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之崢嶸歲月!
李懷德跟老楊碰頭,這個陳冀生不參與,他還有事兒要吩咐,讓老楊一塊去辦。
看看時間已經快十一點了,有自己壓著,兩人的辦事效率很快,因為涉及秘密項目,也不用通過廠會。
這也是在變相的提高工作效率,不然就這個提議,一周之內能送一機部,都是高效的。
老楊執筆,李懷德補充細節,一份簡單的報告書,以文件的形式很快就完成了。
將李懷德遞來的上報文件大體看了一下,再看一下報送單位,沒什麼大問題,陳冀生就點了頭。
他要做的就是提綱攜目,至於補充細節,一機部有的是能人,自然會補充的嚴謹詳細。
他們缺的隻是準確的大方向,不是做事的方法,在做事方法上,那邊可都是精英級的人物,陳冀生自歎不如。
“老李,打個電話,讓把飯送過來,我要三個饅頭。”
也差不多到飯口了,為了給兩人增加緊迫感,陳冀生讓老李聯係食堂送飯。
“老楊,人是根本,但好的設備也是必不可缺的,咱們在設備上有什麼需求?”
老李打電話,不影響他跟老楊談事兒,港城那邊的設備,還是要有個眉目的。
弄回來的設備用不上,也就是廢鐵一堆,港城那邊的設備有個缺陷,那就是沒有原廠人員的指導。
麵對新設備,彆說用了,安裝就是個很大的問題,廠裡的設備,可不是家具,可以隨便安放。
“什麼設備都缺,越精密越好。”
老楊的回答,有些似是而非,機床設備是嚴謹的東西,這麼回答也是無奈之舉。
對於工業生產設備,如今各廠除了內部計劃分配,外來的就是雜亂無章。
有什麼就用什麼,不行,就得自己去改造,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種機床、設備的精密度。
現在一些精密的機件根本沒法成批量的加工,許多都是靠高等級的車工、鉗工,以車床配合手工來做。
“這個是傳承有序的,可不能胡沁,一國的設備,一國的傳承。
同樣的機床,不同國家的產品,很多時候是不兼容、不匹配的,你什麼都要,怎麼用?”
機床跟工業體係是配套的,一國的工業體係,或許會受他國影響,但總有自己的特色。
機床也是一樣,這不是打仗,萬國的槍械隻要有子彈就能打死人。
一個車間,幾十種機床再涉及幾個國家,那活兒就全成半手工活兒了。
批量製造,隨時會受到機床設備的影響,精密度就很難把控。
同一個車間出幾十種不同精密度的同類工件,不是高等級的鉗工,組裝都是個問題。
許多車工、鉗工的高招兒、絕招兒,就是因此而來,這可不是工匠精神,隻是無奈之舉的變通。
“我也想要全套的德式、蘇式、美式,可找遍全國,除了東北,哪有這樣的工廠?
最好的廠子,也就東北那幾家,再找全套的可就沒了,建一個大廠,需要調撥的各種機械可就多了。”
老楊說的也是實情,陳冀生稍微組織了一下,當然不能直接說是英式或法式的機床。
萬一上麵派人接洽,自己的位置放在哪裡?他們去接洽,萬一出了問題,處理不好斷了線,誰來負責?
到時候殺他們全家、誅九族都於事無補,輕飄飄一句認錯,不可能用來接線,也不可能用來溝通渠道。
“這個我來想辦法,你去送計劃的時候,跟一機部溝通一下,儘快弄出一批圖冊來。
我這邊有了圖冊,就能做到有的放矢,這事兒作為秘密項目來談,不要涉及太廣。
咱們廠的,讓工程師們做一下,這個就雙管齊下吧,無非知識分類也涉及了機床。”
陳冀生正說著,老範敲門進來了,瞧著侃侃而談的陳冀生,再看倆都在做記錄的廠長。
眼珠子瞪的都突出了一截,老範沒敢瞎打招呼,默默放下一兜饅頭,幾個飯盒,就要退出辦公室。
“老範你等下,把錢票算了再走。”
打開幾個飯盒挑了一下,陳冀生找了一盒辣炒小白菜,按著老範的報價付了錢票,然後就看向老楊、老李。
“怎麼著?不打算付錢啊?”
請客?陳冀生沒這打算,有他在,就沒有工作餐一說,公私分明,老李跟老範之前給他敲過警鐘。
老李是個常宴請的,兜裡有錢有票,老楊就有些尷尬了,翻了兜、翻了抽屜,錢有票不夠。
想著老楊帶著傻柱給大領導做飯的影像,陳冀生不由的嗤之以鼻,這還是個吃慣了的。
“之前我讓老範給老李帶話,各自抬一下屁股看看下麵有沒有屎,你老楊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