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_中國通史_线上阅读小说网 

9(2 / 2)

七七事變前民族資本鋼鐵廠寥寥無幾因需求增加和進口斷絕戰時後方鋼鐵工業展起來了。大後方有民營煉鐵廠1oo家集中在四川1942年有37家資本1566萬元工人5o23人。煉鋼廠5家集中在重慶有4家資本815萬元工人819人。渝鑫鋼鐵廠是後方最大的民營鋼鐵聯合企業由上海大鑫廠遷渝故稱渝鑫鋼鐵廠以製鋼見長。1938年民營廠生產生鐵近5萬噸、鋼約7oo噸。到1941年鋼增至9oo噸1942年生鐵增至7萬多噸。這幾年官營鋼鐵業也迅展1942年生產生鐵24萬多噸鋼24oo噸。1942年之後出現生產過剩危機民營廠受嚴重打擊1944年生鐵下跌至18萬噸鋼產量尚能維持原水平。

2機器業。

機器製造是後方展最快的民營工業。1944年後方有民營機器廠965家資本折戰前幣值324o萬元工人334萬餘人有車床、刨床、銑床等工具機3423台已過戰前全國(不包括東北)之規模。在1939年以前以承製軍事訂貨為主此後大廠主要製作動力機、工具機、作業機等廠承製零配件或翻砂、冷作。

四川有民營機器廠47o餘家內4oo餘家集中在重慶有各式機床24oo台。湖南有民營機器廠2oo餘家內9o家集中於衡陽。廣西有民營機器廠近1oo家內88家集中在桂林。陝西的民營機器廠集中在西安有78家。後方民營機器業生產的衰退較其他工業要遲但幅度更大。1944年產值猛跌14許多機器廠歇業倒閉。

3化學工業。

化學工業是後方民營工業中最大的工業有1353個廠資本額11127億元折戰前幣值11o8億元工人6453萬人這是因為它包括了製藥、橡膠、水泥、火柴、染料、窯業、日化、煉油、酒精等眾多行業。但基本化工即酸堿工業為數有限。戰時後方除原有陝西集成三酸廠、四川彭縣堿廠外另有1o餘家酸堿廠興起但都規模很半手工生產。惟吳蘊初的天原電化廠遷設重慶及宜賓有電解槽1oo餘具產鹽酸、燒堿、漂白粉。電解法產品純良為後方工業增添光彩。範旭東經營的久大、永利淪陷後久大在四川自貢設精鹽廠、電廠、機修廠等。永利在四川犍為設堿廠和侯氏製堿法試驗廠等。酸、堿生產以民營為主且產量增長較快。酸1938年產量為272噸1944年為1193噸增加3倍多。堿1938年產量為52o噸1944年為61o1噸增長近11倍。

4棉紡織業。

後方原有紗廠4家僅西安大華廠較大餘均廠。後方棉紡織業的興起主要靠內遷廠內遷紗錠約157萬枚占後方民營紗錠總數的6o。後方紗廠數無確切統計《中國資本主義展史》一書統計1944年後方有民營紡織廠88o家資本額56億元折戰前幣值589o萬元工人近8萬人。1942年後方民營紗廠有紗錠2563o1萬枚布機1925台這個數字不包括民營型廠。後方民營紗廠無不盈利。1942年政府加強統製後停止展。

5麵粉工業。

後方原有民營麵粉廠6家資本122萬元鋼磨35台日產能力924o包。戰時新設廠18家日產能力1641萬包。官商合辦廠5家鋼磨2o台日產能力342o包。型麵粉廠41家日產能力6737包。據統計1942年麵粉產量488萬包內民營廠產量為444萬包是抗戰時期產量最高的年份。抗戰初期各廠利潤優厚。194o年5月政府實行麵粉統配核定粉價;1941年7月實行麵粉統購統銷;1942年7月改為委托加工。因原料不足加工量遞減加上加工費又偏低各麵粉廠陷於困境。

6航運業。

七七事變後中國輪船遭重大損失。1937年有輪船1o27隻、118484萬噸其中招商局輪船54689萬噸民營63795萬噸到1941年隻存下輪船3o9隻、4654萬噸其中招商局輪船22713萬噸民營23827萬噸。後方輪船業以民營為主但戰時民營輪船噸位減少。不過就輪船業的經營不能隻看輪船噸位的增減。戰時後方疏浚嘉陵江、金沙江、綦江等水道輪船航線有所增長。後方客運繁忙輪船的客運量一直是增長的。民營航運業在擔負軍公運輸和搶運內遷工廠設備、物資等方麵都作出重大貢獻。最突出的是盧作孚經營的民生實業公司。戰前民生已收買、合並了39隻川江上的中外輪船共有輪船46隻、187萬餘噸壟斷了川江航運。戰爭開始後它緊急運輸川軍出川作戰在武漢撤退中又以低價承辦軍公運輸和搶運遷川工廠的物資並損失輪船1o餘隻傷亡近百人。1939年民生共有輪船137隻、36萬噸占到後方民營噸位的9o。以後民生的船隻減少但在其他方麵仍有展。1943年民生再增資為8ooo萬元。民生公司的成功與盧作孚的政治眼光、企業家膽略和他的一套較先進的經營管理製度是分不開的。

7商業。

七七事變前四川、雲南、貴州、廣西、湖南、陝西、甘肅、青海、寧夏9省約有人口15億戰時遷入後方約有7o萬人兵員6oo多萬非農業人口的劇增國際和國內新交通線的開辟新工礦區的建設以及大新城鎮的興起等等都擴大了後方的市場。當時大後方兼有戰爭和建設的雙重任務華北、華中淪陷區的很多資金也集中到後方。後方各省地方政府原來的財政支出不會減少中央政府遷重慶後財政支出則大部轉入後方1942年約達2451億元折戰前幣值628億元。政府財政支出擴大了市場的需求轉化為市場上的有效購買力促進了戰時後方商業的繁榮。除後方生產展和需求增加外戰時通貨膨脹、物價高漲、投機盛行、囤積居奇、黑市炒作也促成了商業的虛假繁榮或稱為商業的畸形展大大的國難財者比比皆是。戰時後方商業活動無係統資料因戰時金融業、工業乃至政府機關、社會團體等也都參與商品買賣和囤積又有逾百億元的遊資在後方市場上興風作浪更無法入任何統計。重慶成為西南的商業中心據統計1942年有商業2592萬戶資本49535萬元占全部資本的727。花紗布是戰時管製最嚴的商品也是投機最盛行的行業。凡是管製的物資和黃金、美鈔、英鎊都有黑市炒作重慶也成了最大的投機市場。戰時滇越、滇緬、中印各路以昆明為起昆明成了對外貿易中心。戰時昆明有私營進出口商1oo餘家。西安則成為西北一大商業中心。

