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_中國通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4(1 / 2)

中國通史!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85—486頁。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卷第78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74頁。

這是恩格斯在一o年八月五日致康·施米特的信裡說的話。

列寧說“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3。斯大林指出“社會思想、理論和政治設施在社會物質生活的展即社會存在的展所提出的已經成熟的任務的基礎上一經產生便反過來影響社會存在影響社會物質生活為徹底解決社會物質生活的已經成熟的任務為社會物質生活能進一步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段話具體闡明了意識創造客觀世界的學說這種創造不是隨心所欲的而是必須在已經成熟的社會任務的基礎上進行1。

斯大林說必須證明思想的偉大意義。“思想不是從天上掉下來而是生活本身所產生的可是它一旦產生出來就會獲得巨大的意義它把人們聯合起來組織起來並且在產生它的社會生活上打下自己的烙印——思想在曆史運動中有巨大的意義。”2斯大林指出“有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想和理論。有舊的思想和理論它們是衰頹的為社會上衰頹的勢力服務的。他們的作用就是阻礙社會展阻礙社會前進。也有新的先進的思想和理論它們是為社會上先進的勢力服務的。它們的作用就是促進社會展促進社會前進而且它們愈是確切地反映社會物質生活展的需要它們的意義就愈大。”3斯大林的這些論述已經為無數的曆史事實所證明。它是探索社會變革時期哲學思想的階級性的一盞明燈。

在社會變革時期思潮的激蕩特彆強烈。在新舊絕續之際方生未死之間舊的、衰頹的要掙紮不肯退出曆史舞台;新的、先進的要上升要登上曆史舞台。這樣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就很激烈很尖銳。即使新的取得了勝利也還有摧陷廓清的任務敷陳新義的任務不是很簡單的。斯大林說“上層建築是由基礎產生的。但這決不是說上層建築隻是反映基礎它是消極的、中立的對自己基礎的命運、對階級的命運、對製度的性質是漠不關心的。相反地上層建築一出現就成為極大的積極力量積極促進自己基礎的形成和鞏固采取一切辦法幫助新製度去根除去消滅舊基礎和舊階級。”“基礎創立上層建築就是要上層建築為它服務要上層建築積極幫助它形成和鞏固要上層建築消滅已經過時的舊基礎及其舊上層建築而積極鬥爭。”1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寫成於一九五o年總結了十月革命時期以及蘇聯建國時期前後長達半個世紀的政治鬥爭和理論鬥爭的經驗對上層建築思想意識的反作用問題作了極精辟、極深刻的論述是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的。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理論是無產階級解放自己、解放全人類的武器。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哲學把無產階級當做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地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做自己的精神武器”又指出“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隻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2當無產階3《列寧全集》第三十八卷第228頁。

1《斯大林選集》卷下第438—439頁。

2《斯大林全集》第一卷第1o6頁。

3《斯大林選集》卷下第438頁。

1《斯大林選集》卷下第5o2頁。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第15頁及9頁。

級掌握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這個革命的理論就是掌握了戰鬥的武器就能夠確定方向認清前途對工作充滿信心相信我們的事業必定勝利從而進行實際的革命鬥爭使革命事業一步步地取得勝利。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堅強的社會主義政黨。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可能有被壓迫階級即曆史上最革命的階級的世界上最偉大的解放運動。革命理論並不是誰臆想出來的東西它是從世界各國的革命經驗和革命思想的總和中產生出來的。

馬克思的全部理論就是運用最徹底、最完整、最周密、內容最豐富的展論去考察現代資本主義。自然他也要運用這個理論去考察資本主義即將崩潰的問題去考察的未來展問題。無產階級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不隻是掌握了偉大的認識工具而是運用它來揮偉大的組織作用、動員作用和政治作用戰勝敵人建立自己的統治並進行通向的偉大建設。

馬克思主義哲學誕生以來已經將近一個半世紀。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領導人民群眾進行革命鬥爭經過了極其艱辛的曆程取得了輝煌的勝利。迄今為止已有十多億人口擺脫了被奴役、被剝削的處境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勝利前進。但是距離事業的全部勝利路途還遙遠還要付出艱巨的勞動和巨大的犧牲才能一步一步地接近那無產階級以及全人類所向往的光輝的。

社會意識形態的各種表現形式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為宗教為哲學(包括政治法律觀點和道德)為文學為藝術。

馬克思主義認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宗教裡的苦難既是現實的苦難的表現又是對這種現實的苦難的抗議。宗教是被壓迫生靈的歎息。

恐懼創造神。現代宗教的根源就是對資本盲目勢力的恐懼。這種勢力確實是盲目的因為人民群眾不能預見到它。因為它使無產者和小業主在生活中隨時隨地都可能遭到“突如其來的”、“出人意料的”、“偶然生的”破產和毀滅使他們變成乞丐變成窮光蛋變成娼妓甚至活活餓死。資本主義社會造成的壓抑、災難、殘酷的折磨是現代宗教的社會根源。馬克思指出“隻有當實際日常生活的關係在人們麵前表現為人與人之間和人與自然之間極明白而合理的關係的時候現實世界的宗教反映才會消失。”1宗教決不會自行消亡。宗教的消亡需要唯物主義無神論的長期戰鬥。

中世紀隻知道一種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中世紀把意識形態中其他一切形式——哲學、政治、法學都合並到神學中使它們成為神學中的科目。因此當時任何社會運動和政治運動都不得不采取神學的形式。對於完全受宗教影響的群眾的感情來說要掀起巨大的風暴就必須讓群眾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出現。漢末的黃巾起義、北宋的方臘起義、元朝的紅巾軍起義、清朝的白蓮教起義都是披上宗教外衣的。德國的農民戰爭也是如此。

