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亡羊補牢(一)_我欲揚明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我欲揚明 > 第三十八章 亡羊補牢(一)

第三十八章 亡羊補牢(一)(1 / 1)

我欲揚明!

出了乾清宮的門,滿臉堆笑的李春芳和丁大夔都衝著夏言抱拳作揖,說“恭喜夏閣老!”

夏言心中卻是暗暗叫苦,皇上將自己的得意門生升任京師營團監軍要職,擺明了是要讓自己與他站在一起,共同來承擔改革軍製所引的後果,論說起來,自己又何喜之有!可是又一想,自己身為內閣輔,皇上呼喚來的風雨,本就應該自己來承擔,如今皇上讓自己的門生得了偌大彩頭,也算是一種撫慰了。想到這裡,他向兩人拱手回禮,說“聖上奮萬世之雄心,開創嘉靖新政,這才是我等臣子最大的喜事啊!”

丁大夔媚笑著說“閣老所言極是,下官這就回衙門,著武選司按皇上的意思將那二人報到內閣。今日內閣可是李閣老當值麼?”

“是老夫當值。”李春芳說“皇上已有口諭明示,你直接辦了就是,還報我內閣做甚?”

聽出手下閣員話中略微有一絲不滿,夏言正色說到“論說擢黜之恩皆出自君上,可皇上要用那二人還將你我都召了去商議,這便是尊重內閣之意。”

丁大夔諂媚地說“是是是,夏閣老說的對!不經鳳閣雲台,何名為詔?這個規矩皇上還是懂得!”

看他越說的不是人臣敢言之語,夏言鄙視地瞥了他一眼,徑自走了。

此刻的乾清宮裡,朱厚熜的心情也如夏言一般複雜“呂芳,你以為夏閣老方才所說的嘉靖新政可能引朝局動蕩,可否危言聳聽?”

呂芳沉吟了一會兒,說“回主子的話,奴婢愚鈍,不曉得會否如此,不過也覺得夏閣老之言有些道理。”

朱厚熜說“夏閣老終歸是外臣,朕曉得他有些話也不好與朕說的太過,你是朕的大伴,當無他那些忌諱,快與朕說說。”

呂芳說“皇上厲行新政,改革稅製,依奴婢看來,三大政之中,一條鞭法使各省府州縣衙門的差事好做多了,又給天下百姓偌大實惠,想必會齊聲稱頌吾皇聖明。子粒田本是皇上所賜,將那田地歲入賜於宗室、顯貴以為奉養,皇上念及天家情分,未削減其田,隻抽五成收為國用,如此處置甚為相宜。以受賜最多的荊王為例,他那萬頃子粒田每年繳納錢糧不過銀四萬餘兩,糧三十萬石,與他數以百萬計之家財而論,這點錢不過九牛一毛,皇上又親做表率,將三宮名下子粒田儘交還國家,諒他們即便心疼,也隻能私底下牢騷,不敢公然與皇上理論。隻是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之法,卻有值得推敲斟酌之處。”他停頓了一下,說“有功名的人無需納稅,此乃太祖高皇帝定下的祖宗成法,本意是讓士子安心讀書,不必為生計愁,體現我朝禮尊士子之意。那些讀書人一旦考取功名,有田便不必納稅,無田之人由官府幾十畝官田以為奉養。我大明立國百多年,這個利益已被讀書人視為理所應當之權利。如今皇上卻讓他們納糧當差,那些士子未必能願意如此。”

“你的意思是朕推行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將全天下的官員士子都得罪了,他們必會群起攻訐新政,指責朕違背祖製,淩辱士林?”朱厚熜歎了口氣“唉!朕也曉得新政觸犯了全天下士子的即得利益,可太祖高皇帝洪武年間,士子不過萬餘,所有田地也不過萬頃,縱是少了這些田賦糧米也無甚打緊,如今有功名的士子已逾十萬,更有大批田主為偷逃國稅,自願將土地投充給可免稅的士子,繳納國稅的五成給他們,或乾脆自願為奴,連丁稅一起免掉,導致國家稅源急劇萎縮,朝廷每年損失賦稅折現銀過千萬。如今朝廷財政如此艱難,已幾近崩潰邊緣,非如此也無他法可行啊!”

“主子聖明。”呂芳說“隻是那幫官員士子未必能上體聖憂下體國難,隻曉得得從自家腰包裡拿出銀子與白米繳納國稅。他們這些酸腐秀才最是虛偽,口口聲聲說‘君子好義,小人好利’,可若是讓他們出這一點點血,真真比剜了他們心頭肉還疼,少不得要說三道四。”

朱厚熜沒好氣地說“朕馬上就要被全天下的讀書人罵死了,攪亂了朝局甚或動搖國朝根基也未儘可知,你還說朕‘聖明’,你誠心戲耍朕吧?”