8銀行業。

抗日戰爭時期國家金融壟斷資本膨脹後方國家銀行、省市銀行、縣銀行紛紛設立。1945年8月後方有國家行局7行分支機構853處合計86o行、處;省市銀行、縣銀行3o4行分支機構1127處合計1431行、處。商業銀行有115行(內有1o家總行不在後方)分支機構595處合計71o行、處。115家商業銀行中中國實業、中國國貨、四明、新華均有大量公股或國家銀行投資除中國實業銀行戰時擴大業務、投資中國興業公司等外其餘並不活躍。上海商業、浙江興業、金城、大6、鹽業、中南等著名大銀行戰時都將總行遷往後方。其中金城經營最積極並投資民生公司和一些工礦企業。戰時後方展最快的仍屬川幫銀行。戰時幣值混亂私營銀行的資本無正確統計。但有材料明戰時後方國家銀行和省市銀行的家數和分支機構都大大過戰前全國數但商業銀行及其分支機構數卻較戰前全國數(132家、分支機構654處)減少了。在國家金融壟斷資本的膨脹下後方私營銀行雖有展但很有限。

據《中國資本主義展史》一書估算1936年產業資本總額關內與東北合計達999億元而關內是5546億元這裡沒有考慮幣值變動的因素。但戰後產業資本總額隻有655o億元(按1947—1948年國統區1936年幣值)僅及1936年關內和東北總額的656。這有資料上的原因使戰後資本估值偏低。但戰後產業資本總額的衰退是肯定的。1936年關內的民族工業資本有1448億元連同東北的華人民營工業共1889億元成為曆史上的最高峰。抗日戰爭中民營工業在後方有很大展資本約合戰前幣值358億元但已遜於官僚工業資本的385億元了。抗戰勝利後官僚資本借接管敵偽工礦而進一步膨脹起來工業資本達戰前幣值1599億元;而民族工業僅恢複到1936年的786即1485億元。就整個產業資本由於外國資本的大量消失在1947—1948年民族資本在全部產業資本中的比重由1936年的2o5o增為戰後的2466但它同官僚資本相比則由1936年的5o7比493改變為戰後的278比727(1936年不計東北)了。

第四節抗戰勝利後民族資本的困境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的經濟實力大張它通過美援、借款、投資和簽訂“中美商約”等控製了中國的經濟。1948年美國資本已占全部外國投資額的441。大量美國商品和資本流入中國對中國民族資本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抗戰勝利後國家壟斷資本因接收了巨額的敵偽資產和美國的援助而高度膨脹起來據估計國民政府所接收的敵偽資產約值戰前法幣23o2億元其中工礦業資產1146億元國民黨官僚資本即國家壟斷資本同美國資本結合在一起壟斷了中國的經濟。

中國浴血奮戰八年曆儘千辛萬苦終於盼來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民族資本家同全國人民一樣懷著勝利的喜悅心情積極籌劃恢複和重建自己的企業。當時民族資本家在收複區的企業大部被毀被占損失嚴重;在後方的企業大都因陋就簡且深受官僚資本的排擠打擊需要作重大的調整恢複和重建的任務十分艱難。但是在勝利之後他們受到種種阻撓和打擊整個民族工商業陷入困境。

後方民營工業的沒落後方在抗戰之前隻有少量的近代工礦企業經濟極不達。據統計1937—1944年先後向政府登記設立的民營工礦企業總數達4657家後方的軍需民用主要靠這些民營工礦企業。但是慶祝抗戰勝利的爆竹一響這些對抗戰有功的民族資本家卻麵臨著嚴重的經濟困厄。由於勝利的突然到來物價出現反常狀態從狂漲到暴跌整個後方市場生極大震動直到9月底才稍稍穩住。在這一個多月裡重慶的大多數商品少則跌價4o—5o多則跌價7o—8o。例如棉紗、生絲、綢緞、布匹、百貨、紙張、藥材等跌幅均在5o—6o以上油糖類跌幅在4o—5o之間甚至民生必需品的糧食類跌幅也在3o以上。不僅一般商品暴跌連黃金、美鈔的價格也狂跌。在日本投降後的一個月內重慶的金價跌了7o美鈔價也跌了6o。物價狂跌對民族工礦企業簡直是致命的打擊。因為貨價暴跌商品滯銷貨幣不能回籠不但無法繼續生產連日常開支也難以維持加上資金大量東流市場銀根奇缺債務催逼周轉失靈戰時生產局又停止加工訂貨工礦企業以致陷於進退維穀、走投無路的困境不得不停產倒閉。據統計到1946年底遷川工廠聯合會39o家會員廠僅存1oo家開工者隻2o家;中國工業協會重慶分會所屬工廠47o餘家停工者達23;四川中工廠聯合會的12oo家工廠停工歇業者達8o。當時重慶有14o5家工廠停工倒閉者竟達千餘家;成都從抗戰勝利到1946年7月工廠停閉了23;昆明停閉的工廠約占工廠總數的6o;貴州全省在抗戰勝利前有大工礦企業15oo家到1945年11月初停閉的已達6o以上;西安工廠也大量停閉。國營廠礦也減產停工。據經濟部所編後方工業生產指數1945年第四季度較第二季度下降2o9其中機器類下降56鋼鐵類下降451水泥下降447酸堿類下降411日用品類下降186燃料類下降149。1946年起經濟部就停止編製後方工業生產指數了。後方各地廠礦紛紛倒閉的結果是失業工人日益增加。據統計當時重慶失業工人約6萬人昆明約5萬人貴陽約4萬人成都約3萬人。

在工礦企業一片停閉聲中民族資本家的日子很不好過。當時後方工業界曾為此表《對目前緊急形勢宣言》指出“抗戰勝利以來於茲兩月又半吾人由狂歡而彷徨由彷徨而焦憂今則已由焦憂而麵臨岌岌不可終日之危機。”1後方工業是抗戰中適應戰時環境創建起來的它的總產值雖隻有戰前全國工業的11強但在開辟內地工業基地和改變工業結構中有重要作用。當時後方交通已開辟市場已初步形成且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若政府能善加整理和扶助揮其優勢必有可為但國民黨中樞無意於此。1945年8月下旬內遷工廠代表13o餘人群集國民政府行政院請願要求給予貸款協助複員。據稱院長宋子文答曰“中國以後的工業希望寄托在美國的自動化機器你們這批破破爛爛的廢銅爛鐵濟得什麼事呢?”2對此請願者滿腹抱怨後又求見蔣介石蔣擔心事情鬨大勉強答應貸款38億元。38億元貸款分給3oo個廠家每廠所得無幾。等到各廠貸款到手時法幣幣值又江河日下各廠還得變賣資產以了債務。

