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捕魚兒海之戰,是洪武二十年的事情。
換句話說,大明在北疆的軍隊,已經囤積了五年的物資了,並且足足五年沒有打過打仗了。
要知道,大明擺在北方的軍隊,才是最精銳的!
即便在其他方麵,比如西邊的西域、甘肅,以及中間的寧夏、河套、代北等地的明軍動不了,但僅僅是北平和遼東兩地,全力動員,就能夠動員出一支十萬規模的精銳之師。
打高麗,在北線有如此規模的軍隊,其實基本已經夠了。
因為大明現在打高麗,不是侵略戰爭,而是幫助高麗戡平內亂,所以不僅僅會有相當部分的高麗軍民喜迎王師,隨著戰爭進程的推進,也會有大量的中間派倒向大明這一邊.這不是臆想,也不是因為高麗享國太久,所以武斷地認為高麗百姓心向王室,而是搜集了大量情報後得出的結論。
在高麗內部,此時貴族和士大夫,武夫和文官這兩對群體之間的矛盾,是非常激烈的,甚至激烈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
李成桂雖然憑借著武力優勢暫時占優,但這不意味著整個高麗軍隊都是他的門生故吏,同樣有很多的將領是反對李成桂的,隻不過他們不在中樞,也不在重要的職位上,而是廣泛散布於各道各郡,而這些地方,都是明軍要經過的地方。
而在地方的其他群體也是如此,高麗貴族們占據著大量的土地,這些都是李成桂的生死大敵。
要知道,李成桂登基後為了穩固政權,對內外實施的舉措裡,大封功臣、清洗高麗王族、遷都漢陽改稱漢城這些,隻是動了貴族的顏麵,而從李成桂當上宰相開始執政以來,土地方麵大刀闊斧的變法,可是動了貴族們的根本利益!
之所以如今高麗國內的局勢,會鬨到現在這種根本就是不可調和的地步,土地問題是最核心的。
高麗王朝實行的是土地國有製度的田柴科製,但是自高麗中期以來,豪族、寺院兼並土地日益嚴重,大地主的農莊林立,土地的國有製度逐漸受到破壞,國有的土地被貴族們所霸占,並且肆無忌憚地不斷擴占,由此造成稅製紊亂,農民生活困苦不堪,國家經濟基礎陷入危機,這一點有些類似唐代均田製的瓦解。
而自從威化島回軍之後,李成桂就宣布將佛寺的三百多處土地收歸國有,沒收高麗東北部和西北部的所有私田文契,在大明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焚公私田籍於市街,大火數日不滅;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重新丈量全國土地並宣布實行科田法,整頓高麗中期以來陷於混亂的田製,恢複土地國有製度,重新將土地分配給農民,保護其使用權。
李成桂搞的,基本上就是高麗版的均田製,規定京畿一帶土地按品級授給在京任職的官員,稱科田,第一科得田150結,依次遞減,至第十八科得田10結,而京畿以外的地方置軍田,以養軍士,是打算搞高麗自己的府兵製.科田和軍田都允許程度不同的世襲。另有功臣田,可以子孫相傳,公私奴婢、工商、賣卜、娼妓、僧尼等,不許受田。
科田法的實施對於高麗來講,當然有積極意義,它限製了大農莊主的橫征暴斂,有利於高麗中樞權力的加強,而根據科田法的條例,土地按人的地位來分配,通常隻供有生之年享有,受田者獲得租權,而農民則得到耕種權,按慣例田租為莊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為租稅繳納給國家,由於就耕作權而言,農民作為佃農對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沒收,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如果能夠推進下去,那麼通過科田製改革,大貴族和士大夫們將失去經濟基礎紛紛崩潰,李成桂及其心腹將通過土地稅收控製國家經濟。
但是,但是,為啥高麗國內的矛盾,直接激烈到了這個地步呢?