“奴婢不敢。”

“不管你敢不敢,朕就覺得你是在戲耍朕!”朱厚熜擺出了無賴的嘴臉,說“你是朕的大伴,更是我大明的內相,快快幫朕想個補救的法子。如今新政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若是拿不出補救的法子來,亂了天下,朕也就隻得跟你一起出宮討飯去了。”

“維護主子江山永固,縱是粉身碎骨也是奴婢的福分,隻是奴婢愚鈍,哪能想得出什麼補救之法,不過主子既有開創我大明中興偉業之壯心宏圖,奴婢有一二淺見拙識也該當說出來供主子參詳。”呂芳說“官紳一體納糧當差之法所傷及的,一是官員二是士子,要想補救就得分彆安撫他們。論及官員,皇上已許了他們待朝廷好轉之時便會給他們增加俸祿,但這終歸還是鏡花水月,未及眼前真金白銀能動人心,還得給他們一點彩頭才行。”

朱厚熜沮喪地說“朕也曉得,可還因財政吃緊,朝廷一時也拿不出太多的銀子啊!說起來朕這個皇上當得也真夠窩囊,想乾任何事都需要錢,可朕如今最缺的,就是那白花花的銀子。”

呂芳安慰他說“其實也並不需太多銀子,依奴婢估算,隻兩千八百六十九頃八十四畝五分二厘的三宮子粒田交付朝廷依製起課征稅,一年便有近十萬石的糧賦收入,不若主子明言以此為京官俸祿貼補,不分品秩賜予群臣,算下來一人每年也得二十石,於夏秋兩季征徼賦稅之時,分兩次賞賜,雖不甚多,卻是皇上隆恩,足以撫慰臣子之心。”

對於這種借著皇帝的名義,花小錢占大便宜的事情,朱厚熜卻沒有太大的信心,歎了口氣說“若真能如此便好,隻是官員也未必這樣容易滿足。”

不過,呂芳的建議突然給了他靈感。他說“萬事開頭難,隻要朝廷熬過了這年,財政狀況自然也就有所改觀。不若朕再下旨,宣布永久取消折俸舊製,並許以五年為期,將全部官員折色俸比例提高至銀八銅二,你認為如何?”

明朝官員的俸祿分為本色俸和折色俸兩部分,都是官員合法的工資收入。本色俸指的是朝廷定期給各級官吏的日常所需的生活必備品,也就是大米和布匹,被稱為祿米和祿帛;折色俸指的是朝廷以貨幣形式定期放的官員工資,這一部分工資既然叫折色俸,那麼在國家財政緊張、太倉沒有足夠的銀錢可以給官吏工資的時候,庫存的綢緞絲絹、胡椒蘇木,甚至蠟燭香油等積壓的陳年貢品都可以拿來充當折色俸給大小官吏,而且在貢品定價之時隨意性很大,幾乎成為朝廷合法的剝削官員的強盜手段。嘉靖前兩代的明憲宗成化年間,竟出現過將市麵上僅值三四錢一匹的粗布折成時價20兩銀子的30石大米給官員,僅此一項便近百倍地克扣了官員的工資,引得官員怨聲載道。

至於折色俸祿銀銅比例,明朝開國以來,明太祖朱元璋禁止用白銀作為合法貨幣,另行印製被稱為“大明寶鈔”的紙幣,以補充市麵上流通的銅錢貨幣的不足。後因紙幣嚴重貶值,朝廷不得已停大明寶鈔並“馳用銀之禁”,使白銀成為半合法的流通貨幣,並成為官員折色俸的一部分。自此而始,官員折色俸就包括按照一定比例放的銀子和銅錢。嘉靖年間折色俸的銀銅比例都很低,五品以下官員折色俸銀銅比例是二八開,即二分銀子八分銅錢;五品以上官員折色俸銀銅比例是三七開,即三分銀子七分銅錢。因為在一般情況下通常都是銅賤銀貴,時下市麵上一兩銀子可以兌換一千五百文至兩千文銅錢,而朝廷在折算官員俸祿的時候卻依然是按照一兩銀子一貫錢(一千文)的官價進行計算和放,所以折色俸的銀銅分配比例偏低的問題依然很為朝廷官員,尤其是一些六品至九品的低級官員和沒有品秩的吏員所不滿,他們多次聯名上書,懇請朝廷體恤,提高折色俸中銀子的占比,但因關係國家財政,任誰在內閣當家也不敢輕易答應,此事也就一直擱下了。

對於皇上這樣的大手筆,呂芳嚇了一跳,但想想確實也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也歎了口氣說“時下朝廷財政確實緊張,也隻能指望著官員能心存良知了。但依奴婢看來,官員畢竟吃著朝廷俸祿,還有朝廷律法管著,也未必有那麼大的膽子敢為了點蠅頭小利便起那不臣之心,奴婢著廠衛盯緊點也就是了。隻是要安撫那些民間士子卻絕非易事……”dd


最新小说: 胡曼特號 鬥破:三年鬥皇,五年鬥尊 紅樓之庶子風流 白華漫天,仙族永恒 我創造了禁忌的她們 醉迷紅樓 複影魔君 戒斷反應 下山尋雙親,我靠相術斷生死! 高武:表白99次,我升到滿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