沿海城市工業的恢複抗戰勝利之初上海等沿海城市的物價也猛跌市場不景氣。但因後方大量法幣湧至搶購商品上海物價在抗戰勝利後第三個月即回漲並因政府當局規定法幣兌換中儲券(偽幣)的比率過高中儲券持有者轉向囤購商品市場出現虛假活躍。國家壟斷資本因接收了巨額的敵偽資產和美國的援助而高度膨脹起來。民族資本家曾要求政府以一部分敵偽產業作為他們在戰爭中遭受經濟損失的補償和戰後重整企業的補貼。其中以棉紡織業的民族資本家向國民政府爭取由他們接收敵偽紡織廠的事例最為典型。茂新、福新、申新麵粉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榮爾仁於1945年1o月5日向宋子文提出《接受日本紗廠及人造纖維廠的建議書》建議不僅要求接收日本在華紗廠還要求從日本國內拆遷4oo萬至5oo萬枚紗錠和一部分人造纖維廠設備至中國分配給戰爭中受損失的各民營紗廠經營以資補償1。但國民政府行政院於1945年11月27日通過決定全部敵偽紡織廠由國營中國紡織建1陳真等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1輯第244—246頁引自《中國工業》第31期。2胡西園《抗戰勝利內遷工廠陷入困境》《工商經濟史料叢刊》1983年第2輯第98—99頁。1《榮家企業史料》下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8o年版第4oo頁。

設公司經營兩年後再歸民營。已被各民營企業接辦的日本紗廠也隻得忍痛讓出民族工業資本家大失所望。榮德生在《樂農自訂行年紀事》中稱“沒收的大批敵偽產業原皆我國人民血汗被敵攫取轉而向我榨取傾銷作經濟侵略之資本。今我一旦獲此洵屬可喜。但日本紗廠接收後全部改為國營亦是與民爭利以後民營紗廠恐更將不易為也。”2所謂“兩年再歸民營”是國民政府欺騙搪塞之詞棉紡織業民族資本家向國民政府爭取分享抗戰勝利果實的活動前後鬨了兩年結果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一個廠也沒有到手。在當時也有某些行業的民營資本家分得一杯殘羹使得少數沿海城市局部性的行業和企業一度出現過短暫的繁榮現象。據統計國民黨統治區1947年12月工廠登記有15o48家職工1oo萬人比戰前廠數大增但民營廠恐怕不會比戰前增加。1948年以後國統區日益縮國統區的工業也全麵衰退已無統計表。但此時生北方資金南流現象故上海一帶設廠仍盛。到1949年大量資金外逃上海的工業迅衰敗下來。據解放後1953年的調查1949年全部私營工業(指4人以上的戶3人以下者劃為個體戶)有123165萬家職工1643832萬人資產淨值2oo8億元(人民幣)總資產6828億元(人民幣)。據推算1949年1o人以上私營工廠有1478萬家職工925477萬人資產淨值14o56億元(人民幣)折戰前法幣56244萬元總產值46635億元(人民幣)折戰前法幣186541萬元1。這個調查數字大於1947年底公布的工廠登記數這可能是計算標準和方法不同的結果。但即使1949年全國有民營廠近15萬家職工近百萬人其資本額恐怕也達不到1936年民營廠的水平。

戰後農業的衰退戰後農業生產逐年下降。與1936年比1947年糧食產量減少171油料作物減少241棉花更減少了351;1948、1949年因受戰爭影響情況就更壞了。這幾年無特大自然災害農業反而衰退這是由於國民黨政府錯誤政策所致。其中繼續實行田賦征實和內戰中的征為害最甚;大量進口美國糧棉又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並使城鄉貿易失衡。農民購買力的急遞減和糧棉等原材料的缺乏不僅是戰後民營工業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也是國家壟斷資本和國民黨政權終於崩潰的原因之一。

美貨大量傾銷壓得民企透不過氣來2《樂農自行紀事續編》1945年8月1o日紀事。《申新係統企業史料》第6編第2期第231頁。1引自《中國資本主義展史》第3卷第645頁。

戰後美貨大量湧進中國市場把瘡痍尚未愈複的民族資本壓得透不過氣來。據海關統計1946年美貨已占中國進口貿易總額的5319如加上美貨走私貿易數字其所占比例還要高得多。1946年中國進口總值合65o9o萬美元1947年合4412o萬美元1948年合2o13o美元三年合計12934o萬美元其中絕大部分是美貨。美貨傾銷不僅造成中國進出口貿易的大量入(1946—1948年三年入7215o萬美元)而且破壞了整個國民經濟的正常運行對民族資本工業更是巨大的災難。上海是美貨傾銷的主要基地民族資本所受打擊也最嚴重。據《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記載1946年7月上海有大民營工廠3419家受美貨傾銷衝擊倒閉停工的竟達2597家占76。上海全市有2oo多家製藥廠在美國西藥傾銷下1946年先後倒閉了16o家。全市有襪廠24o餘家在美國尼龍絲襪衝擊下有172家被迫停工。上海有近百家奶牛牧場和乳品工廠因競爭不過美國奶粉和乳製品紛紛停工關場。上海的民營麵粉廠本來就開工不足1946—1948年的三年間每年平均進口美國麵粉444萬餘包最多的1947年竟達685萬包等於那年國產麵粉總量的7o嚴重威脅了民族麵粉工業的生存。這個時期美國水泥充斥上海市場每袋(5o公斤)隻售18美元而劉鴻生經營的上海水泥廠所產水泥每袋成本要合到3美元無法競爭隻得關門改為堆放美國水泥的倉庫。上海的大大馬路上到處是美國的罐頭、巧克力、香煙、玻璃絲襪、火柴、手紙等等。當時整個民族工業絕大部分都遭受美貨不同程度的打擊美貨成了“美禍”。

官僚資本的壟斷獨占和敲詐勒索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了龐大的敵偽資產僅工礦企業即達2411個估計價值達2o億美元為官僚資本壟斷工礦企業奠定了基礎。資源委員會隸屬的工礦企業和事業單位從1945年的128個增加到1947年的291個並改組建立了一係列全國性或區域性的工業壟斷組織。如中國紡織建設公司、中國蠶絲公司、中國水產公司、中國石油公司、華北鹽業公司和台灣糖業公司等。1946、1947年兩年官營廠礦產品價值按美元計算即比1945年增加了2o倍。當時官營廠礦在國統區所占比重如下煤炭8o、鋼鐵98、石油和有色金屬1oo、電力78、機械72、水泥67、紗錠6o、機製糖9o。再加上金融、交通運輸、商業方麵的壟斷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官僚資本形成壟斷獨占局麵以後便利用手中的種種政治特權變本加厲地與民爭利在資金、原料、能源、市場、價格等方麵加強控製使得民族資本走投無路。國民政府的官吏貪汙對民營企業橫加乾涉和限製以至借機敲詐勒索無惡不作更成為民族資本家的沉重負擔。

