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朱棣之子!
,重生朱棣之子
散朝後。
文華殿。
朱棣正望著禦桌上的奏本出神,在思考如何治理秦淮亂象。
若是強製關閉各妓院娼館,必然會讓番商貢使無處尋歡而生怨言,若不處置那些風流之所,則會讓大明京師的民風善俗遭到嚴重的破壞。
朱棣沉思良久,也沒能想出兩全的辦法。
就在這時,宦官李興入殿稟告道“陛下,錦衣衛指揮使蔣瓛求見。”
“讓他進來。”朱棣站起身,說道。
蔣瓛躬身入殿,作揖行禮道“卑職見過陛下。”
“都查到了些什麼?”朱棣負手而立,問道。
蔣瓛道“陛下,此事越鬨越亂了,國子監的學士紛紛上街煽動,而且找到了文學館的官吏,打算聯名上表。京城內一些德高望重但已年老致仕者,也在暗中聯絡,正在組織簽名,要上萬民書。”
“卑職發現端倪,隨即製止,捏造罪名抓了幾個人,又暗地派人疏通,暫時把這股邪風鎮住了。”
他說到這裡,單膝跪地,抱拳行禮道“卑職請陛下趕緊讓太子殿下與鄭和拿出雷霆手段,加快整治,否則卑職這邊就快頂不住了。”
“下去罷。”朱棣揮手道。
“是。”
蔣瓛躬身退下。
“陛下,冰糖蓮子羹做好了。”
李興用托盤端著一碗羹,走到禦桌前,躬身道“陛下快趁熱喝了吧。”
“給太子與鄭和送過去,讓他們定定心,靜靜神。”
朱棣吩咐道“記住,讓他們站著聽口諭。”
“是。”李興恭聲道。
一刻鐘之後。
春和殿,書房。
此時,朱高煦召集鄭和、韋賢正在商議對策。
康平入內稟告道“太子殿下,內官監李少監拎著兩個食盒,說有陛下口諭。”
“他人在何處?”朱高煦問道。
康平道“在前殿等著。”
“鄭和、韋賢,隨我前去迎接。”朱高煦起身道。
一會兒之後,他們走到了春和殿前殿。
李興急忙行禮道“奴婢見過皇太子殿下。”
“李少監不必多禮。”
朱高煦道“父皇有口諭?”
李興擺出架子,掐腔道“陛下讓太子殿下、鄭太監站著接口諭。陛下說,把冰糖蓮子羹給太子與鄭和送過去,讓他們定定心,靜靜神。”
“兒臣謹遵諭旨。”
朱高煦與鄭和躬身作揖道。
他們倆聽完李興之言,很快就明白了朱棣的用意。
李興把手中的兩個食盒遞給康平,麵朝朱高煦躬身道“殿下,奴婢回去向陛下複命了,告退。”
片刻後。
朱高煦與鄭和喝完蓮子羹,出去刺探消息的趙俊臣正好也回來了。
於是,趙俊臣把文學館官吏打算聯名上表等事,說了出來。
韋賢義憤填膺道“殿下,卑職願意帶人去把文學館圍了,抓住造謠生事者,再順藤摸瓜,挖出他們在朝中的根子,把那些無事生非的官員一起拿下。如此,就斷然不會有人再敢造謠生事。”
“不可!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鄭和急忙勸道。
韋賢反駁道“難道就這樣看著那些人給咱大明的天威抹黑?”
鄭和道“替君父分憂,鄭和死而無憾,但小不忍則亂大謀。”
韋賢朝著朱高煦抱拳道“隻要殿下一句話,末將這就豁出去了!”
朱高煦沉聲道“韋賢,稍安勿躁。鄭和所言有理,若照你說的這麼做,隻會惹禍。”
“散布流言雖然不仁義,但他們人數眾多。若是全部拘押,各衙門都將陷於癱瘓,父皇的旨意誰來領?朝廷的日常公務誰來辦?”
“在開海巡洋之時,發生濫捕錯殺的冤案,更會人人自危,此事傳到海外諸國,不僅會貽笑大方,還會使大明陷於內外交困。如此一來,開海巡洋之策,隻能廢止。這正是彆有用心之人,求之不得的結果!”
“可由著他們這樣折騰下去,何時是個頭啊?”韋賢急道。
鄭和道“韋將軍有所不知,番邦來朝納貢,必須要趕在每年的夏季,而從大明出海,則要等到冬末春初。此因船力必須借助季風所致,這批番商貢使滯留大明,少數還要兩、三個月,朝廷要想把巡洋之策進行下去,就要從長計議。”
“除了要使番客受到禮遇,得到利益,更要讓他們有事可做,有道可學。讓番邦使者真心向化,修身敬德,這才是陛下禮遇萬邦,澤被四海的宗旨。”
“這些化外土著,蠻荒異族,能教他們什麼?”韋賢忍不住問道。
朱高煦反問道“番商貢使之中為何會有人逛花街柳巷?”
韋賢答道“卑職覺得他們是無事可做。”
鄭和答道“臣以為,是因為大明官民對他們敬而遠之,心生隔閡,而賣笑者唯利是圖,是他們最容易接近的。微臣覺得,他們心裡真正想結識的,應該還是大明的百姓。”
“百姓?”韋賢問道。
“對!”鄭和點頭道。
朱高煦望著鄭和,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道“鄭和,你以後出海,必須在外邦貿易中轉站設立一座書院,專門教番人認漢字,說漢話,識漢禮,讓他們了解華夏,認識大明。”
他說到這裡,話鋒一轉道“走吧,鄭和,跟我去見父皇,我已經想到了治理秦淮亂象的對策。”
一刻鐘後。
文華殿。
宦官李興入內稟告道“陛下,太子來了。”
“兒臣見過父皇。”
“微臣拜見陛下。”
李興的話音未落,朱高煦就領著鄭和來到了大殿之上,躬身作揖行禮。
朱棣揮手示意李興退下,然後起身走至殿中,近距離問朱高煦道“你不去想辦法治理秦淮河亂象,來此作甚?”
他說話的同時,犀利的目光落到了鄭和的臉上,後者卻立即低下了頭。
“父皇,兒臣已經想到了辦法。”朱高煦恭聲答道。
“是何辦法?”
朱棣剛才正為此事犯愁,此時聽到朱高煦說已想出辦法,不由得詫異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