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你認為,我們應該依托他們的路徑是嗎?”
庫塔霍夫元帥看著一旁的UR700火箭,說道:
“就是把這個航天飛機裝在UR700火箭的頭部上,直接代替運載艙,航天飛機送上太空是嗎?”
美國的技術路徑很簡單,就是開外掛——把飛機掛在火箭本身一側。
而SEA的則是傳統火箭的思路,隻不過是把火箭的運載艙,變成了航天飛機而已。
兩者各有各的優點,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後者更省錢。
“是的,元帥。”
切洛梅回答道:
“這樣更省錢,我們隻需要研製航天飛機,並且對UR700火箭進行相應的改進就可以了,”
見元帥有些猶豫不決,切洛梅又繼續勸說道:
“這樣一來,我們可以把研製火箭的資金,用在登月上,並且爭取儘快建立我們的月球永遠基地。”
切洛梅的建議表麵是為了節省資金,可是實際上這又涉及到了蘇聯航天業內部的權力鬥爭,有機會的話,他當然要打壓競爭對手,爭取更多的資源了。
尤其是現在,當科羅廖夫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那個什麼“火星飛機”上,準備要去摘取“第一個抵達火星”——也就是繞著火星轉上一百多天的桂冠時,切洛梅選擇了更為可行的月球。
雖然他不能第一個登月,但是卻可以建造月球基地,雖然落後了一些,但他相信他的基地才是最大的。
麵對切洛梅的建議,庫塔霍夫元帥猶豫了一下,說道:
“你是的意思……”
看著SEA的模型,他說道:
“我們可以借鑒SEA的方式。”
但這意味著什麼呢?
意味著所有的設計全部都要推到重來——他們需要設計一款由不鏽鋼製成的航天飛機!
全部推到重來吧。
在元帥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他又看著切洛梅問道:
“我們的不鏽鋼符合這一技術要求嗎?”
聽著元帥的問題,切洛梅回答道:
“元帥,不鏽鋼的問題,我們的情報人員已經幫助我們解決了。”
對於蘇聯來說,他們是需要從西方獲得技術才能夠推動自身技術進步的,在無法通過正常渠道獲取技術的時候,就需要通過情報人員出場了,這是蘇聯的老傳統了。
點了點頭,庫塔霍夫元帥又問道:
“那麼我們的月球基地呢?美國人現在也要搞他們的月球基地,我們什麼時候能把我們的月球基地送上月球?”
從SEA悄無聲息的把“前哨一號”送上月球之後,美國、蘇聯都緊隨其後在弄他們的月球基地,蘇聯可以落後在SEA的後麵,但是不能落後於美國。
“元帥,現在計劃進行的非常順利,我們將會在下個月,把“先鋒一號”發射到月球上,它的麵積更大,而且也更先進,它將會由UR700直接發射,並且送到月球……”
和美國與科羅廖夫設計的月球軌道對接返回不同,切洛梅相信直接從月球起飛更安全,所以他設計的登月艙也是超大號的約50噸的圓柱形飛船,上端為一個圓錐形的返回艙,可載兩人從月球往返。而著陸支撐的裝置為六個橇板組成。
也正因如此,當SEA的月球基地問世之後,切洛梅立即對圖紙進行了修改,將他的圖柱形飛船,修改成了月球基地,而為了儘可能放大月球基地,他選擇了通過大橢圓軌道多次加速進入地月轉移軌道的方式,將月球基地放大到100噸,因為不需要返回艙,加上大橢圓軌道多次加速前往地月轉移軌道的方式雖然需要耗費時間,但是卻可以節省了大量的燃料——而且這一技術也是成熟,SEA的“前哨一號”就是以這種方式前往的月球,僅僅隻是把幾天的航程變成了十幾天,但是卻可以節省幾十倍的燃料。
而他設計的月球基地,就是把登月艙兩側的三個燃料艙變成了基地艙——用火箭直接將基地整體發射到月球。
不得不說,這絕對是個非常有創意的設計,與SEA一樣,它也是兩次發射,第一次發射基地,直接將無人基地和物資送到月球,然後再利用第二次發射,將宇航員送到月球,執行完任務之後,再返回地球。
因為它的這個設計非常省錢,而且很出色,所以才被選中作為月球基地的方案。
蘇聯月球基地會通過幾次發射,就像國際空間站一樣,最終將多次發射的艙段連接在一起,這種方式很省錢,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能耗很大,因為它是月球表麵的基地,而sEA的月球基地是在熔岩管內的,那裡的溫度更加怡人,而且厚重的岩石可以阻擋宇宙輻射和其他的各種傷害。
但是現在蘇聯所需要的是時間是必須要領先美國人!
按照蘇聯人的計劃,他們最終還是會把月球基地拖入熔岩管之中,他們同樣也發現了大型熔岩管,但是現在最重要的是解決有與無的問題,至於其他的並不重要。
這也就是太空競賽最真實的一麵——他們不會去考慮成本或者其他的問題,他們所要爭取的就是第一,就像科羅廖夫去選擇了火星一樣,目的就是為了幫助蘇聯去贏得這場競賽,為蘇聯爭取無上的榮譽——成為第一個抵達火星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