哲學這門學問在曆史展的進程中不斷變化。舊哲學被稱為科學的科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三卷第96—97頁。

學它包羅著關於世界的知識並以自己代替一切科學。各種具體科學的展和馬克思主義的產生結束了舊哲學的時代。

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以前的舊哲學不同它不是站在其他科學之上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關於物質第一性和意識第二性的學說是關於自然界、人類社會、思維的最一般的展規律的學說是科學認識和革命改造的武器。政治、法律觀點和道德學說也是哲學的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對存在的關係問題。對這個問題的答複不同哲學陣營就分成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彆。凡是主張存在是第一性、思維是第二性的為唯物主義哲學。與此相反的則為唯心主義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包括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有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曆史唯物主義社會主義才由空想變成了科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在跟唯心主義哲學鬥爭中展起來的。列寧指出“唯物主義本身包含有所謂黨性要求在對事變做任何估計時都必須直率而公開地站到一定社會集團的立場上。”1在階級社會裡階級的哲學是不可能有的。宣傳哲學的“無黨性”和“全人類性”隻能是欺騙。

文學和藝術也是社會意識形態的表現形式。文學包括詩歌、、散文、劇本。藝術包括音樂、書畫、雕塑、戲劇、電影。文學和藝術一般是訴諸感情的形象思維的形式。

文學和藝術具有傾向性。馬克思說“請回憶一下織工的那支歌吧?這是一個勇敢的戰鬥的呼聲無產階級在這支歌中一下子就毫不含糊地、尖銳地、直截了當地、威風凜凜地厲聲宣布它反對私有製社會。”2恩格斯指出“我決不反對傾向詩本身。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和喜劇之父阿裡斯托芬都是有強烈傾向的詩人但丁和塞萬提斯也不遜色;而席勒的《陰謀與愛情》的主要價值就在於它是德國第一部有政治傾向的戲劇。現代的那些寫出優秀的俄國人和挪威人全是有傾向的作家。”1在中國詩經裡的《伐檀》、《碩鼠》有強烈的傾向性。曆代著名的文學家屈原、賈誼、杜甫、白居易、蘇軾、王安石、6遊、辛棄疾、關漢卿、施耐庵、王實甫、吳承恩、曹雪芹都是有政治傾向性的作家。文學和藝術的生命和價值全在它具有為人民的政治傾向性。

為人民的文學和藝術就是站在人民一邊與人民同患難、共呼吸為人民的利益服務。這樣的文學和藝術就是優秀的文學和藝術它大量地記錄在文學史和藝術史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的傳統。

在今日文學和藝術就要為人民群眾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宣傳進步思想宣傳思想鼓舞、讚美人們為社會主義、而奮鬥的高尚誌趣和情操。但是也要注意做到象恩格斯所說的那樣“傾向應當從場麵和情節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不應當特彆把它指點出來”不要把“曆史的未來的解決辦法硬塞給讀者。”

中國的文學和藝術是在不斷吸取民間文學和藝術的營養中展、長大的。詩、詞、都是如此。戲劇更是來自民間。中國的文學和藝術熔鑄著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精魂這是不容忽視的。

1《列寧全集》第一卷第379頁。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483頁。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54頁。

中國的文學和藝術不斷地接受外來文學和藝術的影響。例如佛教藝術和講唱文學就是如此。近代、現代文學和藝術的外來影響更為顯著。

第二節中國哲學、社會政治學說的曆史展上古哲學思想和社會政治學說上古哲學思想指奴隸社會的哲學思想。中國奴隸社會的哲學思想從殷代後期起經曆了殷及西周、春秋、戰國三個階段。殷周之際是古代思想的起源時期;西周則學在官府;周室東遷前後官學崩潰這是古代哲學思想的第一階段。周王東遷以後的思想以至春秋鄒魯縉紳先生的《詩》《書》傳授之學是古代哲學思想的第二階段。孔墨顯學戰國百家並鳴之學周秦之際的思想是古代哲學思想的第三階段。對古代哲學思想的這三個階段《莊子·天下篇》曾有所論述。

商代後期以乾支相配成的六十甲子明確無誤地刻在甲骨上。以六旬為循環的紀日法是中國曆法的基礎。曆法反映關於人類對天體運行和時間的較精確的計算它起源甚早。殷代先公上甲微就以十乾的日命名以後■、■、■都沿襲這種稱謂方式。他們是成湯以前的先公。生活在夏朝的商之先公以十乾命名則乾支紀日的曆法當起源甚早。曆法與天體運動的神話相伴隨紀實觀念又與禋祀祖先相聯結從中形成了禮。殷代後期禮器的大量出土表明當時確實存在著《論語》所提到的殷禮。禮器的多端以及紋飾的精致既說明青銅冶鑄技術的進步也說明殷禮已相當繁縟。

殷虛文字是單字象形。單字證明其無複雜語言;象形反映其對周圍事物觀察的樸素。這種文字指示出感性的攝取與勞動的接觸是特彆重要的。卜辭所涉及的社會生活的廣泛、複雜表明殷人以人事訴諸鬼神的宗教意識的濃厚。羅振玉、董作賓、郭沫若對此都作過仔細的歸類和分析。王國維根據卜辭而作出的商史研究具有開創性的價值。

西周學在官府。西周王室掌握文化的官職是祝宗卜史。祝代表祭者向神致辭必須掌握關於神的曆史知識。宗管理宗廟祭禮必須掌握關於氏族宗法的曆史知識。卜掌管觀兆的宗教事件必須掌握關於占卜吉凶禍福的知識。史掌管文書觀察天象必須有關於自然現象及政治曆史的知識。所謂“學在官府”的學就是這班文化官吏所專有的知識歸根結底都與宗教有關。在主要的諸侯國如宋和魯以及後來的楚也有這種掌握文化的官吏。

