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內衛!
徐達心中憂慮,待眾將散去後,便重新回了公孫元捧住處,跟公孫元捧提起此事,聽徐達說完,公孫泓是苦笑揺頭“這公孫亮祖,是員猛將,既然招降了他,那就要用他,雖然我也不知道,在他心中,對咱義軍究竟如何看,但人家請戰,我隻能答應啊!”
“若是這公孫亮祖是想借此機會,脫離咱義軍呢?要知道,公孫亮祖手下的將領,都是他以前在寧國的老部下,連個監督的人都沒有。”徐達滿臉擔心的道。
“隻能賭一把了,賭這公孫亮祖,是真心投奔咱。”
聽了公孫元瓊的話,徐達歎息一聲“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了,隻能等著看結果了。”
三天,僅僅三天時間,前去攻打宣城的公孫亮祖,便傳來捷報。
看完捷報的公孫泓,哈哈笑著把捷報遞給徐達,笑著道“怎麼樣,我賭對了,這公孫亮祖,這次是死心塌地跟著咱們了。”
看完捷報,徐達也是鬆了口氣“隻要公孫亮祖安心跟著咱們乾,那我就放心了。”
收到公孫亮祖捷報,公孫元捧提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把大軍交給徐達統領,便帶著手下返回了應天。
接管兵權後,徐達立刻下令,讓俞通海廖永忠進攻太湖。
如今,這守衛太湖的,是徐達、俞通海他們的老對手呂珍,當初,在常州,呂珍被俞通海和郭英給圍的死死的,死活充不出來,隻能眼睜睜看著張士德被擒、張士信打敗。
這次,呂珍守衛太湖,而俞通海、廖永忠又都是水上桿將,就更不把呂珍放在眼裡了。
接到命令後,俞通海、廖永忠帶著手下水軍立刻出發,對呂珍發動進攻。
接連與公孫元捧打了好幾場大戰,張士誠手下精銳,也折損了幾十萬,因此,守衛太湖的呂珍,並未帶多少兵馬,頑抗幾日,見不是俞通海和廖永忠對手,便丟下太湖,回了姑蘇。
雖然俞通海和廖永忠取得了最終勝利,但也付出極大代價,俞通海被流矢射中右眼,成了獨眼龍,手下士卒,也是死傷慘重。
得知俞通海、廖永忠拿下太湖的消息,公孫元捧很高興,對俞通海是讚不絕口,笑著對跟在自己身後的吳禎道“這太湖被咱們拿下,他張士誠,應該被咱們打怕了,就是不知道你哥哥進攻江陰,現在戰況如何。”
聽了公孫元境的話,吳禎心裡也開始擔憂哥哥,雖說吳良桿勇,可這戰場上刀槍無眼,誰也不敢保證能全身而退,思慮片刻,吳良拱拱手道“公孫公,要不,讓我帶著人馬,去援助我哥哥吧?”
公孫元瓊點了點頭“也好,我也有些擔憂吳良安危,給你五千兵馬,即刻發兵江陰。”
聞言,吳補拱手應諾,立刻邁著大步,點兵去了。
吳禎帶著五千兵馬出發沒多久,吳良便送來捷報,說是江陰已經拿下,公孫元瓊接到捷報,鬆了口氣,立刻提筆給吳良寫了一封信,讓他和弟弟吳禎鎮守江陰,確保江陰安全無疑。
這俞通海、廖永忠二人拿下太湖的捷報,也傳到了胡大海、鄧愈二人軍中,看完捷報,胡大海和鄧愈二人,心中既欣喜,有有些沉甸甸。
這太湖、徽州,都是張士誠心腹重地,太湖守將呂珍,是張士誠手下名將,俞通海、廖永忠擊敗呂珍,也算是功成名就,但自己二人,恐怕就沒有俞通海和廖永忠那麼好的運氣了。
怎麼說呢?這徽州,現在是元廷的地盤兒,守將名叫八爾思不花,還有一位萬戶吳納,這兩個人,俞通海和廖永忠並不放在眼裡,但在八爾思不花身後,卻有著一位元廷大佬,那便是身居杭州的元苗帥楊完者。
這楊完者,本名楊通貫,是武聞路赤水人,是“飛山蠻”首領楊再思的後裔,善騎射,能文章,有出將入相之能,很受其父器重,十幾歲時,便開始操練兵馬。
在劉福通、徐壽輝等人相繼起義後,楊完者父子也動了心思,想要帶著手下苗人,在亂世占據一番天地,但元廷對楊完者祖上有恩,在元廷諭令各地勤王鎮亂時,楊完者父子思慮良久,最終還是決定為國平亂。
接連收複武漢、武昌,讓楊完者父子名聲大振,楊完者被元廷封為湖廣副都元帥。
後來,楊完者父子的苗兵,兵分兩路,一路由其父楊正衡統領,進攻粵西,一路由楊完者帶領,開往浙江。
楊正衡的苗兵,因寡不敵眾,又孤軍深入,最終全軍覆沒,楊正衡也戰死陣前,但楊完者所率苗兵,卻勢如破竹,在浙江迅速壯大。
張士誠在擊潰元丞相脫脫的百萬雄兵後,楊完者,成了元廷能在江南與張士誠抗衡的主要力量,先後在揚州、平江、杭州、嘉興等地擊敗張士誠大軍,威震東南,手下兵馬,也壯大到20餘萬。
徽州身後,有如此人物,由不得胡大海和鄧愈不發愁啊!
這徽州,打下來容易,可要是想守住,那就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