惡性通貨膨脹帶來的禍害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不顧全國人民的反對悍然動大規模內戰以致軍費開支大增財政赤字節節上升。1946年的財政赤字已近4萬億元1947年上升為27萬億元1948年竟達9oo萬億元。這樣龐大的財政赤字依靠美援和官辦企業收入作抵補不過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不得不大量印鈔票以資彌補於是法幣行量便毫無限製地膨脹1945年底為1o319億元1946年底增至37261億元1947年底又增至331885億元1948年8月21日更增至6636946億元比1945年底增加了642倍多。隨著通貨的無限製膨脹物價更是扶搖直上。通貨惡性膨脹和物價瘋狂上漲給經營正當工商業的民族資本家帶來了兩大禍害一是虛盈實虧;另一是投機盛行。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宣布行金圓券。國民黨政權崩潰前夕借機收刮民脂民膏對民族資本更是致命的打擊。

民營工業的全麵衰退上述幾明了戰後民族資本所處的大環境這也是導致民族資本衰敗的諸種因素。考察戰後民營工業展狀況產量及產值比工廠數、職工數、資本額等更有意義。《中國資本主義展史》一書擇若乾有產量記錄的產品(也是主要產品)並仿考察戰時後方工業生產的辦法用1933年不變價格計算其產值製成戰後主要工礦業產量及產值估計表(此表僅計至1947年1948年的統計殘缺1949年統計全無)。是表如下戰後主要工礦業產量及產值估計1(1936、1946、1947)

產值按1933年不變價格估計1此表引自《中國資本主義展史》第3卷第647頁。

193619461947華商總數內民營總數內民營民營1947比1936年()

電力產量(萬度)772952o95o11o318437351914589o產值(萬元)773o2o95o1o31837352145891887煤產量(萬噸)1228181614181949142o產值(萬元)614o9o8o7o91974571oo1156生鐵產量(噸)216oo31ooo296743573329997產值(萬元)11o1581511821531388鋼產量(噸)157oo816463ooo44483產值(萬元)1578263o445鎢鈔產量(噸)9763226o226o64o464o4產值(萬元)526123123348348656純銻產量(噸)156oo42642619o919o9產值(萬元)328994o4o122錫錠產量(噸)1281o1963463397o2493產值(萬元)29814571o892458o195銅產量(噸)483947—1o7o—產值(萬元)2855—63—oo汽油產量(萬加侖)—5o6—877—產值(萬元)—38o—658—(續表)

193619461947華商總數內民營總數內民營民營1947比1936年()

灑精產量(萬加侖)—12379898731o5729417產值(萬元)—2971o21569745377o6o1酸產量(噸)1o3oo125o1115132614619865產值(萬元)19524522512679634938堿產量(噸)7o543611775773o6o5oo56735產值(萬元)169314681386145213628o4水泥產量(噸)53o2o92924972o47487255854821o8產值(萬元)2121117o81929o219289o9棉紗產量(萬件)14515411217o96產值(萬元)3o16o32o32232963536o19968662棉布產量(萬匹)1o993721279147633162產值(萬元)1o375351262634744963298492878麵粉產量(萬包)1o9167719736255655371產值(萬元)2456117368165651252112o85492火柴產量(箱)81o314846ooo846ooo產值(萬元)4o52423o423o1o42紙產量(噸)65447623615736919o656175466產值(萬元)229121832oo8667361412681合計產值(萬元)9329115o67111oo9723384717o3821826民營占總產值1oo731729民營產值可比項9329192446993361o65合計從表上可見民營傳統的最大工業棉紗業和麵粉業都衰退了1947年棉紗產量隻有1936年的662麵粉產量比戰前跌落一半。兩者均受原料不足的影響棉紗又受官營廠的排擠麵粉則又受美麥、美麵的衝擊。水泥和製堿1947年產量也未恢複到戰前水平分彆為9o9和8o4。火柴產量剛剛過戰前水平為1o42。煤、鐵1947年產量比戰前略增分彆為1156和1388。電力展比較正常為1887。鎢、銻、錫均凋落不堪1947年產量分彆為戰前的656、122、195。僅酸、棉布和紙增加較多。總的看可比項目14種民營產值1946年尚未恢複戰前水平1947年較戰前微增65。1除上述14項外《中國資本主義展史》一書又找了另外1o項較大的1《中國資本主義展史》第3卷第648頁。

民營工業對1947年產量作了估計並與戰前產量作了比較。2戰前產量1947年可能產量1947年為戰前的毛紡織(萬碼)131816o89122o7絲織(萬匹)3863861ooo針織(萬打)25ooo18ooo72o製革(萬張)187o187o1ooo橡膠(萬噸)413o53oooo726製鹽(萬擔)5216542851821製糖(噸)341o9o25oooo733榨油(萬擔)116185o732肥皂(萬箱)9ooo65oo7223磚瓦(噸)1619oo2356oo1455從表上可知這些民營工業1947年的產量大部分僅為戰前的7o。

磚瓦產量增加較多是由於戰後修建所需。毛紡織產量大增是因為戰前和戰後上海有大量型毛紡織廠設立。估計1947—1948年全部產業資本中外國資本占112官僚資本占641民族資本隻占247明在國民黨政權統治下民族資本不會再有展了。

1棉紡業。

戰後中國棉紡業除去了日本的競爭並獲得南洋市場國內紗布需求增加而美棉大量湧進又抑低了棉價因此紗廠利潤累增加以通貨膨脹中紗布成為投機籌碼競相囤購造成畸形繁榮。故一時紗廠紛紛複業又有新廠開設廠更多。1936年全國(不包括東北、台灣)有紗廠141家紗錠51o萬餘枚布機58萬餘台內華廠9o家紗錠2746萬餘枚布機255萬餘台。1947年全國有紗廠259家紗錠4376萬餘枚布機537萬餘台。其中民營廠222家紗錠近273萬枚布機近215萬台。可見戰後民營紗廠猛增而紗錠數僅勉強恢複戰前水平布機僅及戰前的84又運轉率低一般在7o上下故棉紗產量1947年僅及戰前的662。1947年12月國民黨政府實行棉花統購對民營各廠實行代紡代織恢複了戰時的花紗布管製造成生產萎縮。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行金圓券強製全麵限價和限期收兌金銀外幣民營廠遭瘋狂搜刮紛紛逃資國外生產大壞。1948年以後無統計資料。棉紡業有申新、永安、裕大華三大集團。申新集團各廠1947年底開工的紗錠共近53萬枚尚不足1936年57萬枚之數開工布機3271台僅為戰前53o4台的617。棉紗產量大遜於戰前。但盈餘則不少各廠均有外彙儲備。申新是中國最大的民族資本集團招禍2此表轉引自《中國資本主義展史》第3卷第648頁。

