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執行一線工人全部參與知識學習,學習成果直接跟技術等級掛鉤,打造出一批全新的技術工人。
而且是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工人,為即將上馬的軍工項目,打造一批合格的人才。”
聽著老楊的反擊,陳冀生喝了口儼茶,跟李懷德對了個眼神,這老小子的警惕性不錯,聽出了問題。
但深度不夠,沒有發現問題在哪,老楊的正統回擊,劍走偏鋒可不好破。
再看老楊,叼著自己的大前門,吹著杯子裡的熱茶,用繚繞的煙氣,遮擋著不怎麼顯眼的攻擊。
“學習知識也不能一視同仁,有時候一碗水端平,也就失了公平、公正。”
先點了李懷德一下,老楊的全線學習,看著是高大上的,但難度卻成倍數的增加了。
工人的等級有三六九等之分,人也有癡傻呆愚之彆,有些人真是不適合學新東西。
而這些人裡麵或許有就有一大爺這樣的八級工,二大爺那樣的七級工,在這些人麵前以知識論等級。
那可就要鬨笑話了,天大的笑話,甚至於太拖拉的項目,都會被當成小孩子的玩鬨。
“陳乾事說的不錯,你總不能讓那些要退休的技工,再撅著屁股跟小年輕一樣出力,這不公正也不公平。
他們還是以技術指導為主,青工是這次學習的主力,中年熟練工也要參與其中,老技工們不妨放寬一些。”
有了綱領,李懷德也是聞弦歌而知雅意,一通分類,雖說不怎麼細致,但也算是有力的回擊了。
這也讓老楊的一口煙憋在了肺裡,醞釀了好久才細細的吐了出來。
對麵的小子太厲害,稍微試了幾手的老楊決定放棄了,本就不能招惹,最後的手段試了,他也就死了心。
“老李說的不錯,不僅參與的工人要劃分年齡段,知識也要分段。
這次學習,對於青工而言是機會,對年輕人而言也是機會。
從分廠到勤雜以及臨時工,隻要年齡合適,一律發給學習資料,以考試結果選擇青工。
考試要正規,要有專門的場地,現場出題,考試結果留檔,考試作弊直接辭退!
以師帶徒的傳統不要繼續了,以考試成績,分配各自的帶班師傅,青工的技術不熟練,直接考核師傅。
依照工人的等級,讓廠內的技術員、工程師劃分各級應該掌握的知識,作為基礎的學習資料。
這個資料不要固定,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進行更改,每一段的資料,廠內、一機部都要做備案。”
提高工人的積極性,這時候可是不好觸碰的尷尬領域,做好了有可能是壓榨工人。
做不好,很可能會把廠子弄成一盤散沙,許多事兒不用老楊出招,陳冀生就會主動做細。
問題主要還在老楊身上,陳冀生不發話,李懷德隻是默默的記錄。
這場交鋒,也讓李懷德又一次重新認識了陳冀生,這位就沒有拿不起來的東西。
沒看在技術領域上,原本是軋鋼廠大拿的老楊,都被說的啞口無言了。
這可不是罵街、互懟,用氣勢壓人,這是正經的技術交流,但凡對技術掌握的不熟練,話都不敢說。
兩人間的技術交流,雖說沒有細致的技術,但細致準確的抓大麵更難,沒有全麵的知識玩不了。
在這一點上,對於陳冀生,李懷德是服服帖帖的,看老楊的樣子,現在也該服服帖帖了。
“陳乾事說的細致妥帖,我看可行,直接安排就好。”
老楊雖說沒有了爭勝之心,但不自然的還是流露出一些東西,這是手段耍熟了,有點言出法隨的境界。
“安排?你怎麼安排?知識是咱們廠的,這個可以馬上安排。
學習計劃軋鋼廠沒廠內文件啊?這麼大的動作你不上報啊?這樣涉及後續秘密項目的大動作你不等上麵的命令嗎?”
正路來敵正兵破,公事還需要公辦,老楊想玩暗戳戳的一套,這可不行。
陰奉陽違、朝秦暮楚,誰能真正控製他?這事兒是大事兒,而且會涉及到以後。
無論是他陳冀生,還是之後的李主任李懷德,都不該參與這樣的事情。
這事兒隻能以公論上報,等一機部下發文件,這套體係適用的範圍很廣,一定會下文的。
有了這個,製度變革就成了按規矩辦事,以後即便有人詬病,也是細節上的小問題。
“是我疏忽了,我跟老李對一下,今天就打報告。”
有了老楊拍板,今天的事情算是告一段落,跟李懷德對了一下眼神,給了他一個提醒,這時候了,後續該怎麼做,給他個提醒,老李自然會明白無誤的領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