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義軍
曾靜實在受不了這些名為起義軍,實為流寇的濫殺行為了。
義軍不光屠殺富戶,就連富戶家中的奴仆長工也不放過。
曾靜、張熙難以控製失控發瘋的義軍,隻能儘量營救那些被濫殺者。
即便真的為富不仁、臭名昭著,也勒令應該交由百姓公審,而不是叫他們燒殺劫掠。
這自然引起了很多起義軍的不滿,雖然這些起義軍有不少在此前都是淳樸善民,但跟著其他人一起燒殺劫掠,這些人已然被迅速腐化。
永興縣起義軍剛起步,便發生內部分裂。
曾靜、張熙為一股,麾下多是讀書人,還有那些被救下來的家奴長工,以及一些沒被腐化的尋常百姓。
另一股則被一個叫黃狗的人統領,人如其名,此人在還沒加入起義軍之前,就是永興縣城裡的幫派頭頭,手裡管著幾十號地痞。
看到曾靜這位讀書人、大老爺都起來造反了,便以為這帶清朝廷是真的要亡了,就趁機帶著麾下地痞投機入夥。
直接就在義軍起事初期,便成功控製了大部分義軍,這義軍劫掠也是他的主意。
要不然一幫尋常百姓,誰會曉得哪家有錢,該去哪家劫掠?
兩股勢力甚至都沒安穩多久,便迅速爆發衝突。
矛盾的起因生在那個先前起義時,給曾靜建言儘快拿下縣衙,奠定大局的文人身上。
文人名叫衛錫春,家中還算小有家資,隻不過年年考,年年不中,因為他不懂規矩。
有清一朝,除了雍正籠絡人心,在地方分了些職務給漢人外,基本漢人想出頭,隻能去卷科舉。
且不說這科舉的難度係數有多高,就算考上了也不定有什麼好位置。而且還得繼續給上麵送錢,才能儘快安排實缺。
汪景祺之所以在舉人功名上閒散那麼多年,主要原因還是錢沒花夠。到後來他實在忍無可忍,去西北投奔好友,順帶結識了年羹堯。
衛錫春之所以跟著曾靜他們造反,純粹是他家裡的資產實在撐不起他繼續科舉做官了。
任何時代都有憤世嫉俗的人,尤其在自己年年落榜之下。
曾靜、張熙出麵營救和製止義軍濫殺,還是衛錫春給出的建言。
可緊接著,發瘋失控的義軍竟然把衛錫春的老家給屠了。
不是搶了,而是屠了。
因為衛錫春的族親號召村裡人聚眾抵抗劫掠的義軍,這直接激怒了帶隊的義軍頭目,在攻破村子以後,當即屠村泄憤。
這麼大的事,待曾靜、張熙他們帶人趕到,隻剩下一片狼藉與滿村的屍體。
有些婦人還都衣衫不整,死相極為淒慘。
曾靜、張熙再也忍受不了,直接親自帶兵前往,勒令黃狗交出犯惡者砍了示眾。
交是肯定不可能交的,尤其曾靜還帶兵過去勒令他交。
然後,起義軍終於爆發內戰。
曾靜、張熙麾下義軍滿打滿算不過千把人,因為他們定下的規矩太苛刻,不許劫掠濫殺。
真就像為民請命的義軍一樣,導致很多義軍都倒向了可以吃香喝辣的黃狗麾下。
甭管戰力如何,黃狗麾下都聚集了數千人馬,不少核心人員甚至都是見過血的“精銳”。
曾靜、張熙理所當然不敵,帶著數百殘兵往東敗走。
不知逃到哪裡,看著身邊幾百殘兵,曾靜枯坐在地愈發懊悔:“不該如此草率的,造反何等大事……”
一如曆史上曾靜帶著弟子張熙天真的跑去勸說嶽鐘琪造反,後被送至雍正麵前,立時就慫了。
為了活命,讓乾嘛就乾嘛。
什麼華夷之辨,都是屁話。
“先生!眼下我等不過敗兵,再說這些已是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