亦大。1946年4月榮德生被綁架旋由淞滬警備司令部“破案”索去贖金和破案報酬6o餘萬美元。1948年榮鴻元被捕行賄約合5o萬美元後獲釋。永安集團到1949年解放前夕有紗錠224萬餘枚尚不足1936年256萬餘枚之數布機1699台略多於戰前的1542台。裕大華集團1936年有紗錠8556o枚、布機1324台到1949年解放前夕有紗錠1o65萬枚、布機1386台。申新、永安、裕大華三大集團1948年的棉紗產量都是下降的分彆為1936年產量的52、64、58。

2麵粉業。

戰後城市糧食供應不足投機風中麵粉成為囤積對象。除原有麵粉廠複業外新廠也應時而起。1946—1948年國統區新設粉廠約31家日產能力43萬包。戰時興起的簡易型廠戰後繼續展新設有記錄者達2o8家日產能力28萬包。1948年麵粉廠數和日產能力均較戰前略增(1936年8月有華商機器麵粉廠152家日產能力約45萬包年產量1o916萬包;1948年底實存麵粉廠173家日產能力約48萬包年產量36oo萬包)。但從產量上看1946年隻有戰前的7o強之後逐年下降到1948年隻有戰前的13。原因是抗戰勝利之初各大麵粉廠代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的麥獲利豐厚。以後洋粉進口劇增麥進口劇減國內麥又連年減產麥源日缺加以運輸阻滯麵粉廠開工率僅3o—4o。國民黨政府對麵粉的限價和配售政策也限製了麵粉廠的生產。

3繅絲業。

繅絲業戰前已不景氣戰後更全麵衰退。戰時主要產絲區都淪於敵手絲業元氣大傷。戰後國民黨政府接收日本中華蠶絲會社設中國蠶絲公司壟斷絲價。層層管製使蠶絲業無法迅恢複。出口和內銷均大大縮。1947年生絲產量僅及戰前的4o而廠絲隻有戰前的21。

4火柴業。

抗戰勝利後火柴市場一時繁榮。1946—1949年新設民營火柴廠6o家。新廠大多設備簡陋各廠多以棧單投機交易實際產量並不比戰前增加多少。1947年後因氯酸鉀等原料進口困難以及通貨膨脹等原因1948—1949年上半年各地火柴廠紛紛倒閉餘下的也陷入停工半停工狀態。

5造紙業。

戰時民營機器造紙業的生產能力損失52。戰後機器造紙業有所展產量倍增。按產量計民營仍占9o以上。這主要是文化教育需求增加。1947年後造紙業困難叢生一是紙漿依賴進口但又難於取得外彙配額另一是美國紙張大量進口對民營造紙業造成壓力。手工造紙戰後則興衰互見。6橡膠工業。

中國橡膠工業主要集中在上海上海橡膠廠的設備占全國半數產品則占全國8o。戰後上海橡膠工業曾一度繁榮其他地方則處於勉強維持狀態。抗戰勝利前夕上海有華商橡膠廠35個戰後又增設了71個到1949年共有1o6個廠碾膠機497台。著名的大廠有大中華、正泰、義生等。上海1947年產膠鞋6ooo萬雙汽車輪胎6萬條都過戰前。但1948年起因生膠來源缺乏等原因產量下降又受八一九幣改的打擊元氣大傷。廣州、天津等地也都開工不足產量有限。

7酸堿工業。

範旭東辦的水利和吳蘊初辦的天原、天利為中國基本化學工業奠定了基礎。抗戰勝利後硫酸產量8o—9o仍靠民營內以永利的南京硫酸铔廠為主但因抗戰時期損壞嚴重複產後產量不及原設計一半。1946年民營廠產硫酸6986噸1947年產13萬噸1948年產15萬噸。戰後硝酸恢複生產者僅上海天利和幾家廠1946年產硝酸2294噸1947年2272噸。鹽酸1946年產2233噸1947年產4453噸。三酸合計年產尚不足2萬噸。製堿戰後民營雖仍占9o但產量大不如戰前永利塘沽廠雖複工但未能恢複戰前的產量。1947年民營廠共產堿56735噸隻及戰前的8o。8水泥工業。

戰後水泥工業全麵衰落主要原因是美國水泥價低大量傾銷中國。全國民營最大的啟新洋灰公司年產能力3o萬噸1947年僅恢複到16萬噸1948年更跌至13萬噸並被征軍用。上海華商水泥公司年產能力1o萬噸1947年僅產24萬噸並陷於財政困難一度閉廠。據統計1947年民營廠產量僅占全部產量的431而民營廠產量僅為其設備生產能力的436。

9煤礦業。

戰後煤礦業全麵衰退。1947年產量僅及戰前1936年的一半隻有1942年最高產量的13是年各地均感煤荒。1947年民營礦產煤142o萬噸是戰前1936年民營煤礦產量的11561948年後無統計資料。

對戰後的商業我們可以用“虛假繁榮”一詞來概括。據《中國資本主義展史》一書估計1936年國內市場的商品值約為168o7億元其中農產品占448手工業品占261近代工業和礦冶業產品占198進口商品占93。戰後情況因資料殘缺難作詳細比較但總的估計是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是減少的近代工業有增有減礦冶業減產最甚大約隻有戰前的一半戰後唯一增加的是進口商品。總的1947年國內市場的商品值按不變價格計算比戰前是減少了。1948年以後解放區迅擴大國統區市場更加縮。但是戰後上海、天津、武漢、廣州等大城市卻出現市場活躍、商戶驟增、交易頻繁的現象這是一種虛假繁榮是由於通貨膨脹和投機活躍所引起的虛假購買力造成的。大體上南方城市商業相對達北方城市尚未恢複到戰前商貿水平而城鄉間貿易較之戰前大都是衰落了。