原因就是,大貴族和保守派的士大夫們,團結到了以鄭夢周為首的利益集團裡,摒棄了成見,共同對抗李成桂的軍功集團。
一旦李成桂真的篡國並且坐穩了位置騰出手來,那麼大貴族和絕大多數保守派的士大夫們,都會被李成桂清算。
而要知道的是,在高麗朝堂裡,真正掌握話語權的,就是這幫人,而不是李成桂通過一點田產就能拉攏的底層寒門出身的小官僚們.哪個大貴族或者頂級士大夫,看得起李成桂按品級發的那點田?而且這些田,可全都是從他們身上割下來的!
所以眼下的局勢,就是朝堂裡大貴族和保守派士大夫是不服李成桂的,而且是有著根本利益衝突的,之所以李成桂掌控了局勢,隻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李成桂手裡有軍隊。
在地方上也是如此,大貴族和保守派士大夫依舊是地方真正的統治者,這一點跟大明是基本上一樣的。
而除了少量想要搏個從龍之功的寒門士大夫,以及總數超過高麗軍隊一半的軍人支持李成桂以外,在高麗國內,李成桂是被社會各階層廣泛反對的.大貴族、士大夫、奴婢、商人、佛寺勢力等等。
因此,隻要明軍出兵,那麼必然會有大量站在李成桂利益對立麵的勢力來幫助大明。
這一點,毋庸置疑。
朱元璋想了想,說道:“繼續說下去。”
“是。”李文忠繼續說道,“我軍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從南路解決高麗,而是為了給遼陽的涼國公集結遼東和北平的機動兵力爭取時間,待藍玉大軍集結完畢,便可從北路跨過鴨綠江,進軍高麗。這樣一來,我軍便可形成南北夾擊之勢,讓李成桂首尾不能相顧!”
那麼,現在就剩下一個問題了。
“輜重夠嗎?”朱元璋問道。
“囤積的輜重足夠在不大規模調動整個北方的情況下,維持到明年的二月。”李文忠盤賬盤的很清楚,得益於開中法還有二十年來始終把蒙古人作為最大假想敵,北疆明軍的家底比較厚實,哪怕是打完了捕魚兒海之戰,剩餘的物資和這五年積累下來的,也足夠十萬大軍的半年消耗之用。
喔,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北疆明軍最大的後勤基地,就是北平。
之所以是北平,是因為中原地區和河北大平原生產的糧食,都可以方便地運輸到這裡,而如果是在山西囤積,那麼則會因為崎嶇的山路而增加大量的成本。
再加上北平既可以東出遼東,也可以西經宣府進入大同或者北上草原,所以也就理所當然地承擔了這個角色,而一旦對高麗開戰,北平作為後勤基地的優勢就可以體現出來。
不需要北方的全麵動員,隻需要調動一部分民夫,就能依靠庫存,幫助大明進行遠征。
除此之外,明軍在遼西走廊,也就是山海關遼陽一線建立的綿密的兵站、倉庫,這次也會起到大用這些在之前是為了對付納哈出用的。
隻不過,如果繼續向東,跨過長白山和鴨綠江,那麼在這段路上,明軍就要加倍小心了,一方麵是有很多山路,另一方麵,則是女真人的襲擾。
而即便過了鴨綠江,在高麗境內,也有很多阻礙.必須要在冬天來臨之前,就突破高麗軍隊的防線,至少要前進到安州。
最佳的行軍路線就是沿著海岸線不遠的道路進行行軍,那裡沒有高麗北部延綿不絕的崇山峻嶺,現代世界的公路也是沿著這條路修的。
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這條行軍路線很直。
是的,從遼陽到丹東,正好是把遼東半島像是切西瓜一樣切了個對角,中間雖然要走山路,但好歹是路,也是現代世界g304和g1113走的那條路,而到了丹東渡過鴨綠江,順著海岸線走就能到安州,然後一路直下就是平壤。
這是唯一一條可以避開高麗北部崇山峻嶺的道路,也是一條縮小後筆直到近乎直線的線路。