周人的宗教思想是天命論至上神是上帝亦稱皇天有福可懷有威可畏。人受生於天曰命。受天之命以統治天下曰天子。人民疆土乃天子之所有受自天亦受自先王。故須敬畏天威尊法先王以祖先神與上帝相配合。

周人的道德思想以德與孝為中心德以對王孝以對祖。西周的金文及詩書多涉及孝與德的道德思想。如雲“監悊厥德”(《克鼎》)“秉文之德”(《周頌》)“聿修厥德”(《大雅·文王之什》)“克明德慎刑”(《書·康誥》)“乃單文祖德”(《書·洛誥》)如雲“顯孝於申(神)”(《克鼎》)“祖孝先王”(《宗周鐘》)“綏予孝子”(《周頌·雝》)“永言孝思”(《大雅·下武》)“用孝養厥父母”(《書·酒誥》)“惟爾令德孝恭”(《書·君陳》)可見“有孝有德”(《大雅》)是西周的道德綱領。

西周的政治思想通過頌與誥以宣揚。頌是後王歌頌先王的樂詩。由下而上的崇拜叫做“頌”。周頌用於禋祀先王多講武功與農事稱頌先王在政治經濟上的成功。誥謂教訓統治階級自上而下的諭戒叫做“誥”。《書》之諸誥如《大誥》、《洛誥》、《召誥》金文如《盂鼎》大抵指陳明天命、敬德、治民、營國的道理訓戒子孫與多士、多方要服膺周先王的統治表率。頌與誥是用來對下屬進行崇拜與服從教育的文字隻有官府才能掌握所以說“學在官府”。

西周末年王室逐漸微弱社會矛盾加劇平王乃被迫東遷。當時有大量詩歌暴露現實黑暗詛咒上天與祖宗責備上層貴族這是對統治思想的背叛具有進步性、人民性。這些詩歌被收集在《詩經》中是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

春秋時期王室衰微政權下移王官失守學術由官府下移竹帛乃下庶人西周學術“皆原於一不離於宗”向春秋“道術將為天下裂”轉化(語見《莊子·天下篇》)。於是就出現了孔子開創私學聚徒講學的新局麵。

西周的學術到了春秋時期還保留了它的舊形式。殘存的官府文化官吏還抱著西周的學術傳統苟延殘喘。然而這僅如秋風中的殘葉即將飄散。《莊子·天下篇》說西周學術到了春秋之世“其明而在度數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於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但是畢竟王官失守了他們所有、所能明的隻是僅存軀殼的形式了。春秋時期的詩書禮樂隻是單純的儀式而沒有內容。西周文化成為死規矩。鄒魯之士、縉紳先生的學術就是專門背誦古訓的儒者的職業。《說文》“儒為術士之稱”。術士猶藝士嫻習禮樂射禦書數六藝。習禮樂所以為相;習射禦所以為將;習書數所以為宰。此為當時貴族之學亦懦所以進身於貴族之學。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就是傳習詩書的儒者他們的時代早於孔子。

春秋時期的唯物主義思想散見於《左傳》。如雲“五行”或亦曰“五材”如雲“六氣”都是指宇宙間的基本物質。又論及民與神的關係指出應先成民事而後致力於神。或指出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神依人而行。或指出天道遠人道邇。這些都表明人們相信人力而不甚相信神力;依靠切近的人道而不依靠遙遠的天道閃耀著唯物主義思想的光芒。

春秋末世戰國初年孔子墨子開創了私學從此開始了諸子百家並鳴的局麵。

孔子生長在文化典籍豐富的魯國接受了鄒魯縉紳先生的詩書傳授之學。那時候王官失守學術下移孔子處身這種文化變革的時代先開了私學。私學是相對於官學而言的。惟官學失守乃有私學。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多人形成很有勢力的學派。孔子的學術以“仁”和“禮”為中心仁就是承認人的地位禮就是講究典章製度和行為規範。言仁是革新的。講禮是保守的。所以孔子的學術反映了新舊交替的矛盾。孔子周遊列國當時的諸侯不能用他。他晚年退而著書編定六經。據說《春秋》是經過他筆削的《春秋》筆法成為後代史學家的準繩。孔子編定的經書經過漢朝提倡成為學術的正統對後世影響很大。孔子的教育學說很有價值有些原則如因材施教、循序漸進今天還在遵循。孔子死後弟子散處四方或者為諸侯師或者友教士大夫影響十分巨大。

墨子稍後於孔子當戰國初期。他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後乃背棄而著《非儒》。其書多及生產勞動多言百工、商賈、賓萌、役夫反映其為身份微賤的生產者。墨子的主要主張為兼愛、非攻、節葬、非樂上同、尚賢天誌、明鬼;反對奴隸主貴族依靠骨肉之親無功富貴。書中《備城門》以下是兵書詳言戰爭防禦方術可見墨家非攻而不反戰。墨家也是徒屬弟子充滿天下的學派其後學有墨辯有墨俠。終戰國之世墨家學派傳播甚廣其巨子且遠至西方的秦國。墨家學派直到漢初才衰落下去。所以孔墨二家韓非子稱為“顯學”。孫詒讓謂墨學之昌幾埒洙泗。獷秦隱儒墨學亦微。至西漢儒複興而墨竟絕。這裡所說墨學的曆史興衰符合實際。

孔子開創私學墨家踵興。從此而後道、法、名、陰陽各家並興。與儒、墨合稱六家各以其學術相詰辯形成戰國百家並鳴的局麵。奴隸社會崩潰階段的學術繁榮在學術思想史上放一異彩。