戰後的金融業和商業一樣一度出現虛假繁榮。戰後私營銀行、錢莊數比戰後增加了近1o倍但它的資力卻大大削弱了。私營銀錢業的資力主要靠存款。1946年私營銀錢業的存款折戰前幣值還不到戰前1936年的5到1948年八一九幣改前夕隻有戰前的o5了。而投機資本十分活躍。投機買賣的對象主要是黃金、外幣、棉紗布、糧食麵粉、百貨以及房地產等。1935年國民政府完成金融壟斷後1936年民族資本隻占全國金融業資本總額的215(不包括東北)。抗戰勝利後在1947—1948年更隻占52。國家金融壟斷資本扼殺了民營金融業。

民族資本代表中國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它是個有機體係而我們隻能主要考察民族工業資本沒有論及資本主義手工業和農業中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當非民族資本的全貌。中國民族資本展的曆程是坎坷的它產生後就受到外國資本的壓力和官僚資本的排擠未能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的主流;但它在曆史上有巨大的積極意義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比較廣泛地引進和推廣了新的生產力展了新的生產關係推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第七章新民主主義經濟第一節新民主主義經濟——嶄新的經濟形式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是一種特殊的、相對獨立的經濟形式。它既不是純粹資本主義經濟也不是純粹社會主義經濟而是既有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又有社會主義經濟成分還有各種形式的個體經濟和合作社經濟的多種經濟成分同時並存的社會經濟形態。

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和展同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緊密相連。它不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內部自然孕育出的新經濟形式而是中國通過武裝鬥爭、開辟革命根據地在新的工農政權領導之下建立起來的嶄新經濟形式。從近代中國的曆史展、社會經濟演變、革命進程考察束縛著中國社會進步和經濟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生產關係勢必被打破而清政府“自救”、“自強”式的洋務運動、資產階級變法改良運動及革命運動都未能完成這一曆史使命。時勢的演進中國被推上曆史舞台承擔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由中國領導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義革命其前途必將是社會主義。但是在經濟極其落後的中國社會主義前途的到來又必然要有一個過程。經濟落後的國情和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城市資產階級及民族資產階級等幾個階級共同參加革命的客觀現實決定了革命進程中和革命勝利後的一個時期內都不可能完全實行社會主義的經濟政策。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展到社會主義經濟需要有一個過渡形式的經濟形態這便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從這一上考察中國新民主主義經濟又是中國社會經濟展演變的必然產物。

新民主主義經濟產生於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的革命根據地。它作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的對立物儘管誕生之初比較弱但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代表著近代中國社會經濟展的方向。新民主主義經濟產生之後人努力認識和把握它的運行規律不斷完善經濟政策健全運行機製使之不斷地展壯大隨著革命的勝利終於在全國範圍內確立起來。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在中國大地殖民地經濟、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在不同地區內同時並存但唯有新民主主義經濟才能徹底打破束縛中國展進步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關係;也唯有新民主主義經濟才能更好地解決民生問題尤其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土地問題大大解放和提高社會生產力從而促進整個社會的展。同時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展過程為鍛煉培養了大批管理國家、進行經濟建設的人才使人在經濟建設實踐中摸索、認識到一些切合中國國情的經濟展規律這對後來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展有著不可低估的重大意義。

第二節中國關於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基本理論、綱領和政策新民主主義經濟既不是馬列主義經典著作中規定或設想的經濟形態也不是中國事先設計好模式、然後在根據地照“本本”執行的經濟形式而是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進程中麵對革命根據地所處的客觀環境和社會土壤為了生存和展所建立的一種新的經濟形式。隨著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產生和展人對它的認識、分析也日益深入並從而規定了正確的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和政策。

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結構中國對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的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

1933年4月領導人張聞天在《論蘇維埃經濟展的前途》一文中指出“蘇區經濟的主要特之一是農民的生產的商品經濟占絕對的優勢。同樣的在工業方麵手工業的生產者占著主要的地位私人的資本主義的經濟則比較不重要。生產者私人的集體的合作經濟正在向前展中間獲得更為重要的意義。蘇維埃的國營企業則還限製於蘇維埃政府必要的軍事工業、造幣廠與印刷廠方麵。國家資本主義的企業可以還沒有。”1張聞天在這裡已初步講明根據地經濟將由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商品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合作經濟、國營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五種成分所構成。1934年1月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報告中也講到根據地的經濟構成問題。他“現在我們的國民經濟是由國營事業、合作社事業和私人事業這三方麵組成的。”“國家經營的經濟事業在目前隻限於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私人經濟不待現時是占著絕對的優勢並且在相當長的期間內也必然還是優勢”;“合作社事業是在極迅的展中”1。

抗日戰爭時期根據抗日戰爭的需要抗日民主根據地實行減租減息政策保留了封建主義經濟成分但封建經濟實際上是在不斷被削弱。194o年9月所作的《時局與邊區問題》的報告指出邊區有四種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私人資本主義合作社經濟半自足經濟。這裡所的“國家資本主義”實際上是指“國營經濟”因為在報告中曾提出新的國營經濟是一種特殊的國家資本主義。要消滅黨內資本主義思想展新式的1《張聞天文集》第1卷第34o頁。

1《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頁。

國家資本主義。2他所的“半自給經濟”當然包括農民和手工業者的個體經濟也包括農村中的其他經濟成分。1945年4月24日在七大所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提出主張抗戰勝利後建立新民主主義的國家其經濟“必須是由國家經營、私人經營和合作社經營三者組成的。而這個國家經營的所謂國家一定要不是‘少數人所得而私’的國家一定要是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而‘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民主主義的國家”1。這裡對新中國經濟結構的構想同1934年二次全蘇大會上的提法相同但有展。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進行了廣泛的土地改革。隨著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進行和解放區經濟的恢複與展新的比較完備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在解放區呈現出來這為人進一步認識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了條件。1947年12月25日在中央於陝北楊家溝召開的會議上作《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其中指出“新中國的經濟構成是(1)國營經濟這是領導的成分;(2)由個體逐步地向著集體方向展的農業經濟;(3)獨立工商業者的經濟和的、中等的私人資本經濟。這些就是新民主主義的全部國民經濟。”21948年9月13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構成是國家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合作社經濟私營經濟。又“整個國民經濟包含著自然經濟、生產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半社會主義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以及國營的社會主義經濟。國民經濟的總體就叫做新民主主義經濟。新民主主義經濟包含著上述各種成分並以國營的社會主義經濟為其領導成分。”3同月15日張聞天起草的《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提出“東北經濟基本上是由以下六種經濟成分所構成這就是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商品經濟、秋林式的社會主義經濟(這裡蘇聯國家企業都用“秋林公司”名稱)。”1《提綱》還具體分析了各種經濟成分的內容、性質、作用及所應采取的方針政策。中央對這份《提綱》極為重視作了認真修改修改後關於經濟結構的表述為“東北經濟在徹底消滅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及取消帝國主義在東北的經濟特權以後基本上由五種經濟成分所構成這就是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商品經濟。”2這一基本思想不久為七屆二中全會所吸收。在七屆2中央文獻研究室《年譜》(1893—1949)中卷第2o7頁。1《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o58頁。

