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重生朱棣之子
次日
早朝。
“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七日貿易剛結束,奏本就上了一堆。諸為臣工紛紛表達真知灼見,讓朕目不暇接。”
朱棣麵帶微笑,望著禦桌上一堆堆的奏本,感歎道。
“為官者,居其位而無其言,君子恥之。知無不言言無不儘,當是為臣者的本分。現在咱們說七日貿易,誰有感悟,皆可以直抒胸臆,大明不以言獲罪。”
他說到這裡,目光落在朱高煦身上,接著道“太子,你先說。”
“是,父皇。”
朱高煦躬身道。
“本朝在京師開貿易先河,番商們自然喜不自禁,許多番商直後悔運來的貨物太少。因為這樣一來,從我大明運回去的絲綢與瓷器也就少了。儘管如此,那些番商的船上還是裝滿了絲綢、瓷器等貨物。”
“海外番商把貨賣掉換成了錢,又拿錢從大明商人手中購買絲綢、茶葉、瓷器,大明商人也賺到了錢,可謂是互惠互利。”
“此外,那些諸國貢使所帶的私人貨物也都有收益。”
朱棣接話道“貢使賺錢,於公於私,都不虛此行。”
朱高煦知道,後世現代國家的實力,以財政為首要,有了錢,才能發展軍事、開啟基建。
“還有,兒臣赦淇侯管家無罪,朝中大臣得知之後,看見了機會,紛紛效仿淇侯的做法,讓家人將折俸的番貨,拿到市場上去拋售,眼下隻有極少數人還在觀望,怕沾上銅臭味。”
朱棣頷首道“此事你做得對。”
隨後,他望向文官班序隊伍裡靠近殿門的內閣顧問胡廣,問道“胡廣,你在舉薪司提領的番貨也賣掉了麼?”
“沒有。”
胡廣躬身道。
朱棣問道“是怕背上貪財逐利的惡名?”
“陛下,如今臣工們拋售番貨如火如荼,價格一路上漲,微臣想看看再說,等到奇貨可居,微臣定能賣個更好的價錢。”
胡廣恭聲道。
“沒看出來,你這位內閣顧問,還是個精明的商賈。”
朱棣撫須笑道“番貨折俸,看來是件好事。”
接著,他的目光落到淇侯丘福臉上,點頭道“淇侯,你怎麼看?”
丘福躬身道“陛下,臣前些天隨太子殿下親眼看見會同館前的市場上,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京城的幾座城門口,全是運送番貨的大車和騾馬,估計再有半個月,大明各個布政司的街頭巷尾,也都有番貨可賣了。”
“說的好啊!百業興,國運正。百姓富足,天下太平。所謂盛世,追求的就是這個結果。鄭和不僅帶回來了番貨,還帶回來了大明的繁榮。”
朱棣開懷笑道。
“陛下,臣有一請求。”
左副都禦史陳瑛出列躬身道。
朱棣繼位之後,北平按察使陳瑛被任命為都察院左副都禦史,作為左都禦史暴昭的副手。
“說。”
朱棣朗聲道。
“七日貿易如火如荼,微臣所領的番貨早已銷售一空,能不能把明年的俸祿也折成番貨,提前支付給臣等。”
陳瑛恭聲道。
朱棣問道“你想借七日貿易,再賺上一筆?”
陳瑛答道“不是賺上一筆,是狠賺一筆。”
朱棣笑道“哈哈,這個狠字用得好啊!朕準了!”
他說完這話,環視堂上眾臣,問道“還有誰也想提前支取折俸的番貨?”
“臣願意。”
胡廣第一個站出來躬身道。
“臣願意。”
內閣顧問金幼孜隨後出列道。
“臣願意。”
大理寺正卿呂震也站了出來,躬身道。
緊接著,朝堂之上陸續站出來六成的官員,皆表示了想要提前領取折俸番貨的意願。
朱棣大手一揮,道“準了,朕讓你們都發點財。”
“臣等謝陛下隆恩!”
出列的官員紛紛作揖行禮道。
一時間,朝堂上君臣相得益彰。
待此事告一段落,諸臣退回班序。
朱棣環視堂上眾臣,問道“誰還有事要奏?”
“陛下,臣有事啟奏。”
方孝孺終於抓到機會,躬身出列,作揖行禮道。
“講。”
朱棣撫須道。
方孝孺自洪武三十一年入閣之後,雖身兼數職,卻做事勤勉,任勞任怨。
在朱棣推行科舉革新之事方麵,他積極配合,因為他認為這是太祖高皇帝生前定下的國策,身為臣子,不該反對。
在朱棣推行開海之策,派遣鄭和率領大明船隊出海巡洋之時,他也沒有反對,因為有起居注證明太祖高皇帝確實同意解除禁海令,朱棣開海並沒有違反祖製。
至於設立金陵女館,是為了女德教化,他沒有理由反對。
朝廷設置皇家銀行、戶部商行、惠民醫館、惠民工建局等衙門,都是顯而易見的利國利民之政,他更沒有理由反對,甚至全力支持。
再加上這兩年,朱棣推行賦稅改革,用一條鞭法把繁雜的苛捐雜役歸於稅銀,又頒布永不加賦的旨意,甚至攤丁入畝,徹底把數千年來壓在百姓身上的人頭稅給消滅掉了。
諸如此類的善政,讓方孝孺打心眼裡認可了朱棣是一位千年難遇的治世明君。
因此,他對朱棣可謂是忠心耿耿,心甘情願的為永樂朝的新政奔波勞碌,毫無怨言。
可是,隨著七天貿易一開,大明京師出現了許多亂象。
方孝孺曾寫《指喻》一文,以“拇病為戒”,指出“天下之事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勸喻人們要防患於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