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傻眼的顧寰。
這才去了慈寧宮,找到李太後,朱翊鈞一臉委屈。
“母親,我今日被迫下了旨意,罰了外祖父。”
聽兒子解釋了國公侯爺們的逼迫,李太後心裡不豫,但是也無話可說。
終歸還是氣不平。
沒兩日,聖母的懿旨就下了。
會極門,顧寰跪在地上,太監當著文武百官的麵,訓斥顧寰,生生讓顧寰跪了兩個時辰。
顧寰一肚子委屈無法說,回府後生悶氣。
朱翊鈞知道顧寰幾日沒上朝,也沒有罰他的俸祿,這事的確自己不地道,先讓他順順氣。
因為這件事,朱翊鈞也更高看顧寰一言。
能願意為自己的屬下扛事,管中規豹,可見顧寰還是把心思用在了京營上的。
像馬芳就是最先來的。
但是他扛不住,朱翊鈞所以沒有見他。
最好的人選是英國公,爵位最高,資曆最深,但是他沒來。
內閣。
隨著考成法的施行,竟然帶了意外之喜。
今年戶部財政收入增加了,各地稅賦比往年都有上漲。
呂調陽麵漏難色,張四維一言不發。
因為考成法以及私學之事,六科給事中以及都察院,四十七名言官逾期不改。
“全部廢黜吧。”
“張公?”
張四維震驚了,不可置信。
兩年了,不願改的都是冥頑不靈者,正是因為這些人的存在,致考成法一直沒有執行下去。
張居正讓人送司禮監,被呂調陽攔住。
他不是為這些官員求情,而是擔憂張居正。
“和卿,吾意已定。”
呂調陽見張居正不改變主意,敬佩的感歎一聲。
“吾不及張公矣。”
他為官一生,雖然持正不偏,從不脅肩諂媚,自問做事清廉,秉持公正。
但是卻也不敢違逆時務,今年跟隨張居正改革,身心俱疲,多次產生急流勇退的念頭。
“公質行多長厚,餘獨心服其在政府,斷斷乎有古大臣之風,何必妄自菲薄。”
張居正也感歎一聲,拉住呂調陽的手。
他知道呂調陽有致仕的想法,但是他真的缺少幫手,如今還離不開呂調陽。
呂調陽點點頭,明白張居正的心意。
司禮監呈上內閣的奏疏,朱翊鈞看了。
好大的手筆。
後麵還有一長串提拔官員的名單,全是張居正的門生故吏,或者投靠新政的官員。
“提南京工部尚書張瀚,遷禮部尚書。”
“提戶部主事謝鵬舉,遷都察院都禦史。”
……
合計罷黜四十七人,升遷三十五人。
兩年來,張居正陸續提拔官員三十七人,加上這次大手筆提拔三十五人,那真是滿堂門生故吏了。
張居正為了避嫌,辭去了吏部尚書一職。
朱翊鈞感歎一聲。
辭去了吏部尚書又有什麼用了,以後朝堂就是張居正的一言堂了。
想做官的人,都要投靠張居正。
考成法啊。
朱翊鈞搖了搖頭,這些個言官,太傲慢了。
批複了可。
命人招來梁大忠,看到這份名單,梁大忠點點頭,把這份名單收攏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