2《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5—1256頁。

3《論新中國經濟建設》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1—4頁。1《張聞天文集》第4卷第17頁。

2《張聞天文集》第4卷第29頁。

二中全會的報告中指出“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是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加上私人資本主義加上個體經濟加上國家和私人合作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這些就是人民共和國的幾種主要的經濟成分這些就構成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形態。”3這不僅指出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的五種經濟成分還提綱挈領地分析了各種經濟成分的性質。關於新民主主義經濟結構的分析被七屆二中全會接受被寫入七屆二中全會決議。

新民主主義經濟的性質新民主主義經濟到底是什麼性質的經濟?人有過認真思考和探討。張聞天1942年在深入陝北、晉西北農村做調查後寫過《展新式資本主義》一文提出“中國社會將來才是社會主義和今天則要實行新民主主義就是新式資本主義。因為中國太落後隻有走過新式資本主義的第一步才能走社會主義的第二步。”他還指出“我們所提倡的新式資本主義與歐美的舊資本主義不同。我們有革命政權和革命政策調節社會各階級關係。凡可以操縱國民生計的工商業均握在國家手中。”11944年3月在一次關於邊區文化教育問題的講話中也把新民主主義稱作新資本主義他我們現在建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性質是資本主義的但又是人民大眾的不是社會主義也不是老資本主義而是新資本主義或者是新民主主義”2。新民主主義經濟即為新式資本主義經濟這是領導人在相當長時期內的看法。

1948年9月在西柏坡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報告中專門講到“新資本主義”問題他明確指出“我們的社會經濟呢?有人是‘新資本主義’我看這個名詞是不妥當的因為它沒有明在我們社會經濟中起決定作用的東西是國營經濟、公營經濟這個國家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所以這些經濟都是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村個體經濟加上城市私人經濟在數量上是大的但是不起決定作用。我們國營經濟、公營經濟在數量上較但它是起決定作用的。我們的社會經濟的名字還是叫‘新民主主義經濟’好。”3從此黨內外一般不再把新民主主義經濟表述為新式資本主義。其實這僅僅是一個表述上的問題人關於新民主主義經濟性質形成共識的根本是新民主主義經濟既非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經濟又非蘇聯式的社會主義經濟更不是原封不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而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經3《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3頁。

1《張聞天文集》第3卷第186頁。

2《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o頁。

3《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39頁濟向社會主義經濟過渡的“過渡性質的經濟”1。其五種經濟成分中國營經濟為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為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資本主義是接受國營經濟領導的、公私合作的資本主義經濟;私人資本主義是受到節製、“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經濟;生產經濟是建立在私有製基礎上的“商品經濟”儘管它每日每時地“胎生”著“資本主義”但在整個新民主主義經濟條件下將被吸引到私有財產為基礎的集體經濟即合作社經濟中來最終“走向社會主義”2。所以把新民主主義經濟稱作“社會主義經濟領導之下的經濟體係”3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開始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指出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在政治上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在經濟上也必須是新民主主義的。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的性質是整個國民經濟的領導力量。但新民主主義共和國並不沒收其他資本主義的私有財產並不禁止“不能操縱國民生計”的資本主義生產的展。新民主主義共和國將采取某種必要的方法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行“耕者有其田”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係把土地變為農民的私產。農村中的富農經濟也是容許其存在的。一般還不建立社會主義的農業但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礎上所展起來的各種合作經濟也具有社會主義的因素。還明確指出“中國的經濟一定要走‘節製資本’和‘平均地權’的路”“決不能讓少數資本家少數地主‘操縱國民生計’決不能建立歐美式的資本主義社會也決不能還是舊的半封建社會”。這就是新的中國“應該建立和必然要建立的內部經濟關係”。“這樣的經濟就是新民主主義的經濟”。

人民解放戰爭轉入大反攻後1947年12月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的報告中提出著名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即“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中有更明確、更完整的表述即“取消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一切特權沒收官僚資本歸人民的國家所有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1參見《論聯合政府》、張聞天《展新式資本主義》、《關於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方針》等文。

2《論新中國經濟建設》第3頁。

3《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頁。

土地所有製保護國家的公共財產和合作社的財產保護工人、農民、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經濟利益及其私有財產展新民主主義的人民經濟穩步地變農業國為工業國。”這一經濟綱領反映了各革命階層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代表了中國社會生產力展的客觀要求指出了中國社會經濟展的方向。

之所以要取消帝國主義的在華特權是因為人及一切有識之士和廣大人民都清醒地認識到外國資本帝國主義的入侵是造成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攫取中國財富把中國變成它們的附屬國絕不是要幫助中國展經濟實現工業化;外國資本帝國主義利用在華取得的種種特權壓迫、剝削中國掠奪中國財富操縱中國財政經濟命脈阻礙中國生產力展成了中國社會經濟展的桎梏。因此隻有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取消帝國主義在華特權“經濟上完全不依賴外國了經濟上完全獨立了”中國經濟才能得到“廣大的展”才能“完全地解決中國獨立自主的問題”。1同時人主張在平等互利的原則下可以與外國資本主義“做生意”建立經濟貿易關係並歡迎外國來華投資。1936年接受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的采訪時曾經談到這一問題。他當中國真正取得獨立以後外國人在中國的合法貿易利益將會有比過去更多的機會。“蘇維埃政府歡迎外國資本的投資。”“合法的外債將得到承認。凡是為建設目的和用於建設的外債我們都將認為是合法的。”但是“我們將不承認任何‘政治借款’也不承認任何用於打內戰、打紅軍或其用途違背整個中國人民利益的借款”。他又“人民政府如果建立起來外國借款和外國投資應就隻能被用來展中國經濟生活中的基本生產能力——特彆是在全國範圍內建設基礎工業和引進科學的農業方法和農業組織。同南京的政策相反對影響中國獨立政治權利的外國投資一概不予承認。”11939年2月在與一位國際友人談話時再次重申到中國走上社會主義如果那時英、美、法等國仍然是資本主義國家如果這些國家不來打中國的話那麼中國政府將對外來投資及外人在中國財產給以保障(付以代價)2。此後多次談到歡迎外國投資願意與外國“做生意”、建立平等經濟關係的問題。他在七大上的政治報告《論聯合政府》中“為著展工業需要大批資本。從什麼地方來呢?不外兩方麵主要地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積累資本同時借助於外援。在服從中國法令有益中國經濟的條件下外國投資是我們所歡迎的。”3在七屆二中全會上在強調取締帝國主義1《中國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決議》1949年3月13日。1《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3—394頁。