漢初司馬談以黃老學派立場論六家要旨。其言雖有所見要不免偏頗。大抵自孔子而後戰國大儒言仁義崇禮樂前有孟子後有荀子。孟子道性善議井田衍子思的思想緒餘流於主觀唯心主義。荀子言性惡重視後天的學習論天行重視人事的修治;博綜各家非十二子赫然成為戰國末年唯物主義思想的巨擘。

道家稱老莊。老子其人《史記》不能論定其時代。而《道德經》則顯係孔墨而後戰國時期的思想非議仁義批判禮製要回複到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淳樸之治。其所提出的“道”是天地萬物之母但是恍惚不可捉摸不可名狀沒有物質基礎。《道德經》反映著一個以“道”為核心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體係。莊子是沒落奴隸主貴族“處昏上亂相之間”生活貧困衣履破敝不得不貸粟於監河侯。他既不能隨時代而前進又不能把握當前的現實隻能逃離人世處身於材與不材之間在矛盾中求得內心的寧謐。所以他齊死生、得喪、小大、多少、貴賤、是非乘道德而浮遊泯然無累。莊子提出了越時間、空間的“道”“道”是不可認識的。這個“道”“神鬼神帝生天生地”是宇宙的根本。從“道”出莊子要求“無以人滅天無以故滅命”不要以人為改變天然。無用是最好的用越無用就越合於天道。處世的方法是“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這是在命運麵前聽憑擺布的敗北主義。莊子的思想是主觀唯心主義對後世影響很大。

名辯思想包括名家與墨辯。名家惠施、公孫龍都逞詭辯。惠施合同異如說“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這種詭辯抹殺事物的質的差彆把相異的事物視為同一。公孫龍離堅白謂“白馬非馬”謂“堅白石”離。“視不得見其所堅而得其所白者無堅也。拊不得其所白而得其所堅者無白也。”白馬論的邏輯特征在於把普遍的概念(馬)與個彆的事物(白馬)抽象而絕對地分離開來把本質(馬)與屬性(白)抽象而絕對地分離開來。這是他所以陷於謬誤、成為詭辯的原因。堅白論則認為色(白)性(堅)質(石)互不相關人物感覺(視覺與觸覺)各各分離互不聯係。現象不可知感性認識不可靠把詭辯推向極端。

墨家後學墨辯有文字六篇《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講墨學的認識論、邏輯思想、科學思想在《墨子》書中自成一組。文字體例殆如《爾雅》文辭簡約訛奪過多至為難讀。今舉其批駁名家公孫龍詭辯的論題如次。“白馬馬也。乘白馬乘馬也。驪馬馬也。乘驪馬乘馬也。”(小取)。“於石一也。堅白二也而在石。”(《經說下》)。一則批駁白馬非馬一則批駁堅白石離。由此可知墨辯的成書時代乃有晚於公孫龍者。

法家稱管、商、申、韓。《管子》駁雜非一家之言。《商子》大體出於商鞅的言論亦有後人依托。《申子》或近於道家。《韓非子》則集法家大成兼言法、術、勢三者。其《解老》、《喻老》表明法家思想與《道德經》的關係。韓非時代及於秦王嬴政已是秦統一的前夜其思想為君主政治鼓吹。

陰陽家鄒衍、鄒奭著作無傳。《管子》書中或有其緒論當俟考定。《呂氏春秋·應同篇》保存其五德終始之論。《史記》所載大九州之說為陰陽家思想的一端然而非其思想之最重要者。

這裡要提出來的是戰國時期諸子書中關於思想統一要求的屢見。《管子》書中已見統一思想的端倪。《商君書》要求“燔詩書而明法令”禁絕遊學。《荀子·非十二子》要務息十二子之說除天下之害把百家爭鳴看成擾亂天下的邪說、奸言。《韓非子》則禁二心私學。所有這些成為秦統一天下以後“燔詩書百家語”以及“偶語《詩》《書》者棄市”政策的張本。

中古時代正宗哲學的神學化從秦漢開始中國社會進入中古時期即封建社會時期。中國的中古時期曆時二千年至一八四o年鴉片戰爭才進入近代。

中古時期的正宗哲學是以儒家哲學為代表的。但是各個展不同的階段具有十分不同的特點。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各以其不同的性格與風貌標誌著正宗哲學的曆史演化。但是正宗哲學的神學化性質是始終存在的。

中古正宗哲學從董仲舒開始正宗哲學的神學化也從董仲舒開始。漢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六藝之科”的書籍成為經典。漢初的子學餘緒由式微而歸於斬絕經學的統治開始。西漢占統治地位的是今文經學。董仲舒的《公羊春秋》以其非常異議可怪之論獨成為今文經學的大宗。他的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是正宗哲學神學化的標本。陰陽災異之說天人感應之論人副天數之言土龍祈雨之術何莫而非神學。正是這個董仲舒被稱為西漢大儒上承先秦儒家端緒其思想學說成為中古哲學的正宗。

西漢今文經學《詩》、《書》、《禮》、《易》、《春秋》各立博士。弟子傳習嚴守師說。而一經有數家之傳是以互異。東漢白虎觀會議旨在統一經說泯今文經學內部的紛歧。班固以古文學家而奉敕撰《白虎通德論》綜合今文諸儒經說注釋名詞術語以神學為指歸遂勒成一代今文經學的神學詞典。漢代正宗哲學的神學化至此乃臻體係嚴密理論周至。這是經學史上的大事。爾後古文經學興盛服、賈、馬、鄭多以古文經學為儒林大師。而鄭玄尤以綜羅今古學見稱風尚為之一變。於是古文經學不能不說是哲學的正宗但是它有異於今文經學者在於不言災異不為讖記所以其唯物主義思想透過實事求是的學風而顯露。這是值得注意的。

