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得到反應的便是兩個地方,國子監、太學。
實際上太學與國子監並沒有什麼區彆,太學出現的早、國子監出現的晚。大多朝代,或設太學、或設國子監,少數朝代也有兩個並存的狀況。
比如現在的大宋便是如此。
太學和國子監比鄰,位於錢塘門之東紀家橋東北角,除此之外,武學同樣在這裡。
若是問誰對這裡最為熟悉?恐怕非嶽飛莫屬,因為武學之側,便是嶽飛府邸,而從嶽府向西過了紀家橋之後,向北便是風波亭。
毫不誇張的說,嶽飛前世今生對這地兒可都太熟了。
國子監與太學中的學子,同樣是士族一脈,不過他們與文官卻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他們還未曾進入官場,還有著少年義氣、有著滿腔熱血!為了心中抱負和理想,他們腦子一熱直接拎刀子上戰場都不稀奇。
可也正是華夏大地,曆朝曆代都有這樣的青年俊傑,方才保持著華夏火種從未被熄滅,方才保存著華夏五千年的熱血未曾被徹底侵蝕,你可以說他們傻,但是卻要敬佩他們的所作所為。也許,有一天他們踏入官場,也會逐漸被磨平了棱角,可是,想當初……他們也曾意氣風發!
國子監中,人聲沸沸!
原本,這裡應該充斥的是讀書聲,可現在卻是一片嘈雜。
國子監最前方,是一大片開敞的空地,這空地之側有一座高台。正常情況下,這些監生這時候應該是在後方監舍中苦讀,可今日浩浩蕩蕩至少有千餘眾,竟然儘皆彙聚在這裡。
他們彼此攀談著要與金國開戰的事情,也有人神情振奮的講述著皇帝趙構的言語。
突然,有一個青年直接躍上高台。
“諸位硯席,聽吾一言!”
眾人循聲望去,嘈雜之聲頓時止住。
此人楊邦弻、字宗輔、荊北江陵人氏。
他在國子監名聲極大,與陳誠之並稱國子監雙傑。
高台之上,楊邦弻用力一揮手,振奮說到,“北地蠻夷侵伐邊疆,殺我大宋子民,陛下言:當死戰!如今,無數北地將士赴死、陛下矣欲要親征,吾等學子何敢避之!”
“今國朝有難,吾等當提三尺劍鋒、立不世之功!棄筆從戎、追隨陛下北疆赴死!便是血染征袍,也不辱我大宋之熱血。”
嘩啦!
一席話,讓在場眾學子心神振奮。
“北伐!恢複故土!”楊邦弻振臂疾呼。
很快,這聲浪便是席卷開來。
不過,就在這時,又是一道身影上了高台。
眾人的喊聲一滯,因為,這人便是陳誠之。
陳誠之、字景明、福建路仙山人氏。
他先是朝著楊邦弻微微拱手,而後麵向眾學子,“諸位,北方蠻夷為敵寇不假,然吾以為現在非是擅開邊患之時機。”
此言一出,楊邦弻頓時怒視而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