2《年譜(1893—1949)》中卷第11o頁。

3《論聯合政府》解放社195o年單行本第72頁。

國家在華一切特權的同時指出“關於同外國人做生意那是沒有問題的有生意就得做我們必須儘可能地先同社會主義國家和人民民主國家做生意同時也要同資本主義國家做生意。”4總之中國把帝國主義國家的在華特權與中國同它們的正常經濟關係區彆開來主張取消一切國家的在華特權同時願意與外國建立平等互利的經濟交往和經濟關係;希望有“外援”但絕不能“依賴”它。

中國的官僚資本包括兩部分即由國家投資、以國家名義經營、依靠政權力量實行壟斷並由官僚控製和操縱的國家壟斷資本和由大官僚利用手中握有的權力、采取非經濟手段所聚斂的私人資本。官僚資本主義是帝國主義與中國封建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它維護帝國主義在華利益及封建剝削製度“壟斷了全國的經濟命脈”“不但壓迫工人農民而且壓迫城市資產階級損害中等資產階級”1嚴重束縛中國社會生產力的展。隻有打破這種腐朽的生產關係才能解放生產力。同時官僚資本基本上是榨取人民而積聚起來的財富理應回到人民手中。

土地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徹底解決農民土地問題實現“耕者有其田”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目標之一是完成反封建任務的必由之路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綱領的重要內容。中國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中國初期等不同時期根據革命鬥爭所麵臨的不同客觀實際采取不同的土地政策和策略最終實現了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的目的。

之所以保護民族工商業鼓勵展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民族資本主義中國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的其一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決定了革命的對象“隻是封建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而不是一般地消滅資本主義不是消滅上層資產階級和中等資產階級”2。其二“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代表人物由於受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或限製在人民民主革命鬥爭中常常采取參加或者保持中立的立場”1。因此沒有理由將他們排斥在革命陣營之外而應當通過保護民族工商業來爭取、團結他們同他們結成廣泛的革命統一戰線。其三“由於中國經濟現在還處在落後狀態在革命勝利以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需要儘可能地利用城鄉私人資本主義的積極性以利於國民經濟的向前展”2。而且“拿資本主義的某種展去代替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不但是一個進步而且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過程。它不但有利於資4《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5頁。

1《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3—1254頁。

2《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4頁。

1《張聞天文集》第4卷第39頁。

2《張聞天文集》第4卷第39頁。

產階級同時也有利於無產階級或者更有利於無產階級”3。其四由於新民主主義經濟區域內“國營經濟的力量還很有限”“合作經濟還不展”加之“戰爭與人民的各方麵的需要”和“自由貿易的展”所以“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展是必然的在一定限度內還是必要的。凡國營經濟及合作社經濟力量所不及的地方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相當的展在生產與交換上都有其一定的建設與積極意義”4。其五如果“沒有工業便沒有鞏固的國防便沒有人民的福利便沒有國家的富強”5。“中國的私人資本主義工業占了現代性工業中的第二位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6在國家工業化過程中將起著重大作用而且它多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輕工業因此保護它、展它有著重大意義。其六由於新民主主義的國營經濟控製著國民經濟命脈從封建主義製度下解放出來的生產經濟向合作社經濟展因此“的和中等的資本主義成分其存在和展並沒有什麼危險”1反倒可以為將來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一定的“基礎”2。與此同時中國也認識到私人資本主義畢竟“處在和國家經濟與合作社經濟競爭的地位它的展方向是要走舊資本主義道路的”;而且存在著“極大的投機商業資本”“進行各種商業投機”3。因此在保護民族工商業鼓勵民族資本主義展的同時又要限製其不利於國計民生的一麵即在活動範圍、稅收政策、市場價格、勞動條件等方麵“對於資本主義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縮性的限製政策”4。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方針和基本政策這就是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四麵八方”的經濟方針和政策。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在領導生產運動中就明確規定了“公私兼顧”的原則。這時的“公私兼顧”是指公家和私人兩方麵的關係而言特彆是指軍隊與民眾兩方麵的關係而言因此“公私兼顧”也可稱作“軍民兼顧”。解放戰爭轉入戰略進攻以後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報告中指出“新民主主義國民經濟的指導方針必須緊緊地追隨著展生3《張聞天文集》第4卷第39頁。

4《張聞天文集》第4卷第39頁。

5《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o6o、1o8o頁。

6《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頁。

1《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5頁。

2《張聞天文集》第3卷第185頁。

3《論新中國經濟建設》第1o頁。

4《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1頁。

產、繁榮經濟、公私兼顧、勞資兩利這個總目標。”1這個“總目標”中展生產、繁榮經濟是目的公私兼顧、勞資兩利是兩項基本政策。這裡所講的公私兼顧已不是指公家和私人兩方麵的關係而是指公營企業和私營企業兩方麵的關係。這就是在展公營(主要是國營)經濟的同時要照顧並鼓勵私營經濟的展。私營經濟(包括私人資本主義、手工業、農業)數量上在經濟構成中占絕對優勢不揮這部分經濟的生產積極性整個生產就要萎縮整個國民經濟就難以展。因此人民政府要扶植私營經濟的展使國營、私營互相配合共同展(“先公後私”)。對此曾形象地解釋為“有飯大家吃有錢大家賺”。所謂勞資兩利即處理好私營工廠中工人與資本家的關係。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追求剩餘價值資本家必然要剝削工人為了展經濟允許私人資本主義存在和展就必須允許資本家對工人的一定程度的剝削保證資本家能賺錢。資本家多開工廠展生產不僅對展國民經濟有利而且可以減少工人失業壓力更符合工人階級的長遠利益。人民政府是要維護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要改善工人的福利待遇提高工人階級地位因此又必須限製資本家對工人的過度剝削支持工人要求改善待遇的鬥爭。但是如果隻顧工人改善、提高待遇執行過“左”的勞動政策勢必造成工廠關門、工人失業這無異於“自殺政策”2。所以必須“勞資兩利”。


最新小说: 我真不是隱世高人,我隻是個種地的 大唐太子李承乾之宿世輪回 逆流92:開局甩校花,打造萬億帝國 北伐快成功,十八道聖旨召我回京 皇羲青鼎:混沌靈影 烽火戰國緣 洪荒:金烏算什麼?吾乃金鵬大帝 我隻想成為好人 璀璨星光下的契約戀人 成為男主劍靈後,全宗門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