魏晉玄學以《易》與《老》、《莊》為三玄。以孔子與老子為“將無同”以“名教”為出於“自然”其消融儒言於道家的特點非常明顯。何晏注《論語》王弼注《易》與《老子》未嘗不揭仁義之言加諸道德之上。葛洪外儒術而內神仙要亦時代風會使然則玄學作為正字哲學的神學性質固甚分明。

魏晉玄學的統治時間並不止於魏晉。可以說整個三國兩晉南北朝都是玄學統治。在玄學統治期間經學仍在展特彆在北方經學未嘗中絕。江左也有經學戰亂頻繁人民流散書籍不易保存好象經學銷歇似的實際情況並不如此。

隋唐是佛學各宗派創立、展的時期。天台宗、華嚴宗、法相宗、禪宗四大宗派之中尤以華嚴宗與禪宗影響為大。它們無疑地具有正宗哲學的性質而不是傳統所說的“異端”。隋唐經學應數《五經正義》它綜合了南北朝經學著作但更多的是北朝經學的箋注成果。在經學統治下培養出許多“學究”。

宋明七百年間(包括清初)是理學統治時期。理學以儒家思想麵貌出現骨子裡滲透了佛教與道教思想。北宋理學以周敦頤為開山。《太極圖·易說》、《易通》是理學家不刊的經典而《太極圖》則傳自華山道士陳摶其道教的淵源很明顯。二程、張載、邵雍是北宋理學大家。程頤、張載、邵雍都深於易學邵雍獨以象數著。明道《識仁》、伊川《易傳》、子厚《西銘》都是理學的經典。司馬光雖見許於朱熹列於六先生與上述五子並而後世不以其為理學家。

南宋理學朱6為兩大派。朱熹傳程頤理學之緒更衍周、張、邵學統故稱理學集大成者。朱學受華嚴宗影響也受道教影響。《四書》經二程表章朱熹集注取代了經書的地位。朱熹門庭盛極一時。6九淵開創心學學派近於禪。其後學為楊簡、袁燮、舒璘、沈煥稱甬上四先生而未能張大其師說。張栻湖湘之學呂祖謙婺學與朱學鼎峙但影響遠不如朱學。慶元學禁解除以後真德秀、魏了翁為南宋朱學殿軍對樹立朱學的統治地位有所貢獻。

元朝統一南北有利於理學向全國傳播。其時朱學稱盛也有和會朱6的學者。

明初朱學統治編纂《五經大全》、《四書大全》、《性理大全》都取朱學著作。明中期而後王陽明心學崛起挾其功業地位王學傳播幾遍寰中。束書不觀遊談無根為世詬病。明末清初乃有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理學。顏元、李塨以實學批判理學。黃宗羲的《宋元學案》、《明儒學案》對宋明理學作了總結。清初統治者提倡理學禦纂《性理精義》重用理學大臣但理學頹波不返終為乾嘉漢學所代。

理學自以為傳孔孟道統明斥二氏但陰受二氏影響。七百年的正宗哲學講義理心性陰陽動靜牛毛繭絲辨析毫芒在思維展史上自有較高的地位但它的神學本質始終存在。

近代西方學說的東來和舊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的傳播十九世紀中期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先進的知識分子向西方尋求真理並把它介紹給中國人民。於是西方的自然科學和社會政治學說大量翻譯過來。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所反映的哲學思想因而也得到傳播。

在這些先進的知識分子之中時代比較早的是李善蘭。李善蘭譯述了歐幾裡德(euc1id約前33o—前275)《幾何原本》後九卷與明末徐光啟譯的前六卷湊成全書完整地介紹了演繹推理的思維方法。他又譯了羅密士(e1iasloois181o—1899)的《代微積拾》、侯色勒的《談天》、胡威立(hee11)的《重學》和牛頓(isaa1642—1727)的《數理》。他對通過數學形式而表現的辯證法思想作了闡。他說西國萊布尼茲(ttfriedi1he1leibnitz1646—1716)、牛頓二氏創立微分積分二術“實千古未有之奇秘”。“積分逐層分之為無數微分含無數微分乃為積分。”關於無限性的辯證思維於是獲得了明確的表述。李善蘭關於天文學和力學方麵的譯述其所涵哲理衝破了中古神學的迷信。他說“為學之要必儘祛其習聞之虛說而勤求其新得之實事萬事萬物以格致真理解之。”這句話充滿了不為成說所囿而勇於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這種思想是唯物主義的。

譯述西方自然科學與社會政治學說的巨子是嚴複(1853—1921)。嚴複所譯的書有赫胥黎(thoashenryhux1ey1825—1895)的《天演論》、亞丹·斯密(adasith)的《原富》、約翰·穆勒(jasi111773—1836)的《群己權界論》和《名學》、斯賓塞(herbertsencer182o—19o3)的《群學肄言》、甄克斯的《社會通詮》、孟德斯鳩的《法意》、耶芳斯的《名學淺說》等內容涉及生物學、邏輯、經濟學、社會學、法律學許多部門。其中《天演論》一書的影響特彆巨大。魯迅自述其在南京求學時《天演論》的情況謂幾至廢寢忘食的程度可見此書當時對讀者產生的魅力在文化學術方麵影響之深廣。嚴複譯此書每篇之後附識自己的議論字數與原文相等或且過之。這種譯述非僅字比句次求無失墜而乃為一種學說的創造。嚴複文字雅潔力追周秦諸子此尤足以滿足學術界好古者的偏嗜而杜鄙薄新學者的讒口。

