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小丫鬟!
蔣玉菡隨即轉怒為喜,提到英蓮,不禁笑道“好得很,我來時,英蓮已經定親了。”
琳琅聞言,不覺又驚又喜,忙問道“什麼時候的事兒,也沒見你們提起,不知林姑娘信裡說了不曾。說的是哪一家?做什麼的?”
蔣玉菡笑道“九月間定的親,明年正月完婚。那家子也是金陵耕讀之家,姓錢,倒有些本錢基業,兩個兒子都讀書識字,大的已經中了舉人,早已娶妻生子,小的十四歲進學,今年十七歲,生得聰明清秀,為人和順,也不知怎麼著,他們家偏取中了英蓮。”
琳琅也替英蓮歡喜,道“你不知其中緣故,想必林姑娘信中定會提到。說起來,英蓮的為人,誰見誰不愛?她能有這樣的終身,我也放了心了。”
隨即又歎道“倘若我早知道,該給她添妝才是,再送東西,怕也趕不及她成親前了。”
蔣玉菡笑道“天南海北的,還等姐姐添妝?放心罷,好歹她也服侍過我一場,我已經代姐姐送了一套金頭麵,一套銀頭麵,兩匹緞子,兩匹綢子,也儘夠了。”
琳琅聽了,麵上登時一寬。
蔣玉菡笑道“姐姐且先看看東西,我去忠順王府一趟便回來。”
琳琅忙道“等為你接風洗塵後,你明日去豈不好?”
蔣玉菡笑道“今兒去,才是我的好處。”
說著一徑去了。
琳琅聽完,回神一想,又是好氣又是好笑,低聲道“這個鬼靈精兒!”
既然他去了,琳琅便打黛玉送的箱子,其中果然隻是些土儀玩意兒,東西雖小,卻件件精巧,可見即使送這些東西,黛玉也是用足了心思。琳琅叫翠兒拿了兩盒蜜餞糖果送到楊奶奶房中,方展開夾帶著的書信,待她看過,不覺一笑,道“既這樣,也是天緣湊巧了。”
原來黛玉素愛英蓮為人,待英蓮返鄉後,甚是照顧。偏英蓮也是愛讀書識字的,竟拜了她為師,成日家除了和母親做針線賣,便隨同黛玉讀書作詩,不過數月便已經出師了。
想想也是,原著中香菱進園與寶釵做伴時身份是薛蟠之妾,黛玉尚能悉心教導,可見香菱可敬可愛之處,何況今日英蓮複了原籍,本是望族千金,雖然家道中落,身份猶在,靠著母女兩個針線做活竟也能豐衣足食,黛玉憐她母女孤苦,常接到家中來頑,可巧那日英蓮賞花歸家,在門口叫錢家夫人瞧了去,見英蓮生得不俗,又讀書識字,便打聽著上門提了親。
林如海也幫著打聽了錢家底細,雖不是十分富貴,家道還算殷實,良田也有百畝,錢家二公子錢興人品極好,不是那等輕薄之人,封氏也不曾想自家窮到如此地步,仍有人願意提親,且錢家也不是高門大戶,綜合種種,黛玉又求了莊太太做保山,便應了這門親事。
對於英蓮來說,耕讀之家,不必十分應酬來往,清靜難得,這是最好的去處。
琳琅掩信而歎,心裡卻有淡淡的喜悅,命運不是不能改變的不是麼?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謂命運,便是如此。
如今的英蓮不再是原著中那個致使香魂返故鄉的可憐香菱了,也不再是薄命司裡的薄命女兒,她雖是少年坎坷,但有了自己的終身和幸福,不久以後,也必將綠葉成蔭子滿枝,或者隨夫而得鳳冠霞帔,也不是不可能。
楊奶奶抱著吃飽喝足的虎哥兒忽然出來道“玉哥兒怎麼走了?”
琳琅笑道“去忠順王府了。奶奶嘗著那糖果蜜餞如何?若好,再拿幾盒去。”
楊奶奶坐在炕上,方虎哥兒坐下,忙擺手道“我能吃多少?彆拿,竟是收拾好了,分送到各處人家一些,好歹嘗個新鮮。橫豎年禮都送過了,這是額外的。”
琳琅一麵從箱子裡取出一盒泥人兒戲給虎哥兒頑,一麵笑道“我正有此意,每家兩盒糖果,兩盒蜜餞,並些玩意兒東西。”又陪著楊奶奶說了些閒話,方將東西取出來,一一打點清楚,叫人送到榮國府、蘇守備家,仇都尉家、昭勇將軍家、昭武將軍家和趙家等處不提。
榮國府也罷了,林家送的年禮本就有這些東西,不過難得琳琅一份心意,仇都尉家莊夫人的姐姐是楊總督的太太,年禮自然也有,倒是其餘幾家都覺得分外新鮮有趣。
賈母就著鴛鴦的手看了一回,想到林如海的回信,深深地歎了一口氣,麵色略顯衰老。
鴛鴦深知其中緣故,隻得軟語勸慰。
賈母歎道“看姑老爺的意思,怕是不肯應親了。”
鴛鴦聽了不語,早在第一回林如海婉拒時,鴛鴦就知道林如海必定不會答應了。
榮國府卻因忙著元宵省親的事情,晝夜不得閒,年也不曾好生過,隻得將這件事暫且擱置下來,隻是賈母心疼黛玉過甚,終究舍不得黛玉嫁到彆家不得再見,便道“隻好等娘娘省親後再說罷。”
轉眼間上元在即,這日是正月初八,琳琅才吃了年酒回來,偶過寧榮街口,卻見一乾工部官員並五城兵備道打掃街道,將那些在街道兩畔擺攤賣貨之人統統攆走,東西撒了一地,又有一個年紀大的捏泥人的奔走不迭,竟被推倒在地,不但許多泥人摔得粉碎,同時也折了腿,奈何兵丁強硬,隻得拋下東西,一瘸一拐地拖著斷腿出了寧榮街,老淚縱橫。
琳琅眉頭一蹙,輕歎道“這是做什麼?好聲好氣攆走便是,怎麼竟起這麼大的動靜?”忙命駕車的劉二送那捏泥人的老匠人去看大夫。
在她回頭再看早已關防設帷的寧榮街時,隻看到一輛一輛的黃土運來,鋪地灑水,或許永遠想不到寧榮二府抄家之際,麵對著如狼似虎的兵丁官員,較之這些販夫走卒更顯狼狽不堪。到那時,琳琅不得不感歎報應二字。
卻說賈家忙碌不堪,哪裡在意這點小事,唯有琳琅歎息不已。
及至到了正月十五這一日,寧榮二處真是金銀幻彩,珠寶爭輝,自賈母等有爵者往下,皆按著品級大妝,候在榮國府大門外,乃因街頭巷口俱係帷幕擋嚴,倒不必怕人見到。
在賈母等正等得不耐煩時,琳琅卻在山上一家團圓,自作花燈。
楊海剛剛回來,上頭已經擇定了二月初二出征,之前便叫他們與家人團聚。
琳琅分外珍惜這段相聚的日子。
虎哥兒挑著琳琅給他紮的小老虎花燈,指著楊海手中的駿馬花燈,堅定地道“要!”
琳琅笑道“這孩子,再見不得彆人有東西,隻是,彆人的東西,難道都能給你了?”遂又好生教導了虎哥兒一番,叫他明白,天底下不是所有人都圍著他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