騰驤左衛一營兵馬,其實這是沒道理的。

太子領兵,在大多數的朝代都是要造反的跡象。

但那之後,太子倒也沒對這一營兵馬表現出太多的熱情,不過就是令人多加操練。

且那南寧伯毛榮,實在也不堪大用。皇帝一直在等著兒子過來說換人,但眼下仍在用著。

現在想來,太子之所以如此,便是因為他想的不是如何在這一營、五千人上動手腳,他的眼光在更高處,在如何增強皇帝的權柄上。

為何如此?

隻有一個原因。

因為太子知道,皇帝的權柄越重,太子的權柄自然也會越重。這背後是一種信任,是一份親情。

太子的心思是在為他的父皇謀劃。

想及此處,弘治皇帝作為父親又怎能不感動?

他將兒子緊緊抱在懷裡,他真切的感受到了,太子平日裡所說的父子一體。

“朕,從最開始就應該信任太子,可惜朕也沒想到這一節,還以為照兒這次是魯莽了。”

朱厚照笑了笑,他並不在意這些,“可是,哪怕父皇認為兒臣是魯莽,也由著兒臣了不是嗎?兒臣早就說過,兒臣與父皇是父子,因為父皇是皇帝,兒臣才能是太子,父皇好,兒臣便好。兒臣為父皇,就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大明,為了祖宗的江山社稷。正是因為這樣的信任,兒臣有的時候才敢事急從權,偶有僭越。”

“在外臣麵前,自是要注意些禮節。不過朕與太子之間便沒那麼多講究,朕……其實很羨慕農家的父子,那樣才有天倫之樂……不過,現在也很好了。照兒,往後你若有什麼事,儘管放開手腳去乾好了。這個位子,遲早也還是你的,而且朕瞧得出來,伱比朕能乾。”

朱厚照聽了這話略有一絲動容。

他的權利觀其實不如弘治皇帝柔軟。

但現在一個皇帝講這樣的話,叫他都有些相信……權力麵前有親情了。

“兒臣,怕是自古以來,最幸福的太子了。”

這話讓皇帝覺得暖心,他拍了拍孩子的背,“若朕不是皇帝,你也不是太子,咱們不用理這天下之事,倒是好了。”

“父皇,”朱厚照從他的懷抱裡出來,“兒臣,還真有一事要向父皇請旨。”

“說了,不必請旨。”

弘治現在是無限信任他的兒子。

“父皇,兒臣現在有許多事,卻深感人手不夠。尤其張永還被兒臣派去了浙江,估摸著今年都回不來。因而兒臣想,父皇親領的一廠一衛,是否可以讓兒臣一並用上?若是有重大決策,兒臣必先稟報父皇,但一些小的,兒臣平時便做了這個主吧?”

弘治皇帝想到一節,“可是上次那個牟斌,不聽你的話?”

“父皇不要誤會,錦衣衛是天子親軍,兒臣並不責怪牟指揮使。”

朱厚照覺得火候差不多了,首先是能力,弘治現在應該是絕不會懷疑了,更重要的其實是關係。

原本他也是有信心的。但今日在這整軍的建議之下,他相信弘治更加不會拒絕。

“蕭敬,”皇帝轉頭向那老太監吩咐,“你去將牟斌和陳嶽叫來。”

這兩個人一個是錦衣衛指揮使,一個是東廠廠督。

朱厚照一看便知,皇帝這是要麵諭了。

“是。”

蕭敬領了差事快速離去。

弘治這牽著朱厚照的手走出了殿宇,俯瞰著紫禁城。

“太子,”

“兒臣在。”

“你要記得,你是太子,雖是臣,卻是和其他人都不一樣的臣。在他們麵前你就是主,也不是誰可以冒犯的。”

這話,隻讓朱厚照想到兩個字:護短。

……

……

毛語文頂著烈日一路向北,同行的東廠番子都被他的吃苦精神給震驚了。

在驛站歇腳喝茶的時候,還勸說:“頭兒,現在這天氣太熱,咱還是歇歇吧。”

七月的北方熱得人腦袋都要發昏了。

他們這些人隻穿一件單衣,還漏著風,那也得扇一扇來納涼。

驛站邊上的楊樹倒是茂盛,地下全是斑駁樹影,像這種陰涼地方也早被趕路之人給占了。

條件差的喝口水、條件好的啃一口西瓜,

毛語文從家裡帶了銀子,自然算是條件好的了。

“累了?”

毛語文知道,這個講話之人叫田二,和他處得其實還行,他沒有拿出長官的架子,這些人也懂規矩,從來是他說什麼是什麼,現在說出熱,想必也不是怕苦怕累的話。

田二一臉橫肉,現在是滿頭的汗,“累倒還好,兄弟們都這樣趕過路,主要是熱。再說了,這差事也沒有那麼急,按照往常的慣例,韃靼人沒那麼快走。記得弘治四年時,一直拖延到九月呢。”

話雖如此,

但毛語文不這麼認為。

那位神秘的皇太子顯然是在謀劃一盤棋,派了他出來,一定是有理由的。

這也是他為數不多的機會,一定要展現自己的本事,

便是旁人一個月能完成的,他要半個月,旁人半個月,他就要十天。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否則怎麼叫太子殿下記住自己?

但田二這幫人,也是他的本錢,不能夠得罪了。於是乎他從懷裡掏出了些銀子,給到這些人手裡。

“頭兒,你這是乾什麼?!”田二大驚失色,立馬推辭不受。

“拿著!”毛語文很堅決地說,並且眼神一一掃過這二十人,“銀子不多,因為我毛語文過去也不是什麼顯貴的身份,沒多少錢。承蒙各位兄弟抬愛,一路以來都給我這個麵子,我又怎麼能叫大夥兒白辛苦?實在是這差事於兄弟我萬分重要,早一天,便不一樣。”

銀子到手,再加這番話,他們這些人還有什麼話說?


最新小说: 最佳前妻給樂壇億點點震撼 頂級替補 天奶啊!被京圈女大佬包養了 孤島的崛起:穿越中世紀 明1914 從山海經複蘇開始 太子的位置給養子?朕不忍了 最弱禦獸師 妻子體內有道魂,我親一口不行嗎 黑道:血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