天演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學說乃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精髓。嚴複踵斯賓塞、赫胥黎之後以自然法則應用於人類社會其理論是謬誤的但在當時帝國主義競相瓜分中國我國處於危亡之際這個學說對思想界起了振聾聵的作用。這是應該予以充分肯定的。

嚴複在譯述邏輯的時候介紹了歸納法和演繹法。他說歸納法的要點是“察其曲而知其全”“執其微以會其通”即積累大量的局部的材料而抽出其中普遍的規律。演繹法的要點是“據公理以斷眾事”“設定數以逆未然”即根據普遍規律以推斷特殊事例根據既定法則以預測未來的展。這種科學的方法論是他所譯的穆勒《名學》和那芳斯《名學淺說》兩部名著所論證的。介紹這兩種方法對我國人掌握形式邏輯以研究事物有很大幫助。嚴複譯述西方近代的社會政治學說重在介紹天賦人權的思想自由平等的思想。這些思想被當時的頑固派視為洪水猛獸但是深得青年知識分子的歡迎。這對當時學術界起了蔑視君權、崇張民權的十分有益的啟蒙作用。比嚴複略早早期的改良主義者馮桂芬、王韜、薛福成、陳熾、馬建忠、鄭觀應等都介紹了或讚揚了西方的社會政治學說主張啟民智開議院興商務廢科舉辦學堂譯西書。但是他們的影響遠不如嚴複的深遠。

甲午之戰以後康有為、梁啟等倡變法圖強於是有戊戌變法運動。

康梁的變法理論來源於西學所舉以為中國變法楷模的是俄國的大彼得與日本的明治維新。庚子義和團運動為八國聯軍所鎮壓清朝政府投降帝國主義國家締結了可恥的辛醜和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在這方針指引下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者忠實的奴仆。變法雲雲已不足取信於國人。於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派孫中山、章炳麟的學說成為國人政治理論指導的圭臬。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固取資於西方資產階級政治學說“民治、民有、民享”而益之以民族主義與近代經濟學說。特彆以排滿、興中相號召富於鼓動力量。在中國民主革命的準備時期以鮮明的中國民主革命派立場同改良派尖銳鬥爭成為中國民主革命派的旗幟。在辛亥革命前後中國民主革命派多次領導武裝起義終於推翻數千年的帝製建立共和國。從此民主共和國觀念深入人心。這是它的豐功偉績。此後孫中山又反對袁世凱竊國、張勳複辟、軍閥混戰進行了不倦的鬥爭。十月革命以後中國建立。孫中山在中國幫助下改組國民黨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這是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對中國革命有巨大影響。五四運動前他在反對改良派和封建複辟勢力的鬥爭中宣傳進化論宣傳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知行觀宣傳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雖然在局部問題上陷入唯心主義而革命的、進步的傾向是非常鮮明的。五四運動以後他提出了民生史觀他的哲學體係又轉向二元論或唯心主義。同誌指出“象很多站在正麵指導時代潮流的偉大曆史人物大都有他們的缺點一樣孫先生也有他的缺點方麵。這是要從曆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1章炳麟深於國故並治佛學與西學以其如椽巨筆為政論宣傳民主革命撻伐保皇派的逆潮流的反動謬論宜乎所向披靡令人神往。他斥責光緒帝為“載湉小醜”說“豈有立憲而可上書奏請者”各國立憲都經“血戰”然後可以得“自由議政之權”。他歌頌革命說“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舊■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黃之猛劑而實補瀉兼備之良藥。”章炳麟認為隻有武裝鬥爭推翻清朝中國才能實現民主政治。(《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章炳麟宣傳均配土地。他說“不親耕者”不得擁有土地反對封建剝削“露田無得傭人”(《定版籍》)。“均配土地使耕者不為佃奴”才能實現民主(《五無論》)。章炳麟批判孔教從曆史事實出認為孔子隻是一個曆史學家和教育家。駁斥康有為的《建立孔教論》。章炳麟鼓吹無神論認為既沒有“天”又沒有“帝”和“鬼神”否定天命論。但是他提出要建立“無神教”說佛教就是無神的宗教這是他的思想的不徹底處。章炳麟晚年脫離革命思想漸入保守。魯迅評論他說太炎先生“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誌終不屈撓”。晚年“卻退居於寧靜的學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彆人所幫造的牆和時代隔絕了”。“身衣學術的華袞粹然成為儒宗”了。21《紀念孫中山先生》。

2《魯迅全集》第六卷第547頁。

當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孫中山、章太炎鼓倡革命黃興、鄒容、陳天華等表文章或演說與之相後先形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理論的洪流取得了思想界、學術界的領導地位。而他們的思想理論實質上取資於西方資產階級的社會政治學說這一點是十分明白的。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重大意義五四時期的民主與科學思潮是一次廣泛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鮮明地揭櫫民主與科學的旗幟批判與它不相容的舊思想、舊道德與舊文化提倡新思想、新道德與新文化。五四時期新思潮的特點就是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對以孔學為代表的封建思想文化展開了全麵的猛烈的批判。在這場運動中其代表人物是陳獨秀、李大釗、魯迅、吳虞等他們的思想言論的主要陣地是《新青年》雜誌。

