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數據和程序都是繅司實現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的基礎,子慕考慮的不是能不能實現智能化的問題,而是係統的冗錯能力和識彆能力。
這個很關鍵,它是保證設備正常運行和確保質量的基礎,當然這是需要大量的數據支撐。
雲錦使用的色彩,名目非常豐富。
如把明、清兩代江寧官辦織局使用的色彩名目,從有關的檔案材料中去發掘,再結合傳世的實物材料去對照鑒彆,可整理出一份名目極為豐富並具有民族傳統特色的雲錦配色色譜來。
清朝末年以後,民間雲錦織造業常用的色彩約有數十種。
赤橙色係
屬於赤色和橙色係統的有大紅、正紅、朱紅、銀紅、水紅、粉紅、南紅、桃紅、柿紅、妃紅、印紅、蜜紅、豆灰、珊瑚、紅醬等。
黃綠色係
屬於黃色和綠色係統的有正黃、明黃、槐黃、金黃、葵黃、杏黃、鵝黃、沉香、香色、古銅、栗殼、鼻煙、藏駝、廣綠、油綠、芽綠、鬆綠、果綠、墨綠、秋香等。
青紫色係
屬於青色和紫色係統的有海藍、寶藍、品藍、翠藍、孔雀藍、藏青、蟹青、石青、古月、正月、皎月、湖色、鐵灰、瓦灰、銀灰、鴿灰、葡灰、藕荷、青蓮、紫醬、蘆醬、棗醬、京醬、墨醬等。
這些色譜的確定,染色的材料研究,都決定智能化工藝的實現。
“錦”,並不隻因其材料考究、製作費工而貴重。
更重要的是,它是用美麗的五色彩絲織出優美的圖案花紋,是一件精美華麗的絲織藝術品,優美的紋飾和華美的色彩裝飾,是構成“錦”華貴的最重要的因素。
南京雲錦配色多達十八種,運用“色暈”層層推出主花,富麗典雅、質地堅實、花紋渾厚優美、色彩濃豔莊重,大量使用金線,形成金碧輝煌的獨特風格。
在色彩感情上,中國的傳統向來愛好溫暖、明快、鮮豔和強烈的積極色,不喜歡弱色和多次的間色。
因此,青、紅、黃、綠、紫、白、黑,成為中國裝飾用色上的主要色彩。
這從中國的民間刺繡、京劇的舞台服裝、民族服飾和宮殿式建築的彩繪上,均可看到這種裝飾用色的典型特色。
雲錦的用色,也繼承了這個民族裝飾用色的傳統。
“遠看顏色近看花”,是中國民間染織設計上掌握成品效果的一句名言。
它是說,一件好的染織設計,既要有優美的圖案花紋,還須有動人的色彩裝飾。
這是因為作用於人們視覺的第一眼效果,首先是色彩,然後才是花紋。
在雲錦設計上,藝人也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跑馬看妝花”。“妝花”是雲錦織物中色彩最華美、配色最豐富的織物。
騎在奔馳的馬背上看妝花織物,隻能是一瞬間的工夫,要給騎在馬上的觀者立即得到鮮明而強烈的印象和美的感受,主要是靠色彩效果起作用。
當然這並不是說,雲錦成品的藝術效果真是用這種方法去檢驗,而是說明雲錦設計藝人,深刻地理解到色彩裝飾在成品效果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掌握了這個訣竅,就能夠創作出很多圖案優美而色彩又強烈動人的優秀作品來。
雲錦圖案的配色,主調鮮明強烈,具有一種莊重、典麗、明快、軒昂的氣勢,這種配色手法與中國宮殿建築的彩繪裝飾藝術是一脈相承的。
就“妝花緞”織物的地色而言,淺色是很少應用的。
除黃色是特用的底色(隻有皇帝的袍服和禦用的裝飾織料才能使用黃地色)外,多是用大紅、深藍、寶藍、墨綠等深色作底色(也有用黑色作底色的,但極少用)。
而主體花紋的配色,也多用紅、藍、綠、紫(包括醬色)、古銅、鼻煙、藏駝等深色裝飾。
由於運用了“色暈”和色彩調和的處理手法,使得深色地上的重彩花,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形成了整體配色的莊重、典麗的主調,非常協調於宮廷裡輝煌豪華和莊嚴肅穆的氣氛,並對封建帝王的黃色禦服起著對比襯托的效果。
在雲錦圖案的配色中,很多是根據紋樣的特定需要,運用浪漫主義的手法進行處理的。
如天上的雲,有白雲、灰雲、烏雲……,如把雲錦中常用的各種雲紋按照生活真實的色彩去處理,其結果不但不能產生美感,反而破壞了圖案整體配色的和諧。
在雲錦紋樣設計上,藝人們把雲紋設計為“四合雲”、“如意雲”、“七巧雲”、“行雲”、“勾雲”等等造型,是根據不同雲勢的特征,運用形式美的法則,把它理想化、典型化了。
它和生活中雲的真實形態雖差距很遠,但人們看起來卻很容易識彆出這是雲紋的描繪,並且感到它比真實的雲更美。這就是藝術創造上典型化、理想化所取得的動人效果。
雲錦妝花雲紋的配色,大多用紅、藍、綠三種色彩來裝飾,並以淺紅、淺藍、淺綠三色
作外暈,或通以白色作外暈,以豐富色彩層次的變化,增加其色彩節奏的美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藍色的雲、綠色的雲是違背生活真實的,但正如詞中的“碧雲天”一樣,千年來膾炙人口,並沒有人說它描繪得不真實,相反地卻交口讚譽其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