當然,這也意味著高麗軍隊女真人會在長白山就開始層層抵抗、襲擾,在渡過鴨綠江後,更是會以精銳部隊阻擊。
而如果明軍無法沿著這條路走,那基本上就隻能選擇繞行茫茫群山了.這是不可能的。
這條路,直線距離,短到隻有270公裡,也就是540裡。
現代世界幾個小時就開到了,即便是在大明這個時代,從陸路走,也著實不算遠。
安州到平壤,則隻有一百裡出頭
大明知道這一點,高麗自然也知道。
所以,一旦大明選擇從北麵動用北平和遼東的軍隊進攻,那麼在渡過鴨綠江以後,必然會麵臨著艱苦的攻堅戰,這是毋庸置疑的。
而從遼陽集結出發開始算起,包括翻山越嶺走山路到丹東,再到渡過丹東抵達安州,看起來好像補給能從八月堅持到來年的二月,但實際上的時間,根本沒有這麼長。
第一,明軍的軍事行動,必須在完成秋收以後進行,因為不管是北平還是遼東的軍戶,大部分都是有著屯墾任務的,而且這些糧食不可能不收,所以必須要給秋收留出時間,這樣的話,集結軍隊的窗口期,就到了九月。
第二,集結軍隊不等於能把軍隊瞬移到出發地,即便可以遼東的軍隊先出發,但散布在遼東各地的軍隊,也需要十天左右的時間,抵達遼陽。
第三,即便集結軍隊,也需要至少幾天時間對軍隊進行整訓,確定不同衛所之間的通訊聯絡和分路行軍的指揮關係,同時這個過程也會讓軍需官忙到腦袋爆炸,大量配套的物資會被調撥、中轉、分配。
所以,真正出發的時間,可能就是十月了。
秋高馬肥,確實是出門砍人的好時節。
可砍人也不可能砍到來年二月,實際上,按照農曆來算,最多最多堅持到十二月,高麗北部的寒冷程度,就能來到讓人根本無法進行作戰的程度.零下二十度到三十度的低溫,怎麼打仗?怎麼運輸?
所以十月從遼陽出發,走山路的話小一個月到丹東,過了鴨綠江,隻有不到一個月的行軍作戰時間,不管推進到哪裡,都不能繼續走了,必須原地囤積物資過冬。
窗口期就一個月的時間。
時間緊,任務重。
而真正能夠帶領明軍在這種惡劣條件下長途奔襲的作戰的將領,可以說是寥寥無幾。
幸運的是,還有藍玉!
捕魚兒海之戰的條件,恐怕比這次行動還要差,但藍玉依舊成功了,大明中樞足夠有理由相信,藍玉這次也能做到,甚至超出所有人的預期。
當然,如果行動不順利,那大明也隻能做好開始一場全麵戰爭的準備了。
沉思再三,朱元璋終於點了點頭,道:“好!就依你之計行事,五軍都督府即刻傳令給常茂,讓他率軍登陸釜山,不得有誤!”
“是!”
朱元璋又道:“即刻命令北平和遼東,集結兵力,準備從北路進軍高麗。”
“統帥方麵?”徐達問道。
“北路以涼國公藍玉為主帥,燕王朱棣.吳王朱雄英並為副帥。”
徐達心下了然。
這並沒有出乎他的預料,吳王朱雄英巡視五京既然到了北平,又正巧趕上高麗內亂,那麼繼征安南之戰後給朱雄英再次鍍金,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甚至這次比上次還不需要擔心,因為北路軍的統帥涼國公藍玉是朱雄英的舅姥爺,南路軍的統帥鄭國公常茂是朱雄英的親舅舅,真有什麼功勞,都少不了朱雄英的。
而這一仗如果能夠順利打完,朱雄英就在大明南北方的軍隊將領以及主要地方文官的心目中,都將建立起足夠的威望。
或許這些威望,還遠不足以達到朱元璋亦或者朱標的程度,但是對於第三代的繼承人來講,這就已經足夠了。
畢竟,有跟沒有,就兩碼事。
隻要有這些印象和威望,那麼在以後的道路上,一旦真的能夠繼承大位,下麵就絕不會有那麼多質疑和反對的聲音。
而藍玉,顯而易見地會重用朱雄英,借此讓朱雄英立威、立功。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qivge.