五四運動不僅反對封建思想文化還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開辟了道路。

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大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熱烈地歡迎俄國代表歡迎馬克思列寧主義。一九一八年李大釗在《新青年》表了著名論文《庶民的勝利》指出十月革命是二十世紀世界革命的先聲“是使天下驚秋的一片桐葉”。一九一九年五月李大釗主編《新青年》時出版了《馬克思研究》專號介紹馬克思的生平和學說掀起了學習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運動。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的中譯本開始出版。一部分知識分子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具有初步世界觀李大釗、、周恩來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俄羅斯研究會、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相繼出現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刊日益增多許多地方還創辦了工人夜校建立工會。許多地方相繼成立小組。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相結合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思想條件和組織條件逐漸具備。一九二一年中國成立了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重大的事件。中國人民在中國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偉大鬥爭終於在一九四九年推翻了三大敵人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一九二一年中國的成立則為這場革命指明了航向。曆史證明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中國的領導中國革命就不可能取得偉大的勝利。

第三節中國哲學、社會政治學說的特色唯物主義的優良傳統中國哲學有唯物主義的優良傳統。從先秦時期起唯物主義思想家代不乏人。戰國末年偉大的唯物主義者荀況在宇宙論、認識論方麵堅持了唯物主義路線。比荀況略早則有後期墨家的唯物主義思想和自然科學、數學思想。東漢時期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批判了讖緯神學及世俗的虛妄。南北朝時期有範縝的《神滅論》批判唯心主義的神不滅論;有何承天從天文學、數學引出的唯物主義思想。唐朝的柳宗元、劉禹錫寫了闡唯物主義思想的《天論》、《天說》等光輝論文。北宋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有王安石、張載。王安石的《洪範傳》、《老子解》、《詩義》、《熙寧字說》等著作宣傳了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張載則宣傳了氣一元論的唯物主義。南宋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有陳亮和葉適。明朝的偉大唯物主義思想家有王廷相他對唯心主義理學進行了尖銳的批判。明末請初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有王夫之和顏元王夫之的學術成就達到了舊唯物主義的高峰。清朝前期的唯物主義思想家當數戴震他以疏證《孟子》字義的形式宣傳了唯物主義。近代的思想家則往往通過介紹西學而宣傳唯物主義。

中國唯物主義的優良傳統表現在它確認世界的物質性確認存在的客觀性確認規律的可知性。從先秦到近代唯物主義思想家對這些命題作了可貴的探索與論證從而大大地豐富了人類思維史的寶庫。無論古代、中世紀、近代與同時代的歐洲哲學相比都毫無遜色在古代和中世紀則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是我國人民值得引以自豪的。

中國的哲學唯物主義往往與政治上的進步傾向相聯係。先秦荀子非十二子的思想綜合從思想意識領域的統一反映了建立統一國家的政治傾向。範縝的《神滅論》反映了世俗地主對中世紀宗教濫費的譴責。柳宗元、劉禹錫則直接參加了永貞革新而遭到貶斥。王安石推行新法因而在理論上建立以三經義為中心的新學。王夫之參加抗清鬥爭遂有“六經責我開生麵”的理論創造。

隨著生產的展與自然科學的前進哲學唯物主義也有相應的展這種情況體現了哲學唯物主義與自然科學的聯盟。這是因為唯物主義往往是生產鬥爭與自然科學的哲學總結。先秦生產與自然科學的展孕育了後期墨家及荀子的唯物主義思想。兩漢生產與自然科學的展產生了王充與張衡的唯物主義思想。唐朝天文學的進步產生了柳宗元、劉禹錫關於天的唯物主義思想。宋朝自然科學的進步產生了王安石與沈括的唯物主義思想。明朝生產事業的展產生了宋應星《談天》、《論氣》等唯物主義思想。這種情況在曆史上顯示得比較清楚。

中國的唯物主義是在與唯心主義的鬥爭中展的。墨辯的唯物主義在同公孫龍的離堅白唯心主義詭辯論鬥爭中益顯其光輝。荀子的《天論》是在同不可知論的鬥爭中展的;範縝的《神滅論》是在同蕭子良、蕭衍等七十多人的辯論中論定的;王安石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在同守舊派的鬥爭中展的;陳亮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在同朱熹展開王霸義利之辯中前進的;王廷相的唯物主義思想是在批判理學的鬥爭中展的;顏元的唯物主義思想也是在批判理學的鬥爭中展的;戴震的唯物主義思想同樣是在批判理學的鬥爭中展的。近代、現代的唯物主義思想則是在批判唯心主義的鬥爭中前進的。唯物主義在與唯心主義的鬥爭中顯出了理論戰鬥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唯物主義思想本身所具有的。唯物主義思想在同唯心主義鬥爭中益加深化逐步展。唯物主義思想的展往往與辯證法的展互相聯係。

社會政治思想的革新進取精神中國的社會政治思想具有革新進取精神。從孔子開始就十分注意社會政治問題。“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雖是針對季孫而的議論亦未始不是他在春秋之世的政治理想。《禮運》出於後儒之手而托之於孔子對大同與小康的具體論述當也可看作儒家設計的政治方案。孟子的仁政說談及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的農村圖案此或尚保留有古先農村公社的遺影。孔孟的關於社會政治的論述是很豐富的其中有若乾有價值的思想如孔子“苛政猛於虎”的說法孟子率獸食人的譬喻都是對奴隸社會暴政的抨擊具有光輝的民主性。孟子的“民為貴、君為輕、社稷次之”的政治排列說明三者在國家政治天平上的分量並不能以之比附近代民權論但是這種排列也是很有意義的。

墨子的社會政治思想是一種“役夫之道”。兼愛、非攻、非命、非樂反對王公大人以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這種思想是奴隸社會的造反理論必然為奴隸主貴族所不取。但是他的徒屬子弟充滿天下可見信從者之眾。墨子弟子為實行其理想能夠赴湯蹈火死不旋踵則其信從的堅決尤其可貴。墨子的一些宗教理論如《天誌》、《明鬼》應視為糟粕。

