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沒有足夠的資序,就彆想做九寺寺卿和六部尚書,更彆說是宰相。
宰相必起於州郡。
李絢正在堅決的履行這一條。
如今落在他的嶽父劉元朗身上也是一樣,做一任六部侍郎,他就該外放做一任地方刺史了。
……
李絢稍微解釋兩句,然後擺擺手,說道:“好了,便如此吧,你們退……”
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突然從殿外傳來,隨即,太子洗馬、弘文館學士宋之問急匆匆的走了進來,然後跪倒在地上,叩首說道:“啟奏陛下,光祿少卿蔣儼,薨逝了。”
“什麼!”李絢猛然站了起來,驚訝的看著宋之問。
隨即,他狠狠的甩甩頭,說道:“周乾,調五百千牛衛,通知金吾衛和長安縣,封鎖道路,朕要立刻過去看看……他這是怎麼了,怎麼突然如此,有什麼事情早就該說,朕也能見他最後一麵。”
宋之問想要開口,但最後還是沉沉叩首,然後默然無聲。
很快,李絢就換好了一身黑底金絲袞龍袍,直接騎馬從朱雀門而出,快速的朝著安業坊而去。
長安城大街之上,百姓已經被隔離了開來。
李絢全速奔馳,身後的千牛衛在緊緊跟隨,他的臉上一片肅然。
蔣儼,李顯東宮時代,蔣儼是李顯的太子仆。
雖然不在決策層麵,但也是信重的重臣。
然而在李顯死後,在武後的屠刀之下,他被迫選擇了屈服。
到後來人們才知道,蔣儼是劉景先的人,而劉景先則和裴炎走得很近。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當李重俊登基之後,蔣儼雖然是光祿少卿,但實際上和皇帝並不親近。
他心中有愧。
後來李絢登基,蔣儼想要阻攔,但還是老習慣,他沒能開口。
李絢依舊讓他任光祿少卿,然而他雖然履職,也上朝,但開口不多。
不隻是蔣儼,當年很多東宮中下層的人,李絢都沒有重要的打算。
就比如在後麵極速狂奔的宋之問。
他現在雖然是太子洗馬,但李絢已經做好打算,將來將他調往地方,做個大都督府司馬一類,就如此了。
絕對不會讓他去做地方刺史。
他們這樣的人很多,隻不過有宋之問和陸元方,狄仁傑這些人的例子,他們依舊認為李絢會重要他們。
但蔣儼不一樣,他是個骨子裡沒有那麼堅持的人,但卻又是個有些善良的人。
一直在自責當中。
但這不是最讓李絢在意的,他在意的是另外一件事情。
……
蔣府中堂,李絢坐在主位上。
宋之問站在一側,蔣府的人已經開始準備掛白幡白綾,但皇帝坐在中堂,誰敢亂動。
“陛下!”宋之問輕輕拱手,然後說道:“蔣儼是武德三年生人,一生曆經明經中舉,右屯衛兵曹參軍,幽州司馬,廣平郡公劉祥道以他優等,升任會州刺史,殿中少監,太仆少卿,太子仆,光祿少卿,一直到如今病逝。”
李絢輕輕點頭,說道:“追授義興縣伯,太子右諭德,左散騎常侍,其子按製度蔭封,授義興縣子,諡號……曰‘良’。”
宋之問詫異的抬頭,蔣儼還有諡號。
“喪禮諸事,由太常寺和光祿寺按製辦理。”李絢站了起來,平靜的往外走去,他的聲音在半空傳來:“溫良好樂,曰良;理順習善,曰良;小心敬事,曰良;溫敬寡言,曰良;小心敬畏,曰良;謀猷歸美,曰良;竭忠無隱,曰良;宅衷易直,曰良。”
宋之問沉默了下來,不知道為什麼,他的臉上帶出一絲苦澀。
蔣儼如此,他宋之問何嘗不是如此。
……
一整夜,直到蔣儼入殮,宋之問才返回家中。
正堂之中,宋之問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外甥,吏部郎中劉希夷。
看到宋之問回家,劉希夷立刻站了起來,拱手道:“阿舅!”
“怎麼,有事嗎?”宋之問有些疲憊的在主位坐下,劉希夷親自給他倒了一杯茶,才說道:“本來是想為阿舅引薦一名才子,沒想到阿舅這麼忙……”
“算了,說吧,什麼人。”宋之問輕歎一聲,說道:“讀讀詩文解解乏也好。”
“張若虛,一名江南士子。”劉希夷剛說完,宋之問的眉頭就皺了起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