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cass=”ntentadv”這些鹽商的背後都有皇室的背景,而且還有數量不等的乾股直接為皇室所持有。
他們承包鹽場、雇傭灶戶,生產食鹽,行銷天下,現如今,兩淮、兩浙、山東、長蘆等鹽場每年的拍賣銀兩收入就高達四百萬兩。
這還不算這些鹽商本身獲利還要再給皇帝分紅。
真要算起來,鹽之一項給國庫帶來的歲入就要一千萬兩以上,當然,這是今年的目標,實際上也是過去幾年逐年增長的結果。
平均下來,八家鹽商每家每年分給朝廷的利從最初的三十萬兩,已經逐漸增長到八十萬兩。
這個數字極大,便是因為這幾年隨著海貿的發展,海外流入的白銀蹭蹭往上漲,而且盛世之年,人丁增多。是個人,就得吃鹽。
此外,當然也有人覺得舍不得,因為皇室通過拍賣收一輪銀子,通過分紅再割一刀,一頭一尾連割兩刀,最後留下的都不剩多少了。
為此,部分鹽商選擇保留後一刀。
這也是可以的,朝廷並不明令禁止,不過他們的規模難以做大,比較好的鹽場通常不會拍賣給他們,以壓縮他們的利潤空間。
經過幾年演化,基本上已經是皇商占據主導了。
鹽稅,在封建王朝的千年曆史中,曆來都是排名前三稅源,朱厚照當然也不會放過。
似尤三春這樣的人,她的今天全部來自於皇帝,自然會以奉承皇帝為能事。
京中傳來消息,正德十一年,皇帝有可能會出京,赴江南巡視。一聽說是這樣,幾個鹽商紛紛動起腦筋,想各種辦法希望皇帝能通過他們這裡。
以至於很多地方尚不確定皇帝的行程,就開始大肆為皇帝鑄造行宮,這種鋪張浪費在前一段時間被於是上奏,惹的皇帝有些惱火,立即朱批他們停止。
但這種朱批沒什麼實際的效用,他可以換個名義建啊,建好了皇帝不用,還能賄賂其他重臣,總之有它的作用。
再後來沒有辦法,皇帝隻挑了淮安、蘇州和杭州三處地方落腳,其他就不去了,除此之外,他還派出身邊人到各地督察,要求營造的標準堅決不能無限提高。
因為鹽商之間會互相比較的,生怕自己怠慢,而彆人勝出。
這也才有了楊慎此行。
一路上,尤三春一直在旁說:“陛下登基已十年,陛下之仁德也深入人心,現如今國家又適逢盛世,哪怕是平民百姓之家的房屋也建得好了。所以請楊侍從從寬考慮,江南膏腴之地,有些算不得浪費。”
楊慎不為所動,他的成長背景和皇帝深度綁定,所以皇帝的意思就是他的行動,這樣他的前麵就是坦途大道,他是不會為了幾兩碎銀而胡來的。
“尤東家若是真有錢,不如獻一點給皇上,也比在此營造行宮要好。陛下的原話是說,造得那麼好,也住不了幾次,實在是一種浪費。”
這女人倒也會說:“這應當還好,陛下……可以多來住幾次,這不就好了。再說,我們也不是沒給陛下獻過銀子,可陛下說生意就是生意,乾股占多少便拿多少,否則便不成規矩。”
“那便存著,等朝廷需要用錢的時候再獻,那個時候就不是分紅了,陛下當然也不會拒絕。”
楊慎的話中有玄機。
皇帝要用錢?
難道是傳了幾年的用兵之事麼?
————
《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儘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