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行者!
“在座諸位,大多比我年長,故而不需我來教訓什麼。自己做出的選擇,才不致生出後悔,我隻有一言須得交代明白我並非來求大家幫忙的,義學的孩童,亦不必大家來同情。我隻一個機會,非了自己,非為了孩童,隻是為了在座諸位!
至於能否成全你們自己,那是你們自己的事,與我無乾。
但醜化要說在前頭,申請報名儘管去,我卻不敢保證都會得到錄取。所關教育大計,寧缺毋濫,若非品德篤厚,才學過人,我們一律拒之門外!”
————引自《張斯在燕京大學演講》
“當日與政府商談,他們曾經提及,可下一條規定,強製調畢業學生,前去支教。我們予以拒絕,這雖是一個辦法,可迅速解決眼下困難,卻實在是華夏人的恥辱!
逢此眾誌成城的時節,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卻不見年輕的學子主動站出來!得受高等教育多年,這便是你們學得的東西?你們的勇氣,你們的擔當,都跑哪去了!若隻能教出這樣沒出息的人才,我們寧願毀棄校舍,絕口不提興辦義學之事!”
————引自《代表團在水木大學》
“進校門之前,有無數的人勸我,讓我不要再徒費功夫,轟轟烈烈的時代過去了,讓大學生做些熱血正義的事,比登天還難。
他們說的是對的,你們懦弱的如同臭蟲。
當我站在這兒的時候,許多人見過看過去,紛紛低下頭,不敢接觸!能告訴我,是什麼讓你們心虛麼?是什麼讓你們慚愧麼?是什麼讓你們麵紅耳赤麼?若有人敢站出來,義正言辭地告訴我,我立即率人離開,絕不多言一句!”
————引自《在東南大學行跡》
“我們想看到有活力,有責任的學子……”
“社會上的評價,總結起來隻有兩個詞,說來與諸位聽聽假冒偽劣,暮氣沉沉……這非我編造虛構,諸位也該想一想,為何得到這樣的評價……”
“我有一個夢想……”
“……”
張斯等人,一直未停下腳步,根據媒體人的信息與安排的場次,從北到南橫掃了一遍。這一兩個月,若非在車上,便是在學校的禮堂中。高校陷入了一篇狂潮,被他們鼓動的難以遏製。
許多學生都在翹首企盼,等待他們一行人到自己的學校。
學校方麵,也比較支持,甚至主動與他們接觸。因為在媒體的大力宣傳下,視頻媒體與平麵媒體,通力合作,影響巨大,民眾時刻關注,緊緊跟隨著他們的腳步。而代表團的口號,就是“我們隻到最有實力的學校,尋找最精英的學子”,他們也一直是這麼做的。
這麼一來,他們的行程軌跡,將華夏最出色的大學串了起來。在民眾看來,若是張斯沒來哪所大學,證明它還不屬於一流。所以各地學校,也很關注,希望代表團也能來自己這兒“橫掃”一下。
風潮鼓動,天下震驚。
所過之處,人頭聳動,圍觀探看者無數。為了不影響他們的清靜構思,媒體特請了保安,一路護衛,除了自己人的拍攝采訪,其他人一律不得靠近。張斯諸人並不理會這些,心思全放在了演講上,其它都交由合作的媒體人處理。
為了擴大影響,媒體也會在適當的時間,安排他們與民眾見麵。
就如他們抵達金陵時,民眾歡呼,聽聞幾位老師廢寢忘食,身體十分孱弱,於是湧現了許多熱心的大嫂,精心熬製了雞湯,提地提來給他們補充身體。張斯原不打算接見的,媒體人員卻勸說,這樣可以鼓舞民氣。
於是,老師們喝上了雞湯,大嫂們也滿足了心願。
這類事情雖屬細節,但放在電視上,為萬千民眾看見,影響可就不同了。如此一來,頓時拉近了代表團與民眾的距離,使得民眾對他們的行為,也產生了認同感,紛紛支持學生支教。那股無形的壓力,在學生心頭發生莫大的影響。
一群文化界的長衫先生們,成為社會的焦點,比任何明星都要走紅。而他們的所作所為,堂堂正正,天下為公,又不是什麼歌手明星,或是網絡紅人可比的了。媒體在此事上的表現,也難得地被人讚頌,獲得極好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