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安對兒子說道:
“石油的價格!”
“油價?”
在李奕軒詫異的時候,李毅安兒解釋道:
“美國想要建立石油美元體係,就必須要讓全世界意識到石油的重要性,或者說,讓所有人都深切體會到石油的重要性以及與人們生活是如何息息相關,黃金之所以是硬通貨,是有幾千年商業流通的基礎,那麼石油呢?普通人,有誰會覺得石油重?”
搖了搖頭,李毅安看著已經在測試場上奔騰的電動汽車說道:
“加油站裡不會自動冒出汽油,但是所有人都覺得汽油理所當然會冒出來,目標前,西方各國包括我們的汽油和柴油需求占石油消費的40%到50%之間,可以說,汽油早就成了生活必須品,但卻沒有多少人意識它的重要性。
所以,美國會采取一些行動,故意製造危機,通過石油減產、提價等行為,讓所有人都意識到石油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意識到它的重要性。有了這種共識,石油才能夠成為美元的錨定物。”
“所以,”
李奕軒想了一會兒說道:
“有了一個社會上的普遍共識之後,石油也就變成了新時代的黃金。”
點了點頭,李毅安表示讚同後,他並沒有說話,而是在想明年的石油危機,這場石油危機給西方國家經濟帶來的重創是前所未有的。
甚至讓整個西方世界都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蕭條之中。
因為有石油,歐美各國的經濟才得以茁壯成長。現在斷油了,一個個比斷奶還難受。斷油的影響非常嚴重,各種機器隻能趴窩在家,要想出趟遠門都要算算油夠不夠。
當時為了省油,美國總統都減少了乘坐飛機的次數。沒了石油,工廠就沒有動力能源;工廠倒閉,工人失業,人們沒錢消費,政府也沒稅收,經濟一片蕭條。
西方國家的經濟紛紛陷入混亂之中。什麼股市、GDP、平均工資,是帶數字的一律往下掉。
這就是發生在明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機,它引發了二戰後的首個全球經濟危機,它持續了整整三年。
對歐美經濟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而每每談到這場危機的時候,人們總是充滿疑問,為什麼當時西方不采用武力手段,來確保能源安全。
僅僅隻是因為美國的戰略收縮嗎?
或者說是因為蘇聯的存在?
而在這裡麵,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被忽視了——美國,在這場石油危機之中,美國到底是扮演的什麼角色?
表麵上看起來,這場石油危機是以色列和中東國家之間的戰爭,導致了歐佩克實行了石油禁運,從而引發了這場石油危機。
可是,如此重要的資源被禁運,在整個西方世界都不反對采用極端措施保證能源安全時,美國的為什麼會那麼曖昧——認為石油禁運是產油國的權力,至於西方在中東石油公司需要遵守所在國家法律和政令!
其實美國之所以會那麼曖昧,就是因為這一切壓根兒就是他想要的,或者說這一切就是他們在幕後操作的,就是為了全球性的石油共識,然後,才有了後來的石油美元霸權。
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有了社會性的普遍共識之後,石油美元的基礎也就有了,而我們……”
指著從眼前駛過的鋰電池汽車,李毅安說道:
“而它所動搖的就是這種社會共識——石油並不是唯一的能源,或者說,汽油不是交通工具唯一的選擇,在汽油之外還有更廉價的選擇,有了它,石油不再是人人日常工作生活的必須品,不會直接影響千百萬人的出行,石油會退化到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而不是影響國計民生的關鍵資源,它再也不是一一個可以掌握全世界經濟的東西。”
提到掌握全球經濟的時候,李毅安想到了石油危機之後的中東,油價高了,中東產油國也大賺了一筆,從此蓋房修路奔小康,開啟了油價由我不由天的時代。心情好,多挖一點,油價下降。心情不好,少挖一點,油價上漲。
有石油真的可以為所欲為!
“所以,我們在石油危機中,給人們一個選擇,這個選擇,就是鋰電池汽車。”
與美國不同的是,歐洲國家吃了這次危機的苦後,開始意識到不能再過度依賴石油,新能源才是未來的出路。
隻不過,新能源直到21世紀一零年代才顯現曙光,。
而策劃這一切的美國,雖然建立了石油霸權,但是也沒有高興多久,因為很快,又有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然後還有第三次……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動搖這個基石,而我們呢?也可以達到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在國際能源體係中,起到關鍵作用,因為我們掌握著全世界大多數鋰礦,而且還有擁有鋰電池的專利技術,而科技,就是我們掌握這一切的籌碼!”
說完這番話後,李毅安說道:
“有石油不一定可以為所欲為,但是有技術真的可以為所欲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