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隱塵世間!
母親住院的那些日子,姐姐暫時寄宿在大姨家,因為兩家離得近,大姨照顧的又周到,母親也很放心。
姐姐已經上了小學,走出巷子就可以看到小學大門,也用不著家長接送,雖然當時沒有學區房的概念,但在學校附近居住確實十分的方便。
現如今教育資源緊缺的現狀下,尤其體現出學區房的價值幾何。
母親出院回家,姐姐自然也被接了回來。
家裡沒有電視。
姐姐每天放學寫完作業,就會去隔壁鄰居家看電視,有的時候還會帶著我一起去。
86版《西遊記》是當時風靡全國的電視劇,沒有之一。
相信80後90後這代人的記憶肯定更加深刻,成為了我們耳熟能詳的經典之作,憑借幾句打油詩就能很快想起電視劇中的一幕幕精彩的片段
破石稱王“花果山”,學藝數載“三星洞”;
淺海偶得“金箍棒”,陰間抹除“生死簿”;
棍打牌匾“淩霄殿”,腳踢老君“八卦爐”;
大鬨王母“蟠桃會”,佛祖護佑“取經路”。
……
兒時印象當中,那個的飛天遁地、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成為了所有男孩子心中的向往;三打白骨精中“不分是非”的唐僧將孫悟空趕出師門的場景一度造成其人設崩塌,被觀眾恨之入骨;憨態可掬,好吃懶做,動不動就想要分行李各奔東西的豬八戒;性格耿直,刻板樸實的沙和尚;再加上奇裝異服,容貌各異的神仙妖怪,成為了觀眾們心中永遠都難以抹去的記憶。
曾幾何時,《西遊記》和《還珠格格》並列成為各大衛視頻道暑期循環播放的收視率最高的節目之一。
百看不厭。
每天晚上一到全家睡覺的時候,姐姐肯定不在家。不用說,肯定是在隔壁鄰居家看電視。
正常情況下,都是母親去找姐姐回家。很多時候,鄰居早已關燈睡覺,唯獨姐姐一人坐在小板凳上看電視。
那時“遠親不如近鄰”的概念在現實生活中體現的淋漓儘致,鄰裡之間關係非常和睦,和一家人沒什麼兩樣。
根本不用考慮礙於麵子或者人情之類的關係,誰都不會讓現如今生活在鋼筋水泥鑄就的高樓大廈中“鄰裡不相識,老死不往來”的情況出現,跟彆說主動攆一個小女孩回家了。
而且,隻要姐姐在,鄰居晚上睡覺的時候也從來不鎖門,任由姐姐隨便享受電視裡的美好時光,一方麵等姐姐走了之後,才會起身把大門鎖上;另一方麵,也方便家長過來把孩子接回家。
母親當然會在接姐姐回家的時候順便幫忙把鄰居家的門鎖上。
舉個典型的鄰裡關係例子。
當時好多人家為了看家護院而養狗,一旦有陌生人來訪的話,狗就會叫喚的特彆凶,起到提醒主人的作用。而相互熟悉的鄰裡之間互相造訪,狗是不會主動叫或者咬人的,因為已經熟悉到了狗都不認為對方是外人、陌生人之流了。
更有甚者,如我家和發小雷子家的熟悉程度。
每當我去他家玩的時候,他家的狗狗都會主動上來和我搖尾巴,我還能親密的逗一逗它。偶爾還能幫忙看著狗狗不讓它吼彆的陌生人。
最擔心的事情是晚上父親去找姐姐回家。
隻要是父親去找,姐姐肯定會挨一頓毒打。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講,當真是“一言不合”便動手,準確的說是“凡有忤逆”便動手。
家庭暴力對姐姐來說已經成為了日常生活中所必須的“家常便飯”。
姐姐的性格隨父親,執拗、倔強。
父親越打她,她越反抗,而且打得越凶,反抗越激烈,最終導致她挨的打也越發嚴重,貌似一個無限循環。
“兩天一小揍,三天一大揍”是很平常的事,周末休息閒來無事的時候,也會揍上兩三回,讓整日無聊的父親打發一下休閒時光,豐富一下業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