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對夫婦收養她後,確實待她如珠如寶,視如己出,並為她取名婉晴。
即便饑荒年間店鋪的生意一落千丈,還是想方設法的花銀子到處給她尋羊奶,若是尋不到,便用大米熬一碗濃濃的米湯,一勺一勺喂給她。
六歲之前,小婉晴過的無憂無慮,從未受過任何委屈。
然而好景不長,在她六歲那年,養母鄭氏懷上身孕,在九個月後生下一個男娃。
同時,經營不善的雜貨鋪跟著倒閉。
夫妻二人又是喜又是憂,喜的是盼了這麼多年他們終於有了自己的親生骨肉,且還是個能傳宗接代的男娃。
憂的是他們的收入來源斷了,往後不知要如何養活一家四口。
懂事的小婉晴見父母愁眉不展,主動包攬了所有力所能及的活,在二人出門找活乾的時候,還會幫著照看弟弟。
隨著生活越來越拮據,一家人連野菜餑餑也吃不飽。
自己都吃不飽,又怎會有奶水喂兒子。
夫妻倆隻得省下自己的口糧買些精米熬米湯給他喝。
小婉晴不忍心看著還不會說話的弟弟餓的直哭,每日隻吃自己半個拳頭大的野菜餑餑。
她覺得,自己少吃一點,弟弟便能吃的飽一些。
然而即便是這樣,養父母對她的態度也漸漸冷淡下來。
直到弟弟四歲的時候,彆人家同齡的孩子早已能跑會跳,他卻連話都不會說,整日靜靜的發呆,隻有覺得餓的時候才會哭兩聲。
他們這才發現不對,忙帶他去大夫那裡看診,最終被診斷為癡兒。
這個噩耗震驚了鄭氏,於是更加看不順眼小婉晴,認為是她分薄了弟弟的福氣,才會讓他自出生起從沒過過一天好日子。
從那日開始,小婉晴猶如從天堂進入地獄,不僅要遭受生活不順的鄭氏打罵,還要包攬一切家務活,包括看管腦子不好卻長得格外壯實的弟弟。
這一切,小婉晴都咬牙忍了下來,她沒有任何抱怨。
看著很多人家因為負擔不起開始賣兒賣女,她甚至很感激鄭氏夫妻在這麼艱難的情況下,自然沒有拋棄自己。
那時,她還不知道自己並不是他們的親生女兒。
直到有一日,已經十歲的小婉晴精疲力儘的回到家,迎接她的是許久不見的鄭氏的笑臉。
她受寵若驚的接過鄭氏遞過來的一碗濃粥,聽她絮絮叨叨的講述養大她有多麼辛苦。
就在她感動落淚之際,鄭氏突然告訴她,她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並告訴因為要將她養大,家裡的積蓄已經花光了,以後很可能拿不出聘禮給弟弟娶媳婦,要求她作為童養媳嫁給她兒子。
小婉晴如遭雷擊,不僅因為自己的身世。
大受打擊之下,她跑了出去,徒步走了幾十裡地來到鄭氏說的她的親生父母所在地的村莊,卻發現早已人去屋空。
茫然的小婉晴不知道自己還能去哪,隻得原路返回,回到家後迎接她的自然是鄭氏夫妻的怒火,將她打的遍體鱗傷,可她依然留了下來,因為她沒有其他地方可去。
鄭氏見狀更加變本加厲的打罵她,不僅將她關在陰暗狹小的柴房,還特意用好不容易攢下的銀子打了一副腳鐐。
除了乾活的時候能帶著腳鐐出來,就算吃飯上廁所都要在柴房裡。
並對外宣稱,她犯了瘋病,不鎖起來容易傷人。
周圍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自小看著她長大,他們家的情況也都了解,對這番說辭自然是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