道家的社會政治思想是主張奴隸社會向原始社會的逆轉。小國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來是對原始社會的向往。與鳥獸同居與鹿豕並則是要退回到草昧未開的洪荒之世。

法家闡述君主理論既反對奴隸製國家重臣專斷削弱君主集權又禁二心私學要求學術思想定於一尊。這實已導秦代政治的先路。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殿軍。他的《禮論》、《王製》諸篇為封建社會的政教風俗製造理論又為封建國家的政治製度進行了設計。

西漢初年賈誼、晁錯的政論東漢末年仲長統的《昌言》、王符的《潛夫論》都有針砭社會的實際意義。

三國兩晉時期鮑敬言的無君論陶淵明的《桃花源記》表達了反對封建羈絆尋求自由樂土的美好願望。

明清之際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唐甄的《潛書》對封建社會的君主政治進行猛烈抨擊。《潛書》的議論尤其尖銳。

近代的社會政治思想往往帶有西學的色彩。康有為的《大同書》以西方空想社會主義比附公羊三世之說結合《禮運》大同思想為未來社會設計藍圖。太平天國的《天朝田畝製度》時間比《大同書》為早而也具有空想社會主義的性質。

中國的思想家、哲學家以經學箋注的形式闡述自己的思想理論。這就是說中國的哲學往往以經籍為源泉。所以中國的哲學思想往往與經籍內容密切聯係。這種情況應該注意。

中國的哲人留下了豐富的社會政治思想其中貫注了珍貴的革新進取精神。人們拍打去其間凝聚著的灰塵就會露出燦然的金光。對舊製度、舊思想的批評、抨擊對新事物、新世界的向往、尋求這是中國古代哲人的精魂。要從腐朽看出神奇要“舍其舊而新是謀”。這需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要排除主觀臆斷又需要剝膚見骨的辯證觀點擺脫形而上學的束縛。中國社會政治思想內容十分豐富寶山在望唯不辭辛苦地探檢者能夠不至空手而歸。

人性論及道德學說的豐富遺產古代哲人重視人性論及道德學說的探討。先秦思想家孔子就談到“性相近習相遠唯上智與下愚不移”。孟子道性善。告子言性無善惡決之東則東流決之西則西流。荀子則主性惡“其善者偽也”用後天的教化來“化性起偽”。漢代揚雄言性善惡混。唐韓愈言性三品。宋周敦頤言性有剛、柔、善、惡、中。張載則論天地之性與氣質之性為程頤、朱熹所承襲並進一步揮。論性而及情則又有性善情惡之說又涉及人欲問題議論十分深廣。幾千年的人性論基本上尊崇孟子性善之說。

與人性論相聯係則有極其豐富的道德學說。儒家重視仁與德提倡孝弟忠恕、《中庸》論知、仁、勇揮孔子的思想。《大學》則論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歸本於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孟子言五倫論四端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荀子則隆禮親師重視後天修養。漢人明三綱、六紀之說明道正誼而不計功利表揚孝弟力田注重風教。魏晉則以為名教出於自然放誕任情但也不是不重禮教。隋唐時期或崇空宗或主清虛二氏之說與儒學並存。宋明而下主天理明本心致良知道德學說與心性之說相互滲透而皆言滅人欲。明末則有“育欲”之說頗與“寡欲”、“滅欲”之說不同。宋明儒者言“誠”言“幾”言“慎獨”言“已”“未”言“中和”皆根據古訓而益新意道德問題的討論與道德規範的踐履更為深細。但是末流則為虛偽為明識之士所嗬斥。

與人性論、道德學說相聯係則有人生觀的論述。中國的思想家、哲學家關心人生問題。因此人生哲學十分豐富。莊子以大量文字討論人生觀問題欲和光同塵自處於材與不材之間。老子則以卑弱自牧慈儉不敢為天下先。墨子則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楊氏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韓非子為了“利民萌便眾庶”不避乎“滅亡之害”。這些是先秦哲人對後世有重大影響的人生哲學。孔孟的人生哲學是入世的從理論思維的高度加以闡卻很不夠。例如孔子“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孟子“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的勇敢擔當大任的態度是高尚的。屈原“雖九死而猶未悔”舍身精神多麼堅決。荀子“鍥而不舍”、“駑馬十駕”的堅韌態度樹立了不倦地學習的良好楷模。這種對人生持積極態度的論述是十分寶貴的。中世紀有《列子·楊朱篇》的思想以為人生的目的在乎聲色美厚。佛教東來以後佛教思想支配了一部分人的人生觀。而道教的求長生的思想亦為地主階級中特權者所喜愛。然而真正的勇士誠如魯迅所說敢於麵對慘澹的人生曆史上與黑暗勢力搏擊視死如歸的英雄人物是大量的。執持《春秋》之義在其他民族的淩侮下挺身而出捐軀以報宗國的宋明之季更是後先相望。他們彪炳史冊流芳百世。這應是中世紀的最寶貴的精魂為後人所繼承。範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廣博心懷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胸襟氣度宏偉闊大令人欽仰。

人生哲學與人性論相聯係又與道德學說相聯係這是中國古代人性論與道德學說的特點。


最新小说: 開局當替身:她被瘋批兄弟盯上了 奪舍廢柴郡主後,天命仙途我掀桌 聲聲小手一揮,整個皇宮萌翻了! 嬌嬌私逃,瘋批權臣急紅眼 神遊諸天虛海 從模擬海虎開始橫推諸天 太子爺囂張狂妄,卻對她俯首稱臣 怪物入侵:從灰鋁天賦砍到世界之巔 和豪門哥哥在戀綜爆紅了 從每